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分析报告如何分析?分析内容有哪些?

一份完备的舆情分析报告应该涵盖哪些内容?社会热点、突发事件舆情分析从何入手,涉及哪些舆论现象?分析报告的主要结构是怎样的?

本文将对舆情分析报告的撰写结构、常见舆论现象、切入方法进行汇总整理,同时提供近期疫情、民生相关热点舆情研判,以期为有舆情分析报告撰写与应对回应等方面需求的工作人员作一定参考。

一、舆情分析报告的基本组成

舆情报告的结构大致说来可分为事件(主题)概述、舆情分析、小结几个部分。

其中事件概述部分应将报告主题进行凝练概括,相关事件的时间、涉及相关方等基本信息保障准确、客观,使事件详情、来龙去脉尽可能清晰呈现,此环节应重视的是事实核查与概括。特别的,在新闻媒体对事件有报道的情况下,参考媒体表述作事件概述是一种方法,但由于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素质有参差,故报道信息仍需甄别选用,在采集选用信息时应注意避免含有撰写人倾向性的措辞表述。

一般来说,舆情分析部分占据分析报告大部分篇幅,是最为主要的部分,其中涉及到的舆论热度、舆论情绪、信息变化、平台分布、传播现象等为较常见的分析对象,接下来本文所提到的撰写要素、方法整理也大多围绕这一部分展开。

小结部分可作为对事件整体舆情的概括或启示,基于报告主题、分析详情起收尾定调、强调作用。

二、舆情分析的切入方法及构成要素

以下首先从热点事件最直接明显的舆情表面现象着手、再到舆情构成层面中的各个主体细分和场域差异、时间维度中的整体舆论演化区分这几个层面作相应拆解。

1、舆情表观:热度变化、舆论现象

“在总览事件在整个互联网的热度规模时,我们讨论的是相对热度,其规模主要与媒介资源的分布、网民关注的程度差异相关。比如说,同时段内可横向对比是否出现同类事件引起舆论共振(加强效果)、是否有特大突发事件抢夺关注(削弱效果)。”

“落实到操作层面,在将网络传播现象作为舆情报告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关注的是舆情事件特有的传播现象是什么—特别是某负功能传播现象出现的原因,其次针对各类网络传播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甚至重大危害提前预警,最后是综合评估网络传播现象并反思如何制定长效的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成为相关部门、企业了解社会民生民情、公众意见、企业宣传及负面的重要渠道。清晰的了解常见舆情爆发的因素、推动力、载体,才可能使网络舆论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更好的分析和了解舆情发展的规律、原因,及早应对,避免负面舆情的扩散和次生舆情的发生。”

“严利华等人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及其启示》一文中指出,舆论失焦是指由于网络发展,公众知情权、话语权提升,事件中舆论难以被一方主导,使得舆情演变的主体脉络呈现多极化发展,以至逐渐偏离事件的中心议题。

“舆论站队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的特征性状态在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当中时有出现。它是指基于某一问题的主要矛盾之处网民所形成的态度鲜明的观点对立。”

“在舆论演化的过程中,因为自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以及网民参与意识的强化,时常会导致新闻媒体被动的参与报道以及官方的滞后回应,进而形成舆论倒逼现象。”

2、舆情结构:信息主体、传播主体、舆论场

“当下,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观念认知,推动社会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层面的发展。”

“一种看待舆情的简化思路 要解答这类问题可将网络舆情的产生过程进行简化,网络舆情如何产生?最基本的即是由于信息在传播者、受众方(传受双方)之间流动、反馈的相互作用。”

“在网络舆情研究报告中,传播主体一直都是分析的重点内容,传播主体的传播内容、传播策略不仅对事件传播热度的变化产生一定的作用,而且对事件舆情的演化和走向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网络舆论的反应以及网络话题的聚焦。”

“网络成为人民话语表达的重要渠道,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集中地,民意在网络上得到自由的表达。在网络世界,意见领袖作为人际传播中经常发布信息并且对接受者产生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舆情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中介角色,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网络舆情事件的舆论传播中,我们常常看到官方媒体和网民在表达方式、态度立场、情绪传递等方面的碰撞,这种碰撞或表现为截然对立的自说自话或实现着难能可贵的同频共振。实际上,任何一起重大公共话题,都会存在由官方媒体和网民两大不同主体所构成的两个不同舆论场,并展现出不一样的传播效果。”

3、时间维度:舆论周期、回应及时性

“进行舆情研判应掌握网络舆情事件的科学分期。以一般社会热点舆情事件为例,基本可以分为发生期、发酵期、发展期、高涨期、回落期、反馈期 6 个阶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 24 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 48 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该要求与 “时、度、效” 当中的 “时” 这一原则密切契合,其中体现着 “首因效应”“黄金 4 小时” 等的舆论传播规律。”

三、近期热点舆情研判参考

“确诊病例的流调信息,关乎防疫大局,也关乎个人的尊严和隐私。出于恐惧病毒传播、自我安全防护、猎奇窥私等心理,公众往往对流调信息格外敏感。经过流调之后,与病例相关的一切信息即进入网络公共空间形成舆论焦点,刺激网民强烈关注和话语表达,在疫情流量信息生成与演化这一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暗含着一定的网络舆情风险。”(相关参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