“梨形地球”,大陆漂移动力,银心引力、水星进动/牛顿引力公式与相对论,暗物质设定

曾看过文章,因各大陆北宽南窄而设想南极方向曾有一颗星球,引力牵引轻质大陆相对重质基层位移,形成如墙上流体向下流淌形状。在地理书上看到“梨形地球”后,我认为星球假设是空想,但此引力存在,来自银心。银心牵引大陆南北漂移穿越各气候带(留下地质记录),在极地因狭窄而汇聚(挤压导致地壳剧烈运动伴随物种大灭绝),在赤道附近因离心力而分开。那时并无定量分析的认识和条件,现在我也不会公式计算,数据来自搜索、AI。

 现知银心在南纬29º上空并继续南移,“地表轻质大陆被银心引力吸引南流”的假设存在问题(南美南部在银心之南),猜想是熔岩地球冷却时期各大陆板块一次成型。又因非洲、印度大洋洲板块在继续向北挤压亚欧板块,猜想需牵引角度更大才能卸去板块惯性(更北的亚欧板块能抵住非洲印度板块北移形成挤压)。此猜想问题:银心南北移动周期内,时间能否足够大陆聚合-分散(短周期、无规律局部运动会自相抵消);地球引力、自转加银心引力,漩涡效应能否形成南极“凹陷”。

南北纬度(银心引力在南纬29º)不同的数据

 因为考虑到银心引力,突然想到牛顿引力公式计算水星进动的误差问题,但AI预设了“相对论立场”后,拒绝进一步计算“思考”了

 我另外问过的AI计算银心(此方向的银河系所有质量)对地球引力数据,和地球对水星引力大概同一个数量级(牛顿引力公式考虑太阳系行星因素后的计算,进动数值误差是原进动的百分之一层级)

 不会具体计算,后面继续假想(泛泛而谈的一家之言,能够解释客观现象的现代理论当然有存在必要,即使宏观微观理论不能统一存在冲突,即使我因为秉持自然唯物唯一而对量子“物质波”理论有疑问,如“宏观量也有隧穿,则:或隧穿不独属于量子效应,或量子不是全同粒子—宏观量存在具体结构”):

“梨形地球”数据能够表现银心引力,那么,“占银河系质量八九成”的“暗物质引力”表现在哪里呢?我以为不存在暗物质,现在对暗物质的设定是“有引力、不抱团,需要时有,不需要时无”,如同曾经的“以太”假设。

“北极方向+10米”,前面图表数据引自的廖永岩教授认为是“南极冰川压力”,若是如此,简单考虑在其它方向(不仅北极)也应是各向同性。应是银心吸引地壳轻质物体南移后,几何中心南移让“北极凸出”,实际地球重力(引力中心)还在原地。

星系能维持旋臂的速度问题可能还要回到牛顿引力公式—有引力(向心力)而无离心力(速度项),包括相对论的“大质量物体附近的特异性”—相对比例上,银河系相比太阳系“范围很小”。

补:查太阳系直径是太阳的十万倍,而星系距离一般是星系直径的2百倍左右,那么,星系之间的引力作用应该比太阳系行星之间“出乎意料的大”,即【牵引星系保持旋臂结构高速公转的外部引力来自于附近星系】,而非“暗物质”。

银河系旋棒结构怎么理解呢?

初步设想,核心处诞生物质、恒星,因高速旋转而逐步沿棒体向外甩出,扁率加大而形成棒形,直到棒体两端时(角度大而在中途逸出也有),因超出【维持棒形的引力】而甩出形成弧形旋臂(棒内恒星公转方向和旋臂不一定相同?)。

以此推测:星系中心喷发-离心力低时是椭圆星系,离心力提高则成为透镜星系,离心力高到棒形两端向外“喷发”就是棒旋星系,中心喷发力衰竭失去棒形就是螺旋星系,直到螺旋继续分散星系瓦解,成小型的不规则星系(当然也存在碰撞聚合)。

以上思考应该属于是抛砖引玉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