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阴阳学说”核心考点全解析 | 考研必背+真题+条文速记


声明:本次整理,为个人观点,仅作为中医学习或医学考试的参考。请不要用您的症状,轻易套用。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辨证施治。


✅(一)阐释人体生理功能

1. 划分组织结构阴阳属性:

- 脏为阴,腑为阳: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

- 气血关系:气为阳(推动、温煦),血为阴(濡养、滋润)。



2. 解释生命活动规律:

- 气机升降:清阳出上窍(耳目),浊阴出下窍(二便);清阳发腠理(卫气),浊阴走五脏(精微)。

- 阴阳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



✅(二)分析疾病病理变化

1. 基本病机:

- 阴阳偏盛:阳盛则热(实热证),阴盛则寒(实寒证)。

- 阴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证),阴虚则热(虚热证)。



2. 传变规律:

- 阴阳互损:阴虚及阳(阴损及阳),阳虚及阴(阳损及阴)→阴阳两虚。

- 阴阳转化:重寒则热(寒极生热),重热则寒(热极生寒)。



✅(三)指导疾病诊断

1. 四诊合参辨阴阳:

- 望诊:面色鲜明为阳(赤、黄),晦暗为阴(青、黑)。

- 脉诊:浮、数、洪为阳脉,沉、迟、细为阴脉。



2. 辨证纲领:

- 八纲辨证:阴阳为总纲(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



✅(四)确立治疗原则

1. 调整阴阳:

- 泻其有余:热者寒之(阳盛),寒者热之(阴盛)。

- 补其不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滋阴降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阳散寒)。



2. 治法应用:

- 针灸:阳病取阴经穴位(如太溪治虚火),阴病取阳经穴位(如足三里治虚寒)。

- 方药:附子(阳药)温肾阳,地黄(阴药)滋肾阴。



✅(五)指导养生防病

1. 顺应四时:

- “春夏养阳”(晨练、温补),秋冬养阴(早睡、滋阴)。

2. 调和情志:

- 怒(阳)伤肝,恐(阴)伤肾,需保持“恬淡虚无”。



二、考研高频考点

1. 核心概念:

- 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定义与实例。

-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原理(张介宾《景岳全书》)。



2. 经典论述: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素问》。

-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景岳全书》。



三、历年真题示例

1. 选择题:

“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 ):

A. 阳盛 B. 阴虚 C. 阳虚 D. 阴盛

答案:B(阴虚致阳亢)。



2. 名词解释:

- 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如气与血的关系)。

- 阴阳胜复:五行学说中气候异常后的自我调节规律。



3. 论述题:

“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病理变化的传变规律”

答:需从偏盛、偏衰、互损、转化四方面展开,结合《内经》“阳胜则阴病”等条文。



四、必背经典条文

1. 生理与病理: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

-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



2. 治疗原则: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

-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



五、复习策略

1. 重点突破:熟记阴阳学说的四大关系(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及临床运用实例。

2. 真题强化:近5年考研论述题中“阴阳学说”占比超25%。

3. 思维导图:构建“阴阳属性-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知识框架,结合病例分析记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D4141393999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