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实现千万元级净利润,这事值得“小题大做”吗?

点击标题下「中国云报」可快速关注  


精彩内容

近日,青云宣布,其2016年实现了千万元级的税后净利润,并积极筹备登陆国内资本市场。从2013年7月公有云服务正式上线,到2015年实现收支平衡,再到2016年实现盈利,在云计算盈利这件事上,青云用3年多的时间跨越了AWS走了十年的艰辛路程。青云证明了一点:云服务商只要目标清晰,拥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盈利。

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关于云计算发展的好消息是,云计算整体市场快速增长,云计算的消费群体不断壮大。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很多云计算初创企业仍然在亏损的泥潭里挣扎。

 

由于公有云服务投入巨大(包括数据中心建设、硬件设备,以及人力和运维的投入等),云服务市场刚刚兴起,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度有限,再加上云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造成了目前公有云服务盈利难的现状。但是,不能因此就说云服务市场的发展必须依靠“烧钱”来推动,云服务厂商亏损就理所应当,青云QingCloud的成功实践有力地反驳了这一点。

青云证明了什么?

公司盈利这件事如果放到整个IT圈,或者缩小点范围放到消费互联网领域来看,可能都算不上什么大新闻,但是在企业级云服务市场,不单纯依靠外部投资,而主要依靠自身的“造血”机能实现快速成长,这样的公司确实值得点赞。

 

企业级市场与消费类市场完全不同,客户需求、技术难度和积累、产品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商业模式等大相径庭。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成立两三年的公司经过几轮融资然后上市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在企业级市场上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能够取得成功的公司必须在技术上具备深厚的积累和创新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并且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直到现实,仍有人在怀疑,云计算这杆红旗到底能扛多久。青云在短时间内盈利证明了,云计算并不是一个伪命题,云计算的市场和需求确确实实存在,云计算厂商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前有AWS的模范带头作用,现有青云盈利的真金白银,无论是厂商还是用户一定要坚信,云计算的前景是光明的,盈利是可期的。

 

正如上文提及的,云计算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业,而且是一个重资产行业,需要建设和运维大量数据中心,进行大量软硬件和人员的投入。因此,云计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外来投资,更需要云服务商自身具备盈利和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青云实现盈利充分说明,青云选择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可以为自身和客户带来商业价值。青云只要按照既有的路线坚定地走下去,就可以在云计算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曾感受过来自用户的质疑。客户对云的主要疑问是,它能不能持续发展,能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青云市场副总裁刘靓介绍说:“最初,客户选择青云时面临着很大压力。如果客户选择的是像AWS这样的大公司,即使出现系统中断,因为AWS已经是全球最优秀的云计算公司,领导也无话可说。但是如果选择的是青云,如果出现宕机,领导可能就会质疑,为什么不选择大公司的云服务。现在,青云能够盈利一方面说明,青云可以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的服务,给了用户更大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正是用户的信任和选择才促进了青云的发展。”

 

现在,青云既做公有云,也做私有云;既研发软件,也在硬件上创新。比如,青云的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都已经演进到2.0版本,超融合设备去年销售出数百台。如果是在国外,青云覆盖的这么多细分产品领域,每个领域都可能有“独角兽”公司产生。国外的投资人并不追求所投企业一定要在短期内盈利。但是在中国,投资人更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现在,一些中国的初创企业融资是常态,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也是最近两年投资领域出现“寒冬”的一个原因。青云能够盈利,保证良好的现金流,对于资本市场信心的提振也是一个利好。青云能够健康运转对同类公司来说也是一种鼓励,至少说明青云的这种模式可以行得通。

 

以应用为中心的云消费时代来临

若想在云计算上盈利,还要有些真本事才行。青云能够盈利,最直接的一点是,它能很好地控制运营成本。

 

从IaaS到PaaS,再到贯穿整个云堆栈的管理,青云在每一个层次上都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比如,青云首创了以一套架构同时支持虚拟化和容器技术, 最高可实现500%的性能提升,同时帮助用户获得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更简洁的开发部署和管理流程。刚刚上线不久的青云上海1区就因为采用了这一优化的架构,客户数量持续增加。

 

说到底,只有好的成本管理,才能实现盈利。在底层架构、规模、性能、网络、存储、安全性等方面,云计算有很多“大坑”。通过几年的磨砺,青云一一填平了这些“坑”,并不断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按刘靓的话说,青云不仅做到了硬件的效率最高,而且虚拟化的效率也是友商的几倍,再加上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根本不需要庞大的运维团队。目前,青云共有23个数据中心,其中10个是青云自己运营的。数据中心的升级全部是自动化完成的,10个数据中心只有7个实施人员。与青云同期成立的很多友商,大多都拥有500人以上的规模,而青云截至目前只有200人,工程师不到100人。就是这样一个精英的团队,目前服务着6.5万家企业级的公有云客户。

 

“我们的目标是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而不是盲目追求超高的利润率。”刘靓介绍说,“我们保持每年至少两次公有云服务降价的频率。这不是打价格战,而是在利用新技术优化架构、提高系统效率后,将利润回馈给客户。”

 

云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自由伸缩。青云一直坚持按需使用和收费的模式,也就是青云独特的秒级收费模式。有人说青云的收费贵,其实青云秒级计费的价格只比其他云服务商的包月收费高10%左右。国内一家知名的公有云服务商,它的按需计费模式比包月的费用高至少5倍。按整体使用成本计算,青云的秒级收费是划算的。

 

青云采用的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并举的策略,其私有云和混合云的客户已经从以金融领域为主,逐步扩展到制造、政府、航空、公共事业等领域。青云的公有云客户按收入排行,互联网金融客户居首,从事企业服务的客户次之,另外还有大量物流、零售等行业的客户。

 

认为私有云有利可图,一些公有云服务商也纷纷试水私有云领域。私有云表面看上去项目金额高,动辄上千万元,其实“水更深”。有这样一个例子,国内某云计算公司中标一个私有云项目,项目总金额1400万元,该公司派驻到用户那里的工程师有20人,至今已经工作两年半,以每人每年50万元的费用计,两年半时间总投入达到2500万元,可谓入不敷出。

 

私有云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实现高度的产品化和自动化。一些厂商完成私有云的POC后便开始沾沾自喜,其实那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其后还有更大规模的二次开发、实际部署和运维等工作。青云的私有云是从要求最严格的金融用户开始切入的,不仅拥有成熟的产品,而且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方便运维和管理。举例来说,泰康人寿是青云混合云的用户,双方一起制定了云化解决方案,青云派了一名驻场工程师。现在,该名驻场工程师已经撤回,泰康人寿的技术人员通过青云开放的API自己就可以轻松完成云的维护。

 

“云之基石,自由计算”这是青云成立之初就提出的口号,它表明青云的目标是帮助用户降低IT的复杂度,提升基础设施的能力,让云计算真的像水和电一样自由使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这种能力正是所有用户需要的,既包括那些“出生”就长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之上的互联网公司、创业企业,也包括那些为实现数字化转型而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传统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是每一个用户必须具备的资源、手段和能力。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青云快速盈利的原因:以技术为根本,通过持续不断的架构优化,降低运营成本,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路径,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齐头并进,紧盯高价值的精英客户,而不是自己不擅长的长尾市场,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开放和建设生态为原则,为合作伙伴和用户提供更加简单、易用的云平台。举例来说,青云即将于3月推出AppCenter 2.0,它可以加快应用程序在青云云平台上开发和部署的速度。AppCenter 2.0是青云实现从以资源为中心到以应用为中心转变的关键助力。有了它,用户以后只要专注自己的应用,而不必再关心底层的基础架构。这是青云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快公司还是百年老店

在商业市场上,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以前,我们对“大鱼吃小鱼”这种方式习以为常,现在更多的时候是“快鱼吃慢鱼”。多轮融资,不断扩大公司和人员规模,争当“快公司”,这是消费互联网领域很多公司的选择。但是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企业级市场,那么人们就要冷静地想一想,这种“快”是不是有些盲目呢?

 

如果一家企业云服务公司在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健康的业务模型时,就盲目求快,那么它为获得客户而付出的高成本很可能成为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青云的作法是在公司发展初期先控制好自己的节奏,做一家“慢公司”,通过实践不断验证、修订自己的发展方向,待时机成熟时再提速。公司盈利就是青云实现加速的一个转折点。刘靓介绍说,公司接下来还会进行融资,并筹划上市;同时扩大对区域市场的覆盖,下探至2-4级市场,增加相应的服务人员;为未来3-5年的发展做技术储备等。

 

如果让青云在“快公司”和百年老店中选择一个,那么青云的选择一定是百年老店。云计算是长跑,要的不是百米冲刺的速度,而是能够持久地为用户提供价值和业务的支撑。

 

IDC和Gartner近日都发布了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研究报告。IDC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大约在20亿美元左右,其中IaaS的份额超过一半;到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整体规模将达到50多亿美元。Gartner预测的趋势与IDC相似,2016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投资占整体IT消费支出的5.4%,美国则是12%左右;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支出将占整体IT消费支出的12.2%,美国则是24%左右。综合IDC和Gartner的数据,未来几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仍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将达到一个高峰。

Gartner还给出了一个预测,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处于群雄逐鹿的时期,2018年才是决定谁能最后胜出的关键时间点。

 

还有两年的时间,青云还能做些什么呢?首先,进一步消除技术短板。毕竟公司成立时间还不长,从产品成熟度和丰富度上,青云与AWS还有差距。青云还要在技术和产品上有大的突破,这对于青云未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至关重要。其次,青云同时做公有云和私有云,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青云如何兼顾也是一个挑战。再次,考虑到未来长远的发展,青云正在实施从以资源为核心到以应用为核心转型的战略转型,坚定方向并从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上保证转型有的放矢是青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最后,在不断巩固本地化运营的基础上开拓国际市场也是青云要考虑的问题。在现有数据中心布局基础之上,青云接下来将进入东南亚,然后是美国市场。不过,刘靓表示,青云还是要控制好自己的节奏,“出海”进程会十分谨慎。

 



感谢关注中国云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