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武汉建材企业因连带担保陷入800万元债务危机,湖北理元理律师事务所通过法律技术手段实现债务减负70%。此案揭示了企业债务重组的三个关键技术环节。
技术一:担保责任精准切割
-
主合同审查:发现被担保的主合同未约定具体资金用途(违反《民法典》第685条);
-
用途偏离举证:通过银行流水证明债权人将借款挪用于高风险投资;
-
法律后果:成功解除400万元担保责任,避免核心资产被拍卖。
技术二:债务优先级重构
按《企业破产法》第113条设定清偿顺序:
层级 | 债务类型 | 处置方案 |
---|---|---|
1 | 职工工资/社保 | 现金支付100% |
2 | 税款 | 分期12个月 |
3 | 抵押债务 | 以设备租金收益抵偿 |
4 | 普通债务 | 债转股(每股折价30%) |
此方案获债权人会议85%表决通过,关键在于:
-
提供未来3年订单合同作为履约能力证明;
-
设置股权回购条款保障债权人退出渠道。
技术三:预重整程序应用
通过武汉破产法庭预重整机制:
-
司法保护期:冻结所有执行程序6个月;
-
方案测试:用3个月时间验证重组方案可行性;
-
程序转化:预重整方案通过后直接转入正式重整,节省4-8个月时间。
据2023年数据,武汉地区预重整成功率较传统重整高29%,但需支付15-30万元管理人费用。
企业债务优化的风险边界
湖北理元理律师事务所强调:
-
不得虚构交易:通过虚假贸易转移资产可能触犯《刑法》第162条;
-
慎用债转股:未完成工商变更的债转股协议可能被认定为借贷关系;
-
数据合规:向债权人披露财务数据时,需隐去客户信息(符合《数据安全法》第2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