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e+Leaf叶脊网络架构

Spine-Leaf架构源于CLOS网络,由Charles Clos在1952年提出,旨在实现无阻塞的大型网络结构。这种架构通过两层设备(Spine和Leaf)提供高效、可靠的连接,其中任何两台服务器间的通信不超过三跳。尽管增加了设备数量,但其全连接特性确保了高可用性。然而,随着主机数量增长,网络规模扩大,管理和布线复杂性也随之增加。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近在一张组网图中看到了一个网络组件上面标注Spine查了查资料总结如下

起源

Spine+Leaf两层设备的扁平化网络架构来源于CLOS网络,CLOS网络以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Charles Clos命名,他在1952年提出了这个模型,作为克服电话网络中使用的机电开关的性能和成本相关挑战的一种方法。Clos用数学理论来证明,如果交换机按层次结构组织,在交换阵列(现在称为结构)中实现非阻塞性能是可行的,主要是通过组网来形成非常大规模的网络结构,本质是希望无阻塞。在此之前,要实现“无阻塞的架构”,只能采用 NxN 的 Cross-bar 方式。

Charles Clos提出的设计是他分为三层网络架构的CLOS模型。其架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转变

我们将网络沿Middle设备对折,将入节点和出节点放在一侧,我们将得到与前面讨论过的Spine+Leaf相同的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

优势

这样的组网方式中,任何两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不超过三台设备,每个Spine和Leaf节点全连接,它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组网连接,因为Spine层面与Leaf层面是全交叉连接,任一层中的单交换机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结构。因此,任一层中的一个交换机的故障都不会使整个结构失效。

同时,从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看到,Spine层由3台设备组成。 每台Leaf设备有3个上行链路连接到每个Spine。 此拓扑中支持的Leaf的最大数量由每个Spine设备的最大端口数决定。 因此,如果我们的Spine交换机支持40×40GE连接,叶子设备的最大数量将是40.

缺点

这种新兴的网络拓扑结构不可能是完美的,其中一个缺点就是,交换机的增多使得网络规模变大。叶脊拓扑网络结构的数据中心需要按客户端的数量,相应比例的增加交换机和网络设备。随着主机的增加,需要大量的叶交换机(leaf)上行连接到脊交换机(spine)脊交换机和叶交换机直接的互联需要匹配,一般情况下,叶脊交换机之间的合理带宽比例不能超过3:1。叶脊网络也有明确的布线的要求。叶脊层之间的电缆数量增加是数据中心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甚至需要用光纤来连接。

参考文献:

https://support.huawei.com/enterprise/zh/doc/EDOC1100023543?section=j00z

https://blog.51cto.com/dannyswallow/1754832

Spine-leaf (脊椎) 是一种网络架构设计模式,用于构建高可用、可扩展且具有低延迟的数据中心网络。脊椎架构由两层组成:脊椎层(Spine layer)和子层(Leaf layer)。脊椎层由一组交换机或路由器组成,而子层则由连接终端设备的交换机组成。 在脊椎架构中,脊椎层和子层通过高带宽的链路相连,形成一个扁平的二层网络结构。终端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等)通过与交换机连接实现网络接入。脊椎交换机则负责在脊椎层之间进行流量转发和负载均衡,确保数据在不同的交换机之间进行均匀分布。 脊椎架构的优势在于其可伸缩性和可靠性。通过增加脊椎和子节点的数量,可以随时扩展网络容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流量需求。同时,由于每个交换机都与多个脊椎交换机相连,即使其中一个脊椎交换机发生故障,仍然可以通过其他可用的路径继续传输数据,保证了网络的高可用性。 此外,脊椎架构还具有低延迟的特点。由于数据在本地网络中进行传输,减少了跳跃次数和传输距离,从而降低了网络延迟。这对于对延迟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脊椎架构是一种适用于构建高性能、高可靠性数据中心网络的设计模式。它通过分层结构和高带宽连接实现了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并通过降低延迟提供了优秀的数据传输性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