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距离vs欧式距离
二者的比较
- 马氏距离的计算是建立在总体样本的基础上的,这一点可以从协方差矩阵的解释中可以得出,也就是说,如果拿同样的两个样本,放入两个不同的总体中,最后计算得出的两个样本间的马氏距离通常是不相同的,除非这两个总体的协方差矩阵碰巧相同;
- 在计算马氏距离过程中,要求总体样本数大于样本的维数,否则得到的总体样本协方差矩阵逆矩阵不存在,这种情况下,用欧氏距离计算即可;
- 还有一种情况,满足了条件总体样本数大于样本的维数,但是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仍然不存在,比如三个样本点(3,4),(5,6)和(7,8),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三个样本在其所处的二维空间平面内共线。这种情况下,也采用欧氏距离计算;
- 在实际应用中“总体样本数大于样本的维数”这个条件是很容易满足的,而所有样本点出现上面3中所描述的情况是很少出现的,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马氏距离是可以顺利计算的,但是马氏距离的计算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来源是协方差矩阵,这也是马氏距离与欧氏距离的最大差异之处。
马氏距离的优劣:
-
优点:不受量纲的影响,两点之间的马氏距离与原始数据的测量单位无关,由标准化数据和中心化数据(即原始数据与均值之差)计算出的二点之间的马氏距离相同。马氏距离还可以排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干扰。
-
缺点:夸大了变化微小的变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