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求求关注
【写在前文】
本文介绍计算控制信息之刚度系数。
【计算信息参数详解】
二、刚度系数
A区参数详解
1、梁刚度放大系数按10《砼规》5.2.4条取值
勾选该项,软件自动按《混凝土规范》表5.2.4所列情况计算梁有效翼缘宽度,并根据考虑翼缘后T形截面和原矩形截面抗弯刚度比值计算刚度放大系数。这样,平面中不同位置的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均可能不同。此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不起作用。
该选项控制除地震作用、风荷载以外所有工况计算时的梁刚度系数。当地震作用、风荷载的中梁、边梁刚度放大系数选项不勾选时,该选项也控制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下的梁刚度放大系数。
相关条文:
《砼规》5.2.4条
2、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该参数与“梁刚度放大系数按10《砼规》取值”配套使用,主要是考虑到选择按“梁刚度放大系数按10《砼规》取值”时,有时因为平面布置的问题,使得刚度放大系数计算值较大,因此软件提供该参数,使得计算值不大于参数设置的数值。
3、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软件在计算梁抗弯刚度时,只按照建模时输入的梁的截面尺寸及材料信息计算。而实际情况是,对于现浇楼板,在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是梁的一部分,因此软件采用此系数来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贡献。
如果填1表示不做放大,如果填大于1的值,则梁刚度放大系数可在1.3~2.0范围内取值。软件自动搜索中梁和边梁,对有楼板相连的梁进行刚度放大,其他情况的梁刚度不放大。
设计人员可在特殊梁定义中对每根梁的刚度放大系数进行修改。
常见问题:
用户首先应在计算参数的“计算控制信息”中修改中梁刚度放大系数(程序默认值为2.0),用户输入的这一数值是针对两侧均有楼板梁(中梁)的情况。而实际上梁有中梁和边梁之分,且可能存在“全房间洞”或“楼板开洞”或“板厚为0”等情况,所以应该根据梁的不同位置设定不同的刚度放大系数。
计算程序可以自动判断梁和楼板的关系,对不同位置的梁指定不同的刚度放大系数,具体原则如下:
(1) 两侧与楼板相连的中梁,取用户输入的值;
(2) 一侧与楼板相连的边梁,设用户输入值为Bk,则边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Bk)/2;
(3) 两侧都未与楼板相连的独立梁,梁刚度不放大,取值为1.0;
(4) 可以考虑“全房间洞”或“板厚为0”形成的边梁和独立梁,程序将“全房间洞”或“板厚为0”的房间视为没有楼板。但是,程序不能考虑“楼板开洞”形成的洞口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建模中楼板输入菜单下的“楼板错层”菜单输入的板错层值的影响。
(5) 可以自动考虑不同标高处的楼板,即对于错层结构的错层处的梁,梁两侧楼板标高不同,程序也会按实际情况设定刚度放大系数。
(6) 对于布置层间梁的情况,如果同一轴线上布置两根以上的梁,程序也会按实际情况设定刚度放大系数,如错层结构中的层间梁,当周边无楼板时,刚度放大系数为1.0,当一侧有楼板时,刚度放大系数为(1+Bk)/2。
如果程序自动给出的刚度放大系数仍需改动,则用户可以在前处理的“特殊梁”菜单下交互式输入新的刚度系数。
对于定义了弹性膜的楼板,由于忽略了楼板的面外刚度,所以仍需要输入楼板对梁的刚度放大作用。
对于用户定义的连梁,由于指定了“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程序不再考虑“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对于用户定义的其他特殊梁,如转换梁、铰接梁、耗能梁、组合梁等,程序仍默认指定刚度放大系数,用户可根据工程实际予以修改。
4、边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边梁刚度放大系数由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计算而来,软件提供该参数,使得计算值不大于参数设置的数值。
B区参数详解
1、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对程序判断为中梁的梁,其抗震状态下的刚度放大系数按该参数设置,该刚度系数影响模型的模态计算、地震下的位移、内力等(注:主要为适应广东高规2021版按设防烈度计算的原则,以考虑梁板在中震下开裂后,楼板无法继续为梁提供弹性计算时的刚度放大系数的情况)。
2、边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对程序判断为边梁的梁,其抗震状态下的刚度放大系数按该参数设置,该刚度系数影响模型的模态计算、地震下的位移、内力等(注:主要为适应广东高规2021版)。
3、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软件根据该参数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并且对按框架梁输出的连梁和墙开洞方式生成的连梁均有效。
相关条文:
《高规》5.2.1条
C区参数详解
1、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对程序判断为中梁的梁,其风荷载计算时的刚度放大系数按该参数设置,该刚度系数影响模型风荷载下的位移、内力等(注:主要为适应广东高规2021版)。
2、边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
对程序判断为边梁的梁,其风荷载计算时的刚度放大系数按该参数设置,该刚度系数影响模型风荷载下的位移、内力等(注:主要为适应广东高规2021版)。
3、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软件根据该参数对风荷载计算时的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并且对按框架梁输出的连梁和墙开洞方式生成的连梁均有效。
相关条文:
《广东高规》5.2.1条
往期精彩
#性能分析
#概念机理
【JY】基于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的双线性计算分析
【JY】推开土木工程振型求解之兰索斯法(Lanczos法)的大门
【JY】基于OpenSees和Sap2000静力动力计算案例分析
#软件讨论
【JY】Abaqus案例—天然橡胶隔震支座竖(轴)向力学性能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