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年1月3日 测绘7版
原文标题:《2024年测绘地理信息关键词·转型升级 | 创新是测绘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近日,《中国自然资源报》特别邀请业界专家,围绕“2024测绘地理信息关键词”,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辉煌成就,并展望2025年的行业发展趋势,大势智慧创始人、董事长黄先锋有幸成为受邀专家之一。
1月3日,《中国自然资源报》刊发了黄先锋董事长的署名文章《创新是测绘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对行业发展的深刻见解和前瞻性思考。
全文分享如下:
测绘行业发展转型之路思考
引言
最近一两年,每当和同行谈到测绘技术的发展,大家常常会产生很多的迷茫,觉得测绘技术到头了,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发展了。其实,作为一名从事技术研究的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创业者,我觉得测绘技术还远远没有发展到不知道做什么的地步,反而,我觉得测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测绘的能力距离充分的释放,还有很大的空间。
社会的发展变化
让测绘出现了一定程度供给不平衡
测绘技术本质上是空间信息获取和计算处理的技术,测绘技术或者说测绘行业之所以出现,其实本质上是社会对空间信息获取和应用的需求。这个空间信息的需求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这种形式包含了技术手段、成果形态、生产组织模式和监管政策等各个方面。
这几年,随着疫情和全球格局的变化,整个经济的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测绘行业的服务对象已经在悄然的发生改变,只是在之前的改变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速度没有那么快,同时,整个国家的基建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中,一直有大规模的测绘需求,大家的感受没有那么痛。现在,随着基建速度的放缓、测绘技术进步导致的效率提升,导致传统测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供需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所以,大家感受到了寒冷和痛苦。
低端需求一定是会随着生产能力的提升而过剩的,这个就像手机行业一样,早期的诺基亚所追求的耐用、待机时间长根本不是智能机时代的主要需求,甚至一些曾经的核心功能都被弱化,而其他新需求在强化,例如:打电话通话质量在慢慢被微信语音代替,而拍照效果的需求变得非常重要。用其他行业的经验来看测绘会很容易看的清楚一些。我们遇到的困难是传统测绘发展升级必须的阵痛,这个过程不可避免。
社会的发展对测绘行业的需求上了一个台阶,测绘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需要更新,需要去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所以,创新是测绘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用创新来找到新的增长点,通过创新满足新需求是测绘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新时代
社会对测绘技术的需求一定会更加强烈
当我们去看一个行业时,我们一定需要从需求角度出发来看这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当下看不清的话,我们可以把时间维度拉长,我们就会更清晰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未来有两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一是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不只是会在网络空间中出现,而是会直接嵌入到各种智能硬件和终端中,相信大量的无人系统、智能系统会在未来的社会中大量存在,从现在的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农机等。这些无人系统对空间信息的需求是必然的。二是社会的精细化管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各种感知、通信、服务设备和系统必然会大量建设,对这些感知信息的处理、计算和应用,必然需要空间信息,在一个真三维、高复杂和高动态的城市空间中,空间信息的可视表达与可计算能力是融合感知和应用的基础。
可以说,未来社会对空间信息的需求只会更多、更深,对空间信息的更新频率会更快,同时对数据分析、展示、计算、可视化的能力需求也会更加深入。现在我们测绘能力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已经有一定的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国家也会对测绘技术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是新一代的体系化测绘能力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从测绘原有的赛道出发
深化实景三维应用技术
长期以来测绘行业被“测绘”两个字给影响,测绘两个字从狭义上理解就是测量和绘图,我们总是把这样做地图当做自己的主要成果,在潜意识已经把自己当做一个做数据的人。所以,我们在面对新需求的时候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现在因为各种原因,基建变缓,没有那么多测绘项目了,让行业产生了不少的压力,从而开始思变。现在国家推进的实景三维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经过了几年的推动和建设,在数据积累、人才建设、技术升级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我们一定要要抓住这个机遇。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其实是一次测绘行业技术和产品的体系化变革,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很多人还是没有改变思维,把实景三维中国当做一个任务来干,而不是当做测绘行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虽然,目前在产品标准、工艺体系和应用上面还有不少需要去优化和探索的地方,有一些数据结构在地方上有一些争议,这些都是正常的,20年前的测绘行业数字化转型中也出现过各种问题和争议,也都在应用中一步步迭代和修正,才有今天整个国家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的体系化能力。通过实景三维中国的建设,能够让我们测绘行业在整个产品形态、工艺标准和应用场景实现一个大的变革,能够服务更为广泛的应用。
实景三维应用设是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释放实景三维潜力的必要手段。目前对于实景三维的应用不能是简单的数据叠加,不应该做简单的叠一叠、看一看、查一查的应用,而是应该深入与行业去融合,将时空计算方法与实景三维数据想结合。例如在水利行业中,通过将高精度的实景三维数字底座数据与水动力模型进行融合,结合气象信息、地表参数,利用实景三维精确的地表数据和丰富的内容,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洪水预测与模拟,这对水利部门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积极进入低空经济赛道
目前,全国各地在蓬勃推动和发展的低空经济,低空经济也是和测绘行业密切相关的一个风口,国家发改委在在近日成立了一个低空经济司来推进和规范低空经济的发展。低空经济一定与实景三维数据与测绘基础能力息息相关。因为无人机在低空飞行的时候,尤其在近地面飞行的时候,一定会需要一个三维底座来为其提供导航服务。低空航路需要的三维数据底座的更新频率要求更高,同时也会关注例如低空的电力线等一些容易造成低空安全事故,但在传统测绘中并不太关注的目标,这些需求给测绘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空间。
同时,低空经济的无人系统具有一定的数据采集能力,这些数据可以与先进的算法去融合,能够形成城市应用所需的测绘成果。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和无人机机巢的建设,整个测绘的生产体系有可能会被重构,目前不少城市测绘院也看到了这种趋势,也在积极的寻找应对的手段。我认为我们各地的测绘部门应该去主动、积极地融入低空经济的发展,去抢地盘,成为低空经济建设的一部分,为低空经济的数字航图的建设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成为低空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低空经济对任何一个部门来说都是新的东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我觉得测绘企业和机构可以更加的主动和积极,利用我们在空间数据使用、管理、分析和应用能力优势,根据自身条件补全我们在低空设施和运营方面的能力短板,成为本地低空经济建设的主导者。
新赛道一定在交叉领域
需要更大的跨界大交叉
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主赛道上一定会非常拥挤,在主赛道上很难找到新的增长点.一颗大树很难从车水马龙的公路上长出来,一定是在一个角落里发芽,然后慢慢长大被人发现,要从交叉领域、从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去寻找新的机会。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大量的创新都是交叉领域融合出来的成果。
纵观我们测绘行业历史上的技术发展和学科跨越,也都是不停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例如:融合POS和相机的摄影测量这种现在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在摄影测量发展早期也是没有的,也是将两个GPS方向的研究和摄影测量学科融合才有的成果。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智能农机,就是把测绘能力和农机控制进行结合,也是一个很大的交叉领域,这个市场有很大的空间,增长也非常快,国内有一些导航方面的机构就在这个领域获得了不少的收益。
测绘技术本身是一个工具能力,能够适应很多场景,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习惯了当配角,去服务开发商或者承建商。其实,交叉领域就是一个公共区域,谁抢到了就是谁的领域。当我们进入一个交叉领域的时候,我们不要有一种我们是去服务别人行业的想法。我个人觉得是不要给自己设置边界,我们以测绘技术去切入,然后考虑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赛道出来。如果我们一直以一个配角的思维去思考应用,我们始终没有办法主动的去在场景中完善技术、完善解决方案,从而一直成为不了主流。任何一个市场,一定是主角才有最大的收益。
同时,当我们去深入去了解其他行业的时候,我们也会经常发现,其他行业对测绘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还很低,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个就需要我们去结合行业去优化测绘技术,例如:交通、公共安全等。所以,我们进入交叉领域的时候一定不是简单的测绘技术的应用,而是深入行业,真正地解决行业问题。
总结
从我的感觉,不是测绘行业遇到了瓶颈,而是传统测绘遇到了瓶颈。整个测绘行业还有巨大的潜力没有释放,我们在服务各行各业中的创新做的还不够。我们一定要抛弃传统测绘的逻辑去思考测绘技术的发展,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更为广泛的服务能力,去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我们要敢于改变,要敢于革自己的命,才能有新机会。我们需要变革,探索新型测绘技术所带来的潜力,厘清新时代各行业对测绘技术的需求,去交叉领域找需求,从数据生产型测绘转向创新研发型测绘发展路线,研发跨领域的具有真正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全面服务国家的经济发展对空间信息技术的需求。
本文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年1月3日 测绘7版
原文链接:文章详情
作者: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武汉大势智慧科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黄先锋
文字编辑:吕苑鹃
新媒体编辑: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