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接口类型
- LC 接口
- 全称:Lucent Connector。
- 外观与结构:外形也是方形,但尺寸仅为 SC 接口的一半左右,被称为 “小方口”。
- 特点:连接方便、插入损耗低,采用插拔式连接,(RJ)闩锁机理。
- 连接方式:采用卡扣式连接,插头与插座连接时,轻轻按压插头,卡扣会自动锁定在插座上;拆卸时,按下卡扣即可轻松拔出插头,操作简单便捷,且连接牢固,不易因震动等原因松动。
- 应用场景:常用于低速率、低功率光模块,以及路由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设备。
- SC 接口
- 全称:Square Connector。
- 外观与结构:外壳呈矩形,通常被称为 “大方口”。呈卡接式方形,采用插拔销闩式,操作时只需轻轻插拔,不需要旋转。
- 特点:结构简单、插拔方便,可直接插拔无需工具,具有耐高温、不容易氧化的优点。
- 连接方式:采用插拔销闩式连接,在连接时,只需将插头对准适配器的插孔,轻轻插入即可,此时销闩会自动锁住,确保连接稳固;拆卸时,按下销闩上的按钮,即可轻松拔出插头。
- 应用场景:常用于路由器、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设备,在电信运营商的传输设备侧光接口也较为常用。
- ST 接口
- 全称:Stab & Twist。
- 外观与结构:采用圆形设计,其中心有一个凸起的针状结构,整体呈现出类似 BNC 连接器的外观,外径一般为 2.5mm。
- 特点:体积较小、结构简单,采用卡口式连接,直接卡紧无需工具。
- 连接方式:采用卡口式连接,只需将插头插入适配器,然后旋转一定角度即可实现可靠连接,拆卸时反向旋转插头便可拔出,操作简单快捷,便于现场安装和维护。
- 应用场景:常用于早期的光纤配线架、光纤盒等设备。
-
- 全称:Ferrule Connector。
- 外观与结构:圆形带螺纹,外部加强采用金属套,有 FC 阴头(内螺纹)和 FC 阳头(外螺纹)。
- 特点:连接牢固、耐高温、耐腐蚀,通过螺纹连接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
- 连接方式:采用螺纹固定方式,需要将插头与插座通过旋转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和紧固。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提供非常可靠的连接,确保在各种振动、冲击等环境下,光纤连接不会轻易松动,从而保证光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但相对来说,连接和拆卸时需要旋转操作,比一些插拔式接口操作要繁琐一些。
- 应用场景:常用于管线配线架、光纤盒等设备。
光纤收发器接口
- 光口
- T 端(Transmit 端):用来发送信号,将光纤收发器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线路传送给对端设备。
- R 端(Receive 端):用于接收来自对端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供本端设备读取。
- 单双纤接口:单纤光纤收发器使用一根光纤实现双向数据传输,通常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同一根光纤上使用不同的波长来区分发送和接收信号。双纤光纤收发器则使用两根光纤,一根用于发送,一根用于接收,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 电口(网口)
- 外观与结构:通常为 RJ45 接口,与常见的以太网网线接口外观相似。
- 特点与作用:用于连接以太网设备,如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通过双绞线传输电信号。支持 10/100Mbps 甚至更高的速率,并且能实现全双工 / 半双工自适应2。
补充说明:
单模单纤的光纤收发器分为 A端、B端。
以图中产品举例:
A端:发送波长为1310nm B端:发送波长为1550nm
在实际应用中,A 端和 B 端需要配对使用,才能实现完整的光纤通信链路。不同厂家的光纤收发器,A 端和 B 端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正确配置和连接。
分享
光纤收发器A端和B端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常见的连接方式?
如何选择适合的光纤收发器A端和B端来满足特定的网络需求?
光纤收发器A端和B端的故障排除方法有哪些?
分享
介绍一下LC接口的外观和结构
多模光纤收发器和单模光纤收发器的接口有何不同?
光纤收发器的接口类型与传输距离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