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款4:用empty()来代替检查size()是否为0
对于任意容器c,写下
if (c.size() == 0)...
本质上等价于写下
if (c.empty())...
这就是例子。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一个构造会比另一个好,特别是事实上empty()的典型实现是一个返回size()是否返回0的内联函数。
你应该首选empty()的构造,而且理由很简单:对于所有的标准容器,empty()是一个常数时间的操作,但对于一些list实现,size()花费线性时间。
但是什么造成list这么麻烦?为什么不能也提供一个常数时间的size()?答案是对于list特有的splice()有很多要处理的东西。考虑这段代码:
list<int> list1; list<int> list2; ... list1.splice( // 把list2中 list1.end(), list2, // 从第一次出现5到 find(list2.begin(), list2.end(), 5), // 最后一次出现10 find(list2.rbegin(), list2.rend(), 10).base() // 的部分移到list1的结尾。 ); // 关于调用的 // "base()"的信息,请参见条款28
除非list2在5的后面有一个10,否则这段代码无法工作,但是咱们假设这不是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咱们关注于这个问题:合并后list1有多少元素?很明显,合并后list1的元素个数等于合并之前list1的元素个数加上合并进去的元素个数。但是有多少元素合并进去了?那等于由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