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探测器及其应用领域
红外探测器通过红外辐射成像。根据大气中红外传输的“窗口”区域,红外线的应用可分为短波红外、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三大类。短波红外利用反射目标环境中的红外辐射,通常适合进行可见光类似的成像,长波红外则是基于物体自身发出的热辐射,广泛用于监测和侦查。中波红外兼具这两者,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市场
红外热成像设备主要面向军用和民用两大领域。军用领域持续推动高性能热成像系统的发展,而低成本的民用红外成像技术也在逐步成熟。军用领域通常要求更高的分辨率和性能,而民用领域则更加注重价格优势和易用性,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低成本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的核心技术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成像链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红外探测器分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两大类。制冷型探测器通常基于光电效应,主要材料包括InGaAs(铟镓砷)、HgCdTe(碲镉汞)、量子阱探测器(QWIPs)、II类超晶格探测器(II-SLs)和量子点探测器(QDIPs)。非制冷型探测器则基于热效应,主要包括氧化钒、多晶硅探测器等。
国外探测器技术的竞争
国外公司在红外探测技术的产品线上各具优势,涵盖制冷和非制冷探测器,尤其是在长波红外领域。美国的雷神(Raytheon)、DRS、TIS等公司,以及法国的Sofradir等,主要产品面向军用市场。而FLIR作为全球最大的红外热像仪公司,其产品线集中在民用市场。
国内红外探测器研发情况
国内的探测器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及一些领先企业,如上海技物所、中电11所、北方夜视、睿创微纳、和海康微影等。国内企业在红外探测器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但部分公司已展现出在制造工艺和技术路线上的独特优势。短期内的发展重点集中在小型化、低成本探测器的市场化应用,尤其是非制冷氧化钒探测器领域。
总结
尽管国内外企业在红外探测器材料的制造工艺上均已趋于成熟,技术路线的选择仍将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民用市场的潜力逐渐释放,投资应更加关注具备技术优势且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例如高德红外、海康微影、睿创微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