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_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_信息化与信息系统(一)

一、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1.1 信息的特性

  1.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信任的,符合预期。
  4.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5.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6.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伪造的程度。
  7.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1.1.2 信息的传输模型

信息传输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2.1系统的突出特性

  1. 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指系统的可访问性。
  2. 脆弱性:这个特性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应,即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这个特性往往是隐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
  3. 健壮性:当系统面临干扰、输入错误、入侵等因素时,系统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状态而丧失原有功能、出现错误甚至表现出破坏功能。

1.3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1.3.1 信息化从“小”到“大”的五个层次

  1. 产品信息化
  2. 企业信息化
  3. 产业信息化
  4. 国民经济信息化
  5. 社会生活信息化

1.3.2 信息化的内涵

  • 信息化的主题: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 时域:一个长期的过程。
  • 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 手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 途径:是创造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 目标: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1.3.3 国家级信息系统

  • 两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 一站:政府门户网站
  • 四库: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数据库
  • 十二金:以“金”字冠名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

1.3.4 信息化的六要素

  1. 信息资源
  2. 信息网络
  3. 信息你技术应用
  4. 信息技术与产业
  5. 信息化人才
  6.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上鹰(应用)下鸡(技术)左人(人才)右龟(规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1.4.1 大的方面

  1. 立项:系统规划
  2. 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3. 运维
  4. 消亡

1.4.2 小的方面

  1.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开发计划
  2. 系统分析:需求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3.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提出系统的物理模型
  4. 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5. 运行维护

二、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2.1 结构化方法

2.1.1 精髓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

2.1.2 主要特点

  1. 开发目标清晰化
  2. 开发工作阶段化
  3. 开发文档规划化
  4. 设计方法结构化

2.1.3 适用场景

特别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

2.1.4 不适用场景

不适应于规模较大、比较复杂的系统开发

2.1.5 缺点

  1. 开发周期较长
  2. 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3. 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2.2 面向对象方法

2.2.1 面向对象OO的优点

  1. 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2. 有利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缩短开发周期

2.2.2 OO缺点

必须依靠一定的OO技术支持,在大型项目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2.2.3 应用场景

一些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是将结构化方法和OO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使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化,然后自底向上地采用OO方法进行开发

2.3 原型化方法

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方法。

2.3.1 开发过程

  1. 确定用户基本需求
  2. 设计系统原型
  3. 试用和评价原型
  4. 修改和完善原型
  5. 整理原型、提供文档

2.3.2 特点

  1. 使系统开发的周期缩短,成本和风险降低,速度加快,获得较高的综合开发效益
  2. 以用户为中心开发系统,用户参与程度提高,开发系统符合客户需求,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
  3. 因用户参与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系统的移交,有利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3.3 不足

  1. 开发环境要求较高
  2. 管理水平要求高

2.3.4 适用场景

  1. 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
  2. 对于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的系统
  3. 不宜:对于技术层面的困难远大于其分析层面的系统

2.4 面向服务的方法

OO的应用构建在类和对象之上,将对象按业务功能进行分组,就形成了构件(component)的概念

2.4.1 交互方式

接口: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则采用接口的形式,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

2.4.2 优点

  1. 提高系统可复用性
  2. 信息资源共享
  3. 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三、常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3.1 OSI协议模型

3.1.1 物理层

3.1.2 数据链路层

3.1.3 网络层

主要功能是将忘了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MAC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3.1.3.1 协议
  1. IP:所提供的服务是无连接和不可靠的
  2. ICMP:网络控制报文协议,一种专门用于发送错报文的协议,即传送的数据可能丢失,重复、延迟、或乱序传递,所以需要一种尽量避免差错并能发生差错时报告的机制
  3.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允许在Internet中的计算机参加多播,是计算机用作向相邻多路由器报告多目组成员的协议
  4. 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动态地完成IP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5.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动态完成物理地址向IP地址的转换

3.1.4 传输层

主要负责确保数据可靠、顺序、无错地从A传输到B

3.1.4.1协议
  1. TCP: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传输服务。一般用于传输数量较少,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2. 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可以保证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与TCP相比,UDP是一种无连接,他的错误检测功能要弱得多,UDP协议一般用于传输数据量大,对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要求速度快的场合。

3.1.5 会话层

3.1.6 表示层

如同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的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加密、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3.1.6.1 协议
  1. JPEG
  2. ASCII
  3. GIF
  4. DES
  5. MPEG

3.1.7 应用层

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如事物处理程序、文本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3.1.7.1 协议
  1. FTP:文本传输协议,运行在TCP之上,FTP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两条TCP连接,一条用户传输控制信息(使用21号端口),另外一条用于传入文件内容(使用20号端口)
  2.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建立在UDP之上,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3.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建立在TCP之上
  4.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建立在TCP之上
  5.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建立在TCP之上,是一种提供可靠且由效的电子邮件传输协议
  6. SNMP:建立在UDP之上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包含一个应用层协议、数据库模型和一组资源对象,该协议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用以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否由任何引起管理上关注的情况
  7.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建立在UDP之上
  8. DNS:域名系统,实现域名解析,建立在UDP之上

3.2 网络协议与标准

  1. IEEE 802.3:局域网协议
  2.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