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高并发核心编程之NIO

概述

NIO主要有三大核心部分:

Channel(通道)

Buffer(缓冲区)

Selector(选择器)

NIO和OIO的对比

(1)OIO是面向流(Stream Oriented)的,NIO是面向缓冲区(Buffer Oriented)的。

在面向流的OIO操作中,IO的 read() 操作总是以流式的方式顺序地从一个流(Stream)中读取一个或多个字节,因此,我们不能随意地改变读取指针的位置,也不能前后移动流中的数据。

而NIO中引入了Channel(通道)和Buffer(缓冲区)的概念。面向缓冲区的读取和写入,都是与Buffer进行交互。用户程序只需要从通道中读取数据到缓冲区中,或将数据从缓冲区中写入到通道中。NIO不像OIO那样是顺序操作,可以随意地读取Buffer中任意位置的数据,可以随意修改Buffer中任意位置的数据。

(2)OIO的操作是阻塞的,而NIO的操作是非阻塞的。

OIO的操作是阻塞的,当一个线程调用read() 或 write()时,该线程被阻塞,直到有一些数据被读取,或数据完全写入。该线程在此期间不能再干任何事情了。例如,我们调用一个read方法读取一个文件的内容,那么调用read的线程会被阻塞住,直到read操作完成。

NIO如何做到非阻塞的呢?当我们调用read方法时,系统底层已经把数据准备好了,应用程序只需要从通道把数据复制到Buffer(缓冲区)就行;如果没有数据,当前线程可以去干别的事情,不需要进行阻塞等待。

(3)OIO没有选择器(Selector)概念,而NIO有选择器的概念。

NIO技术的实现,是基于底层的IO多路复用技术实现的,比如在Windows中需要select多路复用组件的支持,在Linux系统中需要select/poll/epoll多路复用组件的支持。所以NIO的需要底层操作系统提供支持。而OIO不需要用到选择器。

缓冲区(Buffer)

应用程序与通道(Channel)主要的交互,主要是进行数据的read读取和write写入。为了完成NIO的非阻塞读写操作,NIO为大家准备了第三个重要的组件——NIO Buffer(NIO缓冲区)。

Buffer顾名思义:缓冲区,实际上是一个容器,一个连续数组。Channel提供从文件、网络读取数据的渠道,但是读写的数据都必须经过Buffer。

所谓通道的读取,就是将数据从通道读取到缓冲区中;所谓通道的写入,就是将数据从缓冲区中写入到通道中。缓冲区的使用,是面向流进行读写操作的OIO所没有的,也是NIO非阻塞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之一。

NIO中的关键Buffer实现有:ByteBuffer, CharBuffer, DoubleBuffer, FloatBuffer, IntBuffer, LongBuffer, ShortBuffer,分别对应基本数据类型: byte, char, double, float, int, long, short。当然NIO中还有MappedByteBuffer, HeapByteBuffer, DirectByteBuffer等。

Buffer的子类会拥有一块内存,作为数据的读写缓冲区,但是读写缓冲区并没有定义在Buffer基类,而是定义在具体的子类中。如ByteBuf子类就拥有一个byte[]类型的数组成员final byte[] hb,作为自己的读写缓冲区,数组的元素类型与Buffer子类的操作类型相互对应。

Buffer类是一个非线程安全类。
Buffer 属性及方法

为了记录读写的状态和位置,Buffer类额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属性,其中有以下三个重要的成员属性:

  • capacity(容量)

  • position(读写位置)

  • limit(读写的限制)

capacity(容量)

表示内部容量的大小。一旦写入的对象数量超过了capacity容量,缓冲区就满了,不能再写入了。Buffer类的capacity属性一旦初始化,就不能再改变(猜猜为什么)

capacity容量并不是指内部的内存块byte[]数组的字节数量,而是指能写入的数据对象的最大限制数量。

新建一个Buffer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position(读写位置)

表示当前的位置。position属性的值与缓冲区的读写模式有关。在不同的模式下,position属性值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缓冲区进行读写的模式改变时,position值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limit(读写的限制)

表示可以写入或者读取的最大上限,其属性值的具体含义,也与缓冲区的读写模式有关,在不同的模式下,limit的值的含义是不同的。

刚刚我们提到position和limit在读写模式下不同的变化规则如下:

//Buffer实例新建后默认是写模式,调用方法put()进行写
buf.put();

在写入模式下,position的值变化规则如下:

(1)在刚进入到写入模式时,position值为0,表示当前的写入位置为从头开始。

(2)每当一个数据写到缓冲区之后,position会向后移动到下一个可写的位置。

(3)初始的position值为0,最大可写值为limit–1。当position值达到limit时,缓冲区就已经无空间可写了。

//Buffer实例从写模式到读模式必须进行转换进入读模式:
buf.flip();

//读模式下,使用get()读数据
buf.get();

在读模式下,position的值变化规则如下:

(1)当缓冲区刚开始进入到读取模式时,position会被重置为0。

(2)当从缓冲区读取时,也是从position位置开始读。读取数据后,position向前移动到下一个可读的位置。

(3)在读模式下,limit表示可以读上限。position的最大值,为最大可读上限limit,当position达到limit时,表明缓冲区已经无数据可读。

//读完之后,想进入写模式必须转换成写模式

//方法1:clear():清空buffer并转换成写模式
buf.clear();
//方法2:compact():压缩buffer并转换成写模式
buf.compact()

其他方法:

rewind()倒带

已经读完的数据,如果需要再读一遍,可以调用rewind()方法。(源码是对position和mark处理)

mark( )和reset( )

mark( )和reset()两个方法是成套使用的:

Buffer.mark()方法将当前position的值保存起来,放在mark属性中,让mark属性记住这个临时位置;

之后,可以调用Buffer.reset()方法将mark的值恢复到position中。

通道(Channel)

Channel的角色和OIO中的Stream(流)是差不多的。

在OIO中,同一个网络连接会关联到两个流:一个输入流(Input Stream),另一个输出流(Output Stream),Java应用程序通过这两个流,不断地进行输入和输出的操作。A

在NIO中,一个网络连接使用一个通道表示,所有的NIO的IO操作都是通过连接通道完成的。一个通道类似于OIO中的两个流的结合体,既可以从通道读取数据,也可以向通道写入数据。

仅聚焦于介绍其中最为重要的四种Channel(通道)实现:FileChannel、SocketChannel、ServerSocketChannel、DatagramChannel。

对于以上四种通道,说明如下:

(1)FileChannel文件通道,用于文件的数据读写;

(2)SocketChannel套接字通道,用于Socket套接字TCP连接的数据读写;

(3)ServerSocketChannel服务器套接字通道(或服务器监听通道),允许我们监听TCP连接请求,为每个监听到的请求,创建一个SocketChannel套接字通道;

(4)DatagramChannel数据报通道,用于UDP协议的数据读写。

FileChannel

先看看IO文件读取和NIO文件读取

public static void OIOFileHandler(){
        InputStream in = null;
        try{
            in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src/nomal_io.txt"));
            byte [] buf = new byte[1024];
            int bytesRead = in.read(buf);
            while(bytesRead != -1)
            {
                for(int i=0;i<bytesRead;i++)
                    System.out.print((char)buf[i]);
                bytesRead = in.read(buf);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try{
                if(in != null){
                    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以下涉及到文件通道的一些方法使用

其他方法:

通道写入:此时buffer必须是读模式。

FileChannel.write(Buffer buffer);

强制刷新到磁盘:

FileChannel.force(true);

FileChannel一定是阻塞的。
public static void NIOFileHandler(){
        RandomAccessFile aFile = null;
        try{
            //创建一个文件随机处理流
            aFile = new RandomAccessFile("src/nio.txt","rw");
            //获取文件流的通道
            FileChannel fileChannel = aFile.getChannel();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通道读取,此时buf是写模式
            int bytesRead = fileChannel.read(buf);
            System.out.println(bytesRead);
            while(bytesRead != -1)
            {
                buf.flip();
                while(buf.hasRemaining())
                {
                    System.out.print((char)buf.get());
                }
                buf.compact();
                bytesRead = fileChannel.read(buf);
            }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try{
                if(aFile != null){
                    //记得要关闭
                    aFile.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SockectChannel

NIO的强大功能部分来自于Channel的非阻塞特性,套接字的某些操作可能会无限期地阻塞。例如,对accept()方法的调用可能会因为等待一个客户端连接而阻塞;对read()方法的调用可能会因为没有数据可读而阻塞,直到连接的另一端传来新的数据。总的来说,创建/接收连接或读写数据等I/O调用,都可能无限期地阻塞等待,直到底层的网络实现发生了什么。慢速的,有损耗的网络,或仅仅是简单的网络故障都可能导致任意时间的延迟。然而不幸的是,在调用一个方法之前无法知道其是否阻塞。NIO的channel抽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以通过配置它的阻塞行为,以实现非阻塞式的信道。

//转换成非阻塞式
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在非阻塞式信道上调用一个方法总是会立即返回。这种调用的返回值指示了所请求的操作完成的程度。例如,在一个非阻塞式ServerSocketChannel上调用accept()方法,如果有连接请求来了,则返回客户端SocketChannel,否则返回null。

这里先举一个TCP应用案例,客户端采用NIO实现,而服务端依旧使用BIO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client(){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null;
        try
        {
            //打开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ocketChannel.open();
            socke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socketChannel.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10.10.195.115",8080));
            if(socketChannel.finishConnect())
            {
                int i=0;
                while(true)
                {
                    //读写数据
                    TimeUnit.SECONDS.sleep(1);
                    String info = "I'm "+i+++"-th information from client";
                    buffer.clear();
                    buffer.put(info.getBytes());
                    buffer.flip();
                    while(buffer.hasRemaining()){
                        System.out.println(buffer);
                        socketChannel.write(buffer);
                    }
                }
            }
        }
        catch (IOException |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try{
                if(socketChannel!=null){
                    //记得关闭
                    socketChannel.close();
                }
            }catch(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static void server(){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ull;
        InputStream in = null;
        try
        {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8080);
            int recvMsgSize = 0;
            byte[] recvBuf = new byte[1024];
            while(true){
                Socket clnt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SocketAddress clientAddress = clntSocket.getRemoteSocketAddress();
                System.out.println("Handling client at "+clientAddress);
                in = clntSocket.getInputStream();
                while((recvMsgSize=in.read(recvBuf))!=-1){
                    byte[] temp = new byte[recvMsgSize];
                    System.arraycopy(recvBuf, 0, temp, 0, recvMsgSize);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temp));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try{
                if(serverSocket!=null){
                    serverSocket.close();
                }
                if(in!=null){
                    in.close();
                }
            }catch(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选择器(Selector)

选择器的使命是完成IO的多路复用,其主要工作是通道的注册、监听、事件查询。一个通道代表一条连接通路,通过选择器可以同时监控多个通道的IO(输入输出)状况。选择器和通道的关系,是监控和被监控的关系。

选择器提供了独特的API方法,能够选出(select)所监控的通道已经发生了哪些IO事件,包括读写就绪的IO操作事件。

一个Selector实例可以同时检查一组信道的I/O状态。用专业术语来说,选择器就是一个多路开关选择器,因为一个选择器能够管理多个信道上的I/O操作。然而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这么多客户端,使用的方法是循环地一个一个地去检查所有的客户端是否有I/O操作,如果当前客户端有I/O操作,则可能把当前客户端扔给一个线程池去处理,如果没有I/O操作则进行下一个轮询,当所有的客户端都轮询过了又接着从头开始轮询;这种方法是非常笨而且也非常浪费资源,因为大部分客户端是没有I/O操作,我们也要去检查;而Selector就不一样了,它在内部可以同时管理多个I/O,当一个信道有I/O操作的时候,他会通知Selector,Selector就是记住这个信道有I/O操作,并且知道是何种I/O操作,是读呢?是写呢?还是接受新的连接;所以如果使用Selector,它返回的结果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0,即在你调用的时刻没有任何客户端需要I/O操作,另一种结果是一组需要I/O操作的客户端,这时你就根本不需要再检查了,因为它返回给你的肯定是你想要的。这样一种通知的方式比那种主动轮询的方式要高效得多!

要使用选择器(Selector),需要创建一个Selector实例(使用静态工厂方法open())并将其注册(register)到想要监控的信道上(注意,这要通过channel的方法实现,而不是使用selector的方法)。最后,调用选择器的select()方法。该方法会阻塞等待,直到有一个或更多的信道准备好了I/O操作或等待超时。select()方法将返回可进行I/O操作的信道数量。现在,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中,通过调用select()方法就能检查多个信道是否准备好进行I/O操作。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信道准备好,select()方法就会返回0,并允许程序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与Selector一起使用时,Channel必须处于非阻塞模式下。这意味着不能将FileChannel与Selector一起使用,因为FileChannel不能切换到非阻塞模式。而套接字通道都可以。
SelectionKey选择键
  • 可读:SelectionKey.OP_READ

  • 可写:SelectionKey.OP_WRITE

  • 连接:SelectionKey.OP_CONNECT

  • 接收:SelectionKey.OP_ACCEPT

使用选择器,主要有以下三步:

(1)获取选择器实例;

(2)将通道注册到选择器中;

(3)轮询感兴趣的IO就绪事件(选择键集合)。

将上面的TCP服务端代码改写成NIO的方式

public class ServerConnec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UF_SIZE=1024;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PORT = 808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IMEOUT = 300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lector();
    }
    public static void handleAccept(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ServerSocketChannel ss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key.channel();
        SocketChannel sc = ssChannel.accept();
        sc.configureBlocking(false);
        sc.register(key.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ByteBuffer.allocateDirect(BUF_SIZE));
    }
    public static void handleRead(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Channel)key.channel();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key.attachment();
        long bytesRead = sc.read(buf);
        while(bytesRead>0){
            buf.flip();
            while(buf.hasRemaining()){
                System.out.print((char)buf.get());
            }
            System.out.println();
            buf.clear();
            bytesRead = sc.read(buf);
        }
        if(bytesRead == -1){
            sc.close();
        }
    }
    public static void handleWrite(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key.attachment();
        buf.flip();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while(buf.hasRemaining()){
            sc.write(buf);
        }
        buf.compact();
    }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or() {
        Selector selector = null;
        ServerSocketChannel ssc = null;
        try{
            selector = Selector.open();
            ssc=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ssc.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PORT));
            ssc.configureBlocking(false);
            ssc.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while(true){
                if(selector.select(TIMEOUT) == 0){
                    System.out.println("==");
                    continue;
                }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 = 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
                while(iter.hasNext()){
                    SelectionKey key = iter.next();
                    if(key.isAcceptable()){
                        handleAccept(key);
                    }
                    if(key.isReadable()){
                        handleRead(key);
                    }
                    if(key.isWritable() && key.isValid()){
                        handleWrite(key);
                    }
                    if(key.isConnectable()){
                        System.out.println("isConnectable = true");
                    }
                    iter.remove();
                }
            }
        }catch(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try{
                if(selector!=null){
                    selector.close();
                }
                if(ssc!=null){
                    ssc.close();
                }
            }catch(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

Reactor

Reactor模式

Reactor模式和生产消费者模式对比:

在CS模式中,一个或多个生产者将事件加入一个队列中,一个或多个消费者主动从这个队列中拉取事件来处理,

但是Reactor模式是基于查询的,没有专门的队列去缓冲存储IO事件,轮询之后,反应器会根据不同的(IO就绪事件)SelectionKey选择建将其分发给对应的Handler来处理。

Reactor模式和观察者模式对比:

在Reactor模式中,当查询到就绪事件后,服务处理程序会使用单路/多路分发(Dispatch)策略,同步分发这些IO事件。

观察者模式(发布订阅模式)是让多观察者同时监听同一个主题(Topic),而所有观察者都能执行处理。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