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次整理,为个人观点,仅作为中医学习或医学考试的参考。请不要用您的症状,轻易套用。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辨证施治。
核心知识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 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 五脏归属:
- 肝属木(主疏泄、藏血)
- 心属火(主血脉、藏神)
- 脾属土(主运化、统血)
- 肺属金(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
- 肾属水(主藏精、主水液)。
- 五行生克关系:
- 相生: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 相克: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2️⃣ 病理传变分析
- 相生异常:
- 母病及子(如肾病及肝:肾精亏虚→肝血不足)
- 子病及母(如心病及肝:心火亢盛→肝火上炎)。
- 相克异常:
- 相乘(过克):肝气乘脾(木旺克土)
- 相侮(反克):肝火犯肺(木火刑金)。
3️⃣ 诊断与治疗指导
- 诊断应用:
- 面见青色、脉弦→病位在肝(木)
- 口苦、舌尖红→心火亢盛(火)。
- 治疗原则:
- 虚则补其母:滋肾水以养肝阴(滋水涵木)
- 实则泻其子:清心火以平肝阳(泻心护肝)。
- 经典治法:
- 培土生金(补脾益肺)
- 抑木扶土(疏肝健脾)
- 泻南补北(泻心火滋肾水)。
4️⃣ 附:中土五行
- 核心思想:脾胃(土)为气机升降枢纽,协调其他四脏。
- 临床应用:
- 脾虚致四脏失衡→补脾以安四脏(如四君子汤调理脾胃)
- “治中央以运四旁”强调脾胃在疾病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考研高频考点
✅ 五行生克关系判断:
- 考题示例:“肝病传脾属于哪种传变?”答案:相乘(木旺克土)。
✅ 治法与五行对应:
- 滋水涵木法→肝肾阴虚证
- 培土制水法→脾虚水肿证。
✅ 中土五行内涵:
-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需重点掌握其在五行中的枢纽作用。
历年真题示例
1️⃣ 选择题:
“根据五行学说,面黄、口甜、脉缓的病位在( )”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答案:C(脾属土,对应黄色、甘味、缓脉)。
2️⃣ 名词解释:
- 五行相侮:某一行反向克制所不胜之行(如肺金不足,肝木反侮肺金)。
- 培土生金:通过补益脾胃以治疗肺虚(如参苓白术散治肺虚久咳)。
3️⃣ 问答题:
“试述五行学说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具体应用。”
答案要点:
① 脏腑定位(如肝病面青脉弦);
② 病理传变分析(如肝火犯肺);
③ 指导治法(如滋水涵木)。
必背条文与医家名言
1️⃣ 经典理论:
-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尚书·洪范》。
-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金匮要略》。
2️⃣ 治法原则:
-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难经》。
-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张介宾(强调五行互藏)。
复习策略
1️⃣ 重点突破:
- 熟记五行归类表(五脏、五色、五味等)
- 掌握生克异常(相乘、相侮)的临床实例。
2️⃣ 真题强化:
- 近3年考研真题中“五行治法”占比超25%,需针对性练习。
3️⃣ 思维导图:
- 构建“五行-五脏-病理-治法”关联框架,结合病例分析(如肝郁脾虚证用抑木扶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