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次整理,为个人观点,仅作为中医学习或医学考试的参考。请不要用您的症状,轻易套用。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辨证施治。
核心知识点梳理
✅ 1. 阴阳对立制约
- 定义:阴阳属性相反的双方相互斗争、制约(如寒与热、动与静)。
- 应用:解释生理(兴奋与抑制平衡)、病理(阳虚生寒)、治法(寒者热之)。
- 经典:“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素问》)。
✅ 2. 阴阳互根互用
- 互根:阴阳互为存在前提(如无上则无下,无气则无血)。
- 互用:阴阳相互资生(如气生血、血养气),病理可见“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 必背:“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
✅ 3. 阴阳消长平衡
- 动态变化:
- 此消彼长(对立制约):如白天阳盛阴衰,夜晚阴盛阳衰。
- 皆消皆长(互根互用):如气虚导致血虚。
- 平衡意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
✅ 4. 阴阳相互转化
- 条件:“重”“极”“甚”(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案例:急性热病后期亡阳证、五更泄泻由肾阳虚转为阴阳两虚。
✅ 5. 阴阳交感互藏
- 交感:阴阳二气交互作用(如天地交感化生万物)。
- 互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肝阴肝阳、心阴心阳)。
考研高频考点
1️⃣ 阴阳属性划分
- 昼夜: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
- 四季:春(阴中之阳)、夏(阳中之阳)、秋(阳中之阴)、冬(阴中之阴)。
2️⃣ 核心概念区分
- 互根 vs 互用:互根强调依存,互用强调促进(如气与血的关系)。
- 消长 vs 转化:消长是量变,转化是质变。
3️⃣ 临床应用
- 诊断:面红目赤属阳证,畏寒肢冷属阴证。
- 治法:“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滋阴降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阳散寒)。
历年真题示例
1️⃣ 选择题
“后半夜的阴阳属性是?”
A. 阴中之阳 B. 阳中之阴 C. 阴中之阴
答案:A(后半夜阴气渐退,阳气渐生)。
2️⃣ 名词解释
- 阴阳离决:阴阳依存关系破裂,导致“精气乃绝”(如亡阴亡阳)。
- 阴阳交感:阴阳二气交互感应,推动生命活动(如心肺气血相交)。
3️⃣ 论述题
“试述阴阳互根互用理论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答:
① 生理:气能生血,血能载气;
② 病理:阳虚累及阴虚(阳损及阴),出现畏寒+潮热;
③ 治法: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阴阳双补(肾气丸)。
必背经典条文
1. 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
2. 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类经》)。
3. 阴阳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临床指导:“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张介宾《景岳全书》)。
复习策略
1️⃣ 思维导图法:绘制“阴阳五大内容+临床应用”框架,标注经典条文。
2️⃣ 真题精练:重点刷“阴阳属性划分”“互根互用”相关选择题和论述题。
3️⃣ 案例结合:用阴阳理论分析糖尿病(阴虚燥热)、高血压(肝阳上亢)等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