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高频面试题——第五章 Linux操作系统常见面试题(上)

5.1.1 Linux内核的组成

Linux内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以下几个关键组件组成:

  1. 进程管理:负责进程的创建、调度、终止等操作,确保多个任务能够并发运行,并高效地使用CPU。
  2. 内存管理: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虚拟内存的管理,以及页面调度等。
  3. 文件系统:提供文件的读取、写入、删除、权限管理等操作。Linux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如ext4、NTFS、FAT等。
  4. 设备驱动:用于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负责操作系统与硬件的通信。
  5. 网络栈:处理网络协议(如TCP/IP),负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6. 安全模块:包括访问控制、安全策略、用户权限等内容,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5.1.2 用户空间与内核通信方式有哪些?

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式:

  1. 系统调用(Syscall):这是最常见的通信方式,用户进程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态,请求操作系统服务。
  2. proc文件系统/proc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内核可以通过该文件系统与用户空间进行通信,用户可以查看内核信息或传递参数给内核。
  3. ioctl:这是设备驱动程序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方式,通过传递命令和参数,用户空间程序可以与设备驱动进行复杂的通信。
  4. Netlink: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异步消息通信机制,广泛用于网络子系统中的通信。
  5. mmap:通过将文件或设备的内存映射到用户空间,允许用户直接访问设备的内存区域,减少系统调用的开销。
  6. 内核模块参数:用户可以通过编写内核模块,暴露一些参数,用户空间可以通过命令行或sysfs修改这些参数。
  7. 消息队列、信号量、共享内存:这些IPC(进程间通信)机制可以用于用户空间进程和内核通信。

5.1.3 系统调用read()/write(),内核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当一个用户程序调用read()write()系统调用时,内核会执行以下操作:

  1. read()的工作过程

    • 用户空间调用read(fd, buf, size)
    • 触发系统调用,CPU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 内核通过文件描述符找到对应的文件或设备。
    • 内核从文件系统或设备中读取数据,存储在内核空间的缓冲区中。
    • 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提供的buf
    • 返回读取的数据字节数并恢复到用户态。
  2. write()的工作过程

    • 用户空间调用write(fd, buf, size)
    • CPU进入内核态,通过文件描述符定位文件或设备。
    • 内核将用户空间的数据拷贝到内核缓冲区中。
    • 数据被写入到文件或设备中。
    • 系统返回写入的数据字节数并切换回用户态。

5.1.4 系统调用的作用

系统调用是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交互的唯一途径。用户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硬件资源(如CPU、内存、设备等),必须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服务。系统调用充当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允许程序执行I/O操作、管理进程、分配内存、通信等。

  • 资源管理:例如打开文件、分配内存等。
  • 进程管理:例如进程的创建、结束、调度等。
  • 设备操作:例如读写磁盘、网络操作等。
  • 安全与访问控制:例如更改文件权限,用户鉴权等。

5.1.5 内核态,用户态的区别

内核态用户态是操作系统中对进程运行权限的区分。它们的区别如下:

  • 特权级别:内核态的权限较高,可以直接操作硬件设备、访问系统内存。用户态则处于较低的权限级别,受限于不能直接访问硬件和内核资源。
  • 切换:进程在系统调用、异常处理、硬件中断等情况下会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
  • 安全性:内核态是操作系统的核心代码,必须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用户态程序不能直接进入内核态操作系统资源,防止用户程序导致系统崩溃。
  • 性能:在内核态运行的程序通常比在用户态运行的程序性能更高,因为可以直接访问系统资源,但是开发难度较大。

5.1.6 Bootloader、内核、根文件系统的关系

  • Bootloader:引导加载程序,负责初始化硬件、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并将控制权交给内核。常见的Bootloader有U-Boot、GRUB等。
  • 内核:操作系统的核心,负责硬件管理、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等。
  • 根文件系统(Root Filesystem):内核启动后需要挂载的文件系统,它包含用户空间的程序、库、配置文件等。内核加载根文件系统后,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可以开始运行。

5.1.7 Bootloader多数有两个阶段的启动过程

Bootloader的启动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1. 第一阶段:非常小的代码,负责从非易失性存储器(如ROM、Flash)中加载Bootloader的第二阶段到内存中。这一阶段的任务很简单,只需加载并跳转到第二阶段。
  2. 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的核心部分,负责初始化硬件设备、检测内存、加载内核、传递参数,并将控制权移交给内核。

5.1.8 Linux的内核是由Bootloader装载到内存中的?

是的。Bootloader在系统启动时将内核从存储设备(如硬盘、Flash等)加载到内存中,然后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内核接管系统后,会继续进行硬件初始化、启动系统服务,并挂载根文件系统。

5.1.9 为什么需要BootLoader

Bootloader 是嵌入式系统中启动流程的第一步,它的重要性如下:

  1. 初始化硬件:启动时需要对硬件设备进行初始化(如初始化CPU、内存、时钟、外设等)。
  2. 加载内核:从存储设备中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到内存中。
  3. 系统引导:提供引导过程的可配置性,可以选择不同的内核或启动配置。
  4. 调试:Bootloader 还可以用于系统的引导调试,设置引导参数等。

5.1.10 Linux内核同步方式总结

Linux内核提供了多种同步机制来解决并发访问的冲突,常见的同步方式包括:

  1. 自旋锁(spinlock):适用于短期的忙等待,不能在自旋锁保护的代码中调用可能引发睡眠的操作。
  2. 信号量(semaphore):用于长时间锁定,可以睡眠。
  3. 互斥量(mutex):用于长时间的锁定,允许睡眠。
  4. 读写锁(rwlock):允许多个读者同时访问,或者一个写者独占访问。
  5. RCU(Read-Copy-Update):一种高效的读写锁实现,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

5.1.11 为什么自旋锁不能睡眠而在拥有信号量时就可以?

自旋锁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锁,并且在获取不到锁的情况下忙等待(旋转)。如果自旋锁允许睡眠,那么忙等待的意义就失去了,因为自旋锁本身是为了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另一方面,信号量是为了长时间锁定资源的场景,它允许睡眠等待来避免忙等待造成的CPU浪费。

5.1.12 linux下检查内存状态的命令

Linux下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检查内存的使用状态:

  • free:显示系统内存的总量、已使用量、空闲量等信息。
  • top:实时显示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等。
  • vmstat:提供虚拟内存、进程、CPU等统计信息。
  • htop:类似于top,但提供更直观的界面显示。
  • /proc/meminfo:通过读取此

文件可以获取详细的内存使用信息。

  • 15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Fruit_Caller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