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总线
大家好呀,我是小笙,最近我开启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总结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总线的基本概念
总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注意:在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收相同的信息)
为什么会出现总线?
-
分散式设计的需求
分散式设计体现在各个部件需要升级以及迭代发展,如果需要将这些部件统一起来或者说连接起来,就产生了总线的概念
-
标准化和模块化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寻求一种标准化方法来连接不同的硬件组件
-
IBM的早期贡献
在20世纪70年代,IBM在其大型计算机系统中引入了系统总线的概念。特别是IBM System/360系列,它们使用了标准化总线来连接CPU、内存和I/O设备,这标志着系统总线在商业计算机中的广泛应用
在随后的系统总线中快速发展并不断的演变,从 ISA总线到 EISA、VESA 总线,再到 PCI总线,系统总线的速度和带宽不断提高,支持更多的设备和更复杂的系统
总线的分类
总线的分类标准有很多,比如按照数据传送方式来分,可以分成串行和并行,或者按照总线的使用范围分等等,接下来让我们按照连接的部件不同,分成三类总线
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注意点
-
注意区别总线和系统总线之间的概念和范围等等的区别
-
定义:
总线:总线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内部或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通信链路。它可以包含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总线可以是并行或串行的,可以是单向或双向的,并且可以用于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
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连接计算机主要组件(如CPU、内存和I/O设备)的内部总线。它是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的主要通道,通常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
范围和功能:
总线:这个术语更广泛,可以指任何类型的通信链路,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总线、I/O总线、内部总线、外部总线等。
系统总线:它是特定于计算机内部的一种总线,主要负责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CPU与其他系统组件的通信。 -
应用场景:
总线: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不仅限于计算机,还可以用于嵌入式系统、通信设备等。
系统总线:专用于计算机内部,是构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
-
-
通信总线中,串行和并行通信的数据传送速率都与距离成反比,并行通信适宜于近距离的数据传输(通常小于30m);串行通信适宜于远距离传送,可以从几米达数千公里
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
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通信机制,它允许不同组件(如CPU、内存、外设等)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总线的特性及性能指标是衡量其效率、可靠性和适用性的重要参数。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总线特性和性能指标:
总线特性
- 并行与串行:
- 并行总线:多个数据位同时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
- 串行总线:数据位逐个传输,通常用于较长距离的通信。
- 宽度: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可以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例如,16位总线可以一次性传输16位数据
- 速度:总线的速度通常以时钟速率(MHz)来衡量,它决定了总线每秒可以传输多少个数据周期
- 数据传输模式:
- 同步传输:数据传输在时钟信号的同步下进行。
- 异步传输:数据传输不依赖于时钟信号,而是使用握手协议。
- 总线仲裁:总线仲裁决定了多个设备请求使用总线时的优先级和处理机制
- 可扩展性:总线是否支持扩展,以便连接更多的设备
- 热插拔:总线是否支持在不关闭系统的情况下添加或移除设备
性能指标
- 带宽: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数据量,通常以每秒位数(bps)或兆比特每秒(Mbps)来衡量
- 传输速率:数据通过总线的实际速度,受总线类型、宽度、时钟速率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