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一
称呼对象 | 称呼(称谓) | 对此自称 | 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 |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 |
---|---|---|---|---|
父亲的父母 | 祖父,祖母 | 孙儿,孙女 | 令祖父,令祖母 | 家祖父,家祖母 |
父亲的伯(叔)父/母 | 伯(叔)祖父/母 | 侄孙儿/女 或从孙从孙女 | 令伯(叔)祖父/母 | 家伯(叔)祖父/母 |
生(养)父/母 | 父亲,母亲 | 男(或儿),女儿 | 令尊,令堂 | 家父(严、尊),家母(慈) |
父亲的兄/嫂 | 伯父,伯母 | 侄儿,侄女 | 令伯父,令伯母 | 家伯父,家伯母 |
父亲的弟/媳 | 叔父,婶母 | 侄儿,侄女 | 令叔父,令婶母 | 家叔父,家婶母 |
兄(哥),兄妻 | 兄、哥,嫂嫂 | 弟,妹 | 令兄,令嫂 | 家兄,家嫂 |
伯(叔)父的子女 | 堂兄,堂姐 | 堂弟,堂妹 | 令堂兄,令堂姐 | 家堂兄,家堂姐 |
弟,弟妻 | 弟弟,弟妹 | 兄,姊、姐 | 令弟,令弟妹 | 舍弟,舍弟妹 |
姊(姐),妹 | 姊、(姐)姐,妹妹 | 弟,妹 | 令姊,令妹 | 家姊,舍妹 |
丈夫 | 夫子(或夫君), 某某(单称名或字) | 妻, 某某(单称名或字) | 某先生,(或尊夫君) | 外子 |
妻子 | 吾妻(或贤妻), 某某(单称名或字) | 夫, 某某(单称名或字) | 尊夫人,嫂 | 内子(人) |
子女 | 儿、吾儿 ,女、吾女 | 父,母 | 令郎(或公子), 令媛(或爱) | 小儿(犬子),小女 |
兄(弟)子/女 | 侄(或侄儿),侄女 | 伯(叔)父,姑母 | 令侄,令侄女 | 舍侄,舍侄女 |
儿子的子/女 | 孙、儿孙(或某某), 女、孙女 | 祖父,祖母 | 令孙,令孙女 | 小孙,小孙女 |
侄儿的子/女 | 贤侄孙,贤孙女 | 伯(叔)祖,伯祖母 | 令侄孙,令孙女 | 舍侄孙,舍侄孙女 |
丈夫的亲父母 | 公公,婆婆 | 媳(或儿) | 令公,令婆 | 家公爹,家婆母 |
丈夫的伯(叔)父/母 | 伯(叔)父(翁), 伯(叔)母(或婶母) | 侄媳 | 令伯(叔)父(翁), 令伯(叔)母(姑) | 家伯(叔)父(翁), 家伯(叔)母(姑) |
- 表二
称呼对象 | 称呼(称谓) | 对此自称 | 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 | 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 |
---|---|---|---|---|
父亲的姐(妹)/姐丈(妹丈) | 姑母,姑丈 | 侄(或内侄), 侄女(内侄子) | 令姑母,令姑丈 | 家姑母,家姑丈 |
母亲的父/母 | 外祖父,外祖母 | 外孙,外孙女 | 令外祖父,令外祖母 | 家外祖父,家外祖母 |
母亲的兄(弟),兄嫂(弟媳) | 舅父,舅母 | 外甥,外甥女 | 令舅父,令舅母 | 家舅,家舅母 |
母亲的姐(妹),姐丈(妹丈) | 姨母,姨丈 | 姨甥,姨甥女 | 令姨父,令姨母 | 家姨父,家姨母 |
妻子的亲父母 | 岳父,岳母 | 子婿(或婿) | 令岳,岳母 | 家岳,家岳母 |
妻子的伯(叔)父母 | 伯(叔)岳父,岳母 | 侄婿 | 令伯(叔)岳,令伯岳母 | 家伯(叔)岳, 家伯岳母 |
兄(弟)的岳父母 | 姻伯(叔)父, 姻伯(叔)母 | 姻侄,姻侄女 | 令亲 | 舍亲 |
儿子的岳父母 | 亲家翁,亲家母 | 姻愚弟,姻愚妹 | 令亲家翁,令亲家母 | 敝亲家翁,敝亲家母 |
姊、妹的丈夫 | 姊(姐)丈,妹丈 | 内弟(兄), 姨妹(姊) | 令姊(妹)丈 | 家姊丈,舍妹丈 |
姑(姨)家的兄嫂 | 表(姨)兄,表(姨)嫂 | 表(姨)弟,表(姨)妹 | 令表(姨)兄,令表(姨)嫂 | 家表(姨)兄,家表(姨)嫂 |
妻子的兄弟 | 内兄,内弟 | 妹(姊)婿 | 令内兄(弟) | 敝内兄(弟) |
妻子的姊(妹)丈 | 襟兄(弟) | 襟兄(弟) | 令僚婿 | 敝连襟 |
妻子娘家侄/侄女 | 贤内侄(侄女) | 姑丈 | 令内侄(侄女) | 舍内侄(侄女) |
女儿的儿女 | 贤外孙,贤外孙女 | 外祖父,外祖母 | 令外孙(孙女) | 舍外孙,舍外孙女 |
姐妹的儿女 | 贤甥(甥女) | 愚舅(舅母) | 令甥,令外甥 | 舍甥,舍甥女 |
女儿的丈夫 | 贤婿 | 愚岳,愚岳母 | 令婿 | 小婿 |
表兄弟的儿女 | 贤表侄( 侄女) | 愚表伯(叔), 愚表伯母(叔母) | 令表侄(侄女) | 侄 |
备注: 对于已经亡故的长辈,一般会在称呼前面加 “先”,例如 “先祖”,平辈会加 “亡”,如 “亡夫”。亲戚称呼在中国南北有别、东西有异,民族间也有很大差异,但基本框架都差不多。
延伸: “亲戚” 虽是一个单词,但其实 “亲” 和 “戚” 是有区别的。“亲” 是指族内成员,“戚” 是指族外成员,一般来说同姓的是族内,表亲是族外,但现代社会“亲”和“戚”的区分已经明显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