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小公司,对种种处境的感受深刻。
之所以小,不只是因为人少,主要是生产不规范,作坊式,不专业,人才缺乏,没有技术带头人,负责技术的还处在繁琐的日常工作中,没有对产品线全局布局。
主打产品软件开发者才2,3个人,而且多年少有主动升级,没有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有的仅仅的是客户提出的某些功能,以及使用中的原本该在测试中就能解决的各种bug和问题,这几乎构成了整个开发工作的全部。
作坊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小公司6070后是公司的元老,对公司的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对软件开发工程化意识淡薄,导致技术流失后对技术用人更为谨小慎微,宁肯作坊化,使用能力一般的人,也要最忠诚最老实的员工。结果是长期处理增、删、改的机械重复劳动中,对产品缺乏大局,没有对产品过程提出改进,功能增减随意,对反馈修改随意,难处理的就拖,拖久了就不了了之,产品更新随意,导致客户不在技术支持人员的远程协助无法独立安装软件,而且开发无文档或者文档随意,总体思路仅保留个别核心员工手上,其他人很难理解,很难接手,久了可能谁都不知道了。
业务思维管理产品开发导致产品重表面,轻质量。一方面认为产品质量不重要,只要有某个功能就行了,最重要的是业务做好。通过一些小的新功能改头换面夸大价值挖老客户的钱,这占营业额较大份额,而随后频繁的问题就是因为快速上马某些新功能,而缺乏严密的规划和测试导致的。另一方面,盲目上新产品,缺乏论证,通常是花低成本先做出来,才试着去推,很多都是无疾而终,这些体现出对人力资源的不尊重。认为只要付出工资就可以随意让员工尝试,这样对团队积极性是极大的打击,团队也无成就感,对产品的开发是个恶性循环。
产品发展跟不上客户的进步。小公司由于处理行业的长尾,可能市场氛围也就是在行业龙头的80%以外的20%,而某一个小公司可能就是1%以内,几百万的营业额,三五十人勉强维持,为行业低端客户提供服务。但是部分好的客户在成长时,公司的产品并没有敏锐的抓住其起需求,慢慢的就被客户甩在了背后,客户就流失了,留下的只是更差的客户。
低成本运作成为习惯。报价时无限夸大产品开发的成本,对内却觉得无论多么庞大的产品的,几个人几个月几个周甚至几天就能做出来。注意这个“做”字,老总和业务会认为只要是产品就能做,而“做”也是每天坐在格子里敲键盘就可以了。完全不去理解也不想理会软件产品要经历论证、需求、设计、实施、编码、测试等等过程。反正只要结果出来有个东西,只要时间短,成本低就行了。
但是在浮沙里是建不起高楼,这样做的后果不言而喻。
欢迎大家讨论,说得可能不对,也可能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