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大佬投稿顶会的经验分享:时间安排、idea灵感、科研习惯

点击蓝字

02dcf87814dc91203618447a3f22c95e.jpeg

关注我们

AI TIME欢迎每一位AI爱好者的加入!

概述

大模型时代,科研的挑战和机遇并存。随着数据规模的激增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有效地准备顶会投稿、应对评审反馈,以及分享科研经历,成为了每位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2024年9月,在AI TIME举办的ECCV预讲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博士诸子钰,清华大学博士生刘芳甫,《深度学习详解》作者王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李睿楷深入探讨了这些内容,并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实用的技巧,为大家的科研之路提供了指引和帮助。

ddfcb17b68dd366c606f2343b72af0b6.png

点击 阅读原文 观看Debate精彩回放!

AITIME

01

顶会投稿经验分享:投稿时间安排

王琦:   

关于投稿时间,我身边的人经验各不相同,但一般建议在投稿前的一个月或至少两周内,确保有实验结果出来。这样可以在这段时间集中写作和调整。虽然有时会非常紧张,但最好还是留一个月来处理,这样会更从容。

诸子钰:

理想的时间线可分为四个阶段:6个月、3个月、1个月和1周。6个月前,应有初步的论文构思,不要求明确的实验结果。到3个月时,应该对想法的可行性有清晰认识。接下来从3个月到1个月,专注进行实验,完善研究。1个月时,开始整理论文结构,调整卖点、动机和结论。最后1周,专注打磨文字和图表。当然,有些人可能在最后1个月集中冲刺,这也因人而异。

李睿楷:

理想的论文写作时间安排是“6321”。但实验结果有时会随机出现,进度可能突然加快。如果匆忙投稿,可能会在故事结构和图文细节上欠缺打磨。因此,按“6321”的时间线进行是较为理想的。

刘芳甫:

时间规划“6321”是可行的,但除了时间安排外,还要考虑到论文发布时这个研究方向是否依然受关注。6个月前的想法,在投稿时可能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工作,因此要注意是否会有同期竞争的研究。如果在发布时有很多相似的研究,可能说明时间点没有卡好,最理想的情况是你的工作发布后,其他人跟进研究,这样能获得更多关注。同时,如果发现同期工作已经发布,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侧重点,看看是否能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换个研究方向,避免在被抢占的领域内竞争。

AITIME

02

好的idea是如何产生的?

王琦:   

关于如何产生一个好的idea,首先要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接下来,全面阅读该方向近几年的论文,尤其是经典的工作,获取初步的想法。然后可以通过写proposal或画出方法的pipeline图,向导师汇报并获得反馈。

如果你所在的领域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或者有影响力的组,我建议可以先去follow一下这些组的大佬,看看他们最近在做什么,特别是他们开辟的新方向。这些大组通常会选择一些比较有前景或者热点的方向,你可以从他们的研究中找到启发和指引,尤其是那些刚开始做的方向,可能为你提供很多灵感。跟着这样的趋势去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在讨论过程中,理论讨论虽然重要,但AI领域更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因此,在设计思路的同时,最好进行实验,并根据结果调整方法。通常,需要多次迭代实验和调整,才能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idea。

诸子钰:

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尤其是本科或博士初期,多与经验丰富的学长或研究生讨论非常重要。因为这个阶段自己想出的想法可能还不够成熟,或者已经被别人做过了。到了研究后期,多读跨领域的论文也非常有帮助。仅仅在自己的领域内创新空间可能有限,而将自己的领域与其他领域结合,往往能带来新的idea。

李睿楷:

我的idea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通过阅读论文,深入理解某个领域的优秀工作,分析每篇论文的改进点和解决的问题。其次,和学长、老师以及跨领域的同学交流,能够纠正一些理解偏差,并激发新的想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AI学科依赖实验来检验想法的可行性,并不断推进研究。这三方面帮助我在研究初期逐渐形成和完善自己的idea。

刘芳甫:

好的idea有两种常见的方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指先有一个整体的story,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完善这个故事;而自下而上是通过大量实验,找到哪些case失败,再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去思考背后的原理。最理想的状态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形成更好的研究路径。

此外,好的idea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偏研究导向的,比如DDIM这样的有强数学逻辑支撑的insight,这需要在领域内有深厚积累。另一种是应用导向的,比如自动驾驶领域的OCCUPANCY network,这类idea往往从大厂的workshop或社交媒体热点中产生。

AITIME

03

如何进行论文自我评审和有效地rebuttal?

王琦:   

关于如何进行自我评审,我觉得有个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是参考一些顶级会议的评审标准。比如,你可以去看NeurIPS或其他openreview平台上的评审要求,看看审稿人通常是如何评价论文的。通过这些评审意见,可以总结出一些关键点,比如baseline是否够强、motivation是否明确等。你可以给自己做一个清单,对照这些标准逐条进行自我评估,确保每个方面都符合要求。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自己发现论文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诸子钰:

我之前看过一个叫“论文十问”的帖子,它总结了写paper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我在写作时会对照这些点进行检查,比如文章的motivation是否清晰,idea是否突出,teaser是否通俗易懂,方法图和公式是否匹配,以及实验结果是否和假设一致。这些都能帮助我更系统地评审自己的论文。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和同伴一起修改,因为自己看多了容易忽略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同伴的反馈往往会很有帮助。

李睿楷:

我通常更倾向于在写好一篇论文后,请来自大领域但不同小领域的人来帮我审阅。这样我能确认他们是否理解我想表达的内容,尤其是在图表和写作方面。如果他们能清楚地明白我的工作和贡献,那说明文章的表达已经足够清晰。当然,像师兄们提到的那些细节工作,我也需要多学习和改进。

刘芳甫:

让大领域但不同小领域的同行来审阅你的论文,如果他们能从摘要和引言中理解你的工作,说明目标已经基本达成。方法部分则应由同领域的专家来审阅,确保技术细节无误。确保你的论文能用一两句话清晰地表达核心贡献,这有助于在推广时迅速吸引关注。motivation的明确性在Rebuttal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帮助强化论文的说服力。

AITIME

04

有哪些日常的科研习惯可以培养(以ECCV为例)

王琦:   

项目推进上,如果idea实现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可视化分析找出问题,并逐步优化。合作者之间使用协作工具如飞书,每周对齐进度,确保沟通顺畅。

科研习惯上,每天浏览arXiv等平台,保持对领域前沿的了解,并记录实验结果,逐步迭代优化。多与同行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观察他们是如何做研究的,以不断提高自己。

诸子钰:

针对科研管理,推荐使用Notion软件来记录和管理科研项目流程。Notion可以很好地整理文献、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数据库功能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科研合作方面,他建议在投稿前务必与所有作者和导师就署名等问题达成一致,避免后期出现分歧。

李睿楷:

首先,针对实验不过关的问题,要检查代码是否有bug,特别是一些不易察觉的问题。接下来是分析,使用可视化工具逐步检查实验的每一步,查找导致问题的环节。另外,与有经验的学长或导师讨论也非常重要,帮助从直觉上寻找问题。第二,在合作初期就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进度管理方面,我一般使用飞书来记录和分享科研进展。通过飞书的文档功能,合作者可以实时查看实验进展。当导师不认可自己的工作时,要先分析导师不认可的原因,尤其是从资源和实际价值两个角度考虑。如果资源允许,且自己对工作有信心,可以尝试说服导师。

刘芳甫:

关于bug问题,我的习惯是分阶段进行,每写完一个模块就输出结果,确保符合预期,这样可以减少后期debug的难度。科研管理方面,我虽然没有用notion或飞书,但习惯短时间内大量阅读论文,然后根据idea逐步实现,构建知识链。合作者贡献方面,主要看贡献的多少,提出idea的往往是共一,而coding多的人可能会排在其后。科研习惯则是要将科研融入日常生活,经常刷公众号、Twitter、Arxiv等,保持信息更新。

AITIME

05

大模型时代下如何做科研?

王琦:   

研究大模型方向需要大量计算资源,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可能不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几种策略:第一,去公司实习,利用公司资源,使用他们的计算卡;第二,对开源的大模型进行微调;最后,可以调用大模型的API服务。

诸子钰:

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尽量避免选择那些短期内需要大量数据和计算资源的领域,例如大模型调优。如果实验室计算资源有限,可以考虑如三维重建、3D图像处理等需要较少计算资源的方向,这些领域通常只需要4到8张GPU卡。其次,大模型可以加速科研流程,例如通过生成脚本和优化论文来提升效率。此外,大模型在生成数据和构建模型方面也有优势,可以用于改进3D模型和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因此在选择研究方向时,考虑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李睿楷:

现在工业界在数据和算力上相对高校有优势,因此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尽量避免那些可能需要大量资源的领域,选一些适合自身条件的方向进行预研比较合适。此外,大模型在科研中主要用来帮助生成脚本和数据,比如用GPT生成描述性文本,这样的工具确实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但也需要权衡其利弊。

刘芳甫:

首先,在大模型时代做科研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有限的计算资源完成的研究,另一种则需要公司级别的计算资源和数据。如果你的研究属于后者,那么去公司实习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但如果是前者,可以通过在实验室讨论或者利用一些好的创意来完成这些研究。

我认为,做科研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方向和规划。科研不仅仅是跟随时代潮流,而是要明确自己的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设定具体的小任务。大模型和其他工具应被视为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而不是改变科研方向的理由。就像创业一样,我们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效果,而不是一味跟随趋势做研究。

在大模型时代,科研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投稿流程和评审标准。希望四位嘉宾分享的经验能激励大家在未来的科研旅程中,勇敢尝试,积极投稿,追求卓越。期待在未来的顶会上见到大家的杰出成果!

本篇文章由陈研整理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d72103b426053df66e3f36a890e32357.png

KDD2024 最佳学生论文解读 | 中科大、华为诺亚:序列推荐新范式 DR4SR

 关于AI TIME 

AI TIME源起于2019年,旨在发扬科学思辨精神,邀请各界人士对人工智能理论、算法和场景应用的本质问题进行探索,加强思想碰撞,链接全球AI学者、行业专家和爱好者,希望以辩论的形式,探讨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之间的矛盾,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

迄今为止,AI TIME已经邀请了2000多位海内外讲者,举办了逾700场活动,超800万人次观看。

 a4f94dda314809e2abecc108df460f64.png

我知道你

在看

提出观点,表达想法,欢迎

留言

45d651c9d9be5e9ec11481c102170db8.gif

点击 阅读原文 观看Debate精彩回放!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