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学习笔记】BRISK局部检测

简介

        BRISK算法是2011年ICCV上《BRISK:Binary Robust Invariant Scalable Keypoints》文章中,提出来的一种特征提取算法,也是一种二进制的特征描述算子。

       它具有较好的旋转不变性、尺度不变性,较好的鲁棒性等。在图像配准应用中,速度比较:SIFT<SURF<BRISK<FREAK<ORB,在对有较大模糊的图像配准时,BRISK算法在其中表现最为出色。

BRISK算法

特征点检测

        BRISK算法主要利用FAST9-16进行特征点检测(为什么是主要?因为用到一次FAST5-8),可参见博客: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要解决尺度不变性,就必须在尺度空间进行特征点检测,于是BRISK算法中构造了图像金字塔进行多尺度表达。

建立尺度空间

        构造n个octave层(用ci表示)和n个intra-octave层(用di表示),文章中n=4,i={0,1,...,n-1}。假设有图像img,octave层的产生:c0层就是img原图像,c1层是c0层的2倍下采样,c2层是c1层的2倍下采样,以此类推。intra-octave层的产生:d0层是img的1.5倍下采样,d1层是d0层的2倍下采样(即img的2*1.5倍下采样),d2层是d1层的2倍下采样,以此类推。

则ci、di层与原图像的尺度关系用t表示为:

ci、di层与原图像大小关系为:


        由于n=4,所以一共可以得到8张图,octave层之间尺度(缩放因子)是2倍关系,intra-octave层之间尺度(缩放因子)也是2倍关系。

特征点检测

        对这8张图进行FAST9-16角点检测,得到具有角点信息的8张图,对原图像img进行一次FAST5-8角点检测(当做d(-1)层,虚拟层),总共会得到9幅有角点信息的图像。

非极大值抑制

        对这9幅图像,进行空间上的非极大值抑制(同SIFT算法的非极大值抑制):特征点在位置空间(8邻域点)和尺度空间(上下层2x9个点),共26个邻域点的FAST的得分值要最大,否则不能当做特征点;此时得到的极值点还比较粗糙,需要进一步精确定位。

亚像素插值

        进过上面步骤,得到了图像特征点的位置和尺度,在极值点所在层及其上下层所对应的位置,对FAST得分值(共3个)进行二维二次函数插值(x、y方向),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得分极值点及其精确的坐标位置(作为特征点位置);再对尺度方向进行一维插值,得到极值点所对应的尺度(作为特征点尺度)。


特征点描述

高斯滤波

       现在,我们得到了特征点的位置和尺度(t)后,要对特征点赋予其描述符。均匀采样模式:以特征点为中心,构建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在每个圆上获取一定数目的等间隔采样点(所有采样点包括特征点,一共N个),由于这种邻域采样模式会引起混叠效应,所以需要对同心圆上的采样点进行高斯滤波。

       采样模式如下图,蓝圈表示;以采样点为中心,为方差进行高斯滤波,滤波半径大小与高斯方差的大小成正比,红圈表示。最终用到的N个采样点是经过高斯平滑后的采样点。下图是t=1时的。(文章中:N=60)


局部梯度计算

         由于有N个采样点,则采样点两两组合成一对,共有N(N-1)/2钟组合方式,所有组合方式的集合称作采样点对,用集合表示,其中像素分别是,δ表示尺度。用表示特征点局部梯度集合,则有:


定义短距离点对子集、长距离点对子集(L个):


其中,,t是特征点所在的尺度。

现在要利用上面得到的信息,来计算特征点的主方向(注意:此处只用到了长距离子集),如下:



特征描述符

         要解决旋转不变性,则需要对特征点周围的采样区域进行旋转到主方向,旋转后得到新的采样区域,采样模式同上。BRISK描述子是二进制的特征,由采样点集合可得到N(N-1)/2对采样点对,就可以得到N(N-1)/2个距离的集合(包含长、短距离子集),考虑其中短距离子集中的512个短距离点对,进行二进制编码,判断方式如下:


其中,带有上标,表示经过旋转a角度后的,新的采样点。由此可得到,512Bit的二进制编码,也就是64个字节(BRISK64)。

匹配方法

汉明距离进行比较,与其他二进制描述子的匹配方式一样。

代码

# include<opencv2\opencv.hpp>
# include <iostream>
# include<math.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Mat img1, img2;
	img1 = imread("E:/tuku/nvhai1.jpg",IMREAD_GRAYSCALE);
	img2 = imread("E:/tuku/nvhai2.jpg", IMREAD_GRAYSCALE);
	if (img1.empty()||img2.empty()) {
		cout << "can't find this picture...";
		return -1;
	}
	imshow("input1", img1);
	imshow("input2", img2);
	//extract BRISK features
	Ptr<Feature2D> detector = BRISK::create();
	vector<KeyPoint>keypoints_obj;
	vector<KeyPoint>keypoints_scene;
	Mat descriptor_obj, desriptor_scene;
	detector->detectAndCompute(img1, Mat(), keypoints_obj, descriptor_obj);
	detector->detectAndCompute(img2, Mat(), keypoints_scene, desriptor_scene);

	//matching
	BFMatcher matcher(NORM_L2);
	vector<DMatch>matches;
	matcher.match(descriptor_obj, desriptor_scene, matches);

	double Dist_MIN = 0, Dist_MAX = 1000;
	for (int i = 0; i < descriptor_obj.rows; i++) {
		double Dist = matches[i].distance;
		if (Dist > Dist_MAX)
			Dist_MAX = Dist;
		if (Dist < Dist_MIN)
			Dist_MIN = Dist;
	}
	printf("max dist:%f...min dsit:%f", Dist_MAX, Dist_MIN);
	
	vector<DMatch>goodmatches;
	for (int i = 0; i < descriptor_obj.rows; i++) {
		double dist = matches[i].distance;
		if (dist < max(2 * Dist_MIN, 0.02))
			goodmatches.push_back(matches[i]);
	}
	Mat goodmatchesImg;
	drawMatches(img1, keypoints_obj, img2, keypoints_scene, goodmatches, goodmatchesImg,Scalar::all(-1),Scalar::all(-1),vector<char>(),DrawMatchesFlags::NOT_DRAW_SINGLE_POINTS);
	imshow("goodmatchImage", goodmatchesImg);
	waitKey(0);
	return 0;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