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GB/T 43045.1 - 2023《信息技术服务 智能客户服务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CCCS牵头构建了覆盖战略规划、能力建设、多元化运营和多模态交互的智能客户服务能力模型。其中,战略规划能力域作为顶层设计核心,明确提出以“战略模板能力项”为实施路径,通过三大关键环节推动组织智能化转型。智能客户服务的战略目标能力项是战略规划能力域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整合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系统性提升客户体验与组织业务水平。
其核心要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构建数字化与智能化架构
组织需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搭建智能客户服务体系,确保其与组织整体发展战略协同一致。通过部署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服务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高效响应客户需求,降低传统人工服务中因工单流转导致的延迟,从而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满意度。 - 分层制定计划与指标
在组织内不同层级(如战略层、运营层、执行层)制定差异化的实施计划和量化指标。这些指标需体现对客户服务质量、组织效能及业务成果的明确承诺,例如设定客户请求解决率、服务响应时长等关键绩效指标(KPI),并确保其可衡量、可追溯。 - 确保实施与目标的一致性
战略目标的设定需具备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动态监控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偏差。例如,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评估阶段性成果,确保智能客户服务能力的建设方向与预设目标一致,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与流程设计。 - 平衡内外部需求
战略目标需兼顾组织内部能力与外部客户及市场需求。一方面,通过组织架构创新与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持续关注市场变化与客户反馈,确保服务能力能够灵活适配多维度、多场景的客户需求,例如在金融、电商等领域提供差异化服务方案。
通过上述要求,战略目标能力项为组织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推动智能客户服务从规划到落地的全周期管理,最终实现客户体验优化与组织业务价值的双赢。《信息技术服务 智能客户服务》这一国家标准不仅为组织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框架,更通过标准化要求,推动企业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实现服务能力、替代能力与经营能力的协同输出。
行业实践:国家标准落地的鲜活注脚
国家标准的生命力源自行业实践的验证与迭代。以照明行业领军企业欧普照明为例,其客户服务中心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手段,构建了“从体验管理向价值输出转型”的标杆模式。
欧普照明始于1996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照明企业,业务覆盖亚太、欧洲和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行业巨头,公司产品涵盖照明光源、灯具、电工电器、厨卫吊顶产品等领域,并基于渠道平台优势开拓各业务板块,旨在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照明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凭借强大的营销队伍和完善的国内外营销网络,现已拥有各类终端销售网点超过100,000家。欧普照明于2016年成功上市,欧普股票简称“欧普照明”,股票代码603515.SH。
从客户服务向体验管理升级,欧普照明依托数字化工具关注用户&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体验及互动运营。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专注互动体验,成为用户体验和内部改善的动力引擎。
当家居行业服务仍然停留在“一问一答”传统式的服务时,欧普照明已经从传统售后服务转向为用户提供“送、装、退、用、换、养、修”的全链路服务模式。2023年,欧普照明在首创“全国联保”服务的基础上再次升级,依托“欧普照明”小程序,推出“全屋智能照明五星级智慧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和全链路服务。
战略规划牵引全局:依托用户画像与数据洞察,欧普照明将“人、货、场”全场景数字化,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例如,通过IoT技术实时采集产品使用数据,驱动产品升级与服务优化,2023年用户问题远程解决率达67%,智能客服场景占比提升至53.3%;
多模态交互提升体验:整合400热线、智能机器人、小程序等全媒体渠道,实现服务流程一体化。其“智能视频客服”功能通过实时视频指导解决复杂问题,2023年服务满意度高达99.7%;
用户全生命周期运营:以NPS(净推荐值73.8)为核心指标,通过老客户焕新活动、智慧门店培训等举措,将用户忠诚度转化为品牌长期价值。
结语
智能客户服务的标准化进程,既需要权威机构的理论引领,也离不开行业先锋的实践探索。随着GB/T 43045.1 - 2023《信息技术服务 智能客户服务 第1部分:通用要求》国家标准的深入实施,以及更多如欧普照明般的创新案例涌现,中国智能客户服务领域将加速迈向高效、智能与人性化的新阶段。欧普照明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国家标准中“战略规划能力域”的核心理念,证明了从战略目标设定到实施计划落地的可行路径,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