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是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货币债权的转移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交易、清分和结算。这三个基本过程被称为支付的三原基
1.支付的三原基
1、交易
交易(Transaction)指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各类经济活动,包括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劳务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各类交易。交易是支付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交易的例子,比如线上购物、线下打车、转账汇款、聚餐AA制付款等
在交易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支付指令的生成、确认与传输。这个过程包括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和身份确认、支付方式确认、支付通道的计算与决策、支付能力查证、交易报文组织、交易结果的落地存储与返回信息归类反馈、补偿机制处理等
2、清分
清分(Clearing)指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相关金融机构之间按照约定的规则,完成支付指令的交换,并计算出待清偿债权、债务结果。这一步双方只是算出各自的应收与应付,并没有发生实际交割
在清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账务信息数据准确、账务对平,从而为后续债权债务提供数据支撑。这个过程包括交易信息落地和状态流转、将数据汇总后根据日切时间(上一个工作日结束的时间点)打包批次、差账异常数据处理、计算结算债权债务结果等
3、结算
结算(Settlement)指根据清分的结果,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相关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应的账簿登记,完成货币资金或有价证券最终转移的过程。结算是支付的完结。业内人士在工作中常说的“清结算”,其实就是指的清分和结算
总结:交易是支付的前提和基础;清分是结算的数据准备和计算过程;结算是资产的交割,是资产转移的过程,是支付的完结
2.中国现代支付体系
现代支付体系的主要构成包括支付服务组织、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体系监管四个部分
支付服务组织
支付服务组织是指在市场中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体。支付服务组织有中央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清算组织等
1、 中央银行(PBOC):金融体系的核心,支付体系的枢纽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在支付领域主要承担支付清算的组织者和监管者的角色,为银行之间的资金转移和结算提供服务,确保支付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职能举例:
- 处理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例如,商业银行A要向商业银行B转账一笔款项,中央银行会通过其大额支付系统(如中国的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RTGS)进行清算和结算,从而实现资金的实际流动
- 制定支付政策:中央银行还会制定一系列关于支付结算的规章制度,例如《支付结算办法》,对支付清算的标准、合规性进行监管,防止支付体系出现混乱或风险
- 提供最后贷款人功能:当市场发生流动性风险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短期贷款等手段,向商业银行注入资金,保证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
2、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支付系统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它们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清分、资金转移、支付工具及支付产品等服务
职能举例:
- 处理客户资金清分和对账:例如,张三通过工商银行给李四的招商银行账户转账,资金首先由工商银行记录并转移到中央银行的清算系统,再由中央银行通知招商银行进行入账
- 提供支付工具:比如银行卡: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个人网银、企业网银等
- 发行支付介质: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银行卡、存折等,作为客户进行支付的重要媒介
- 提供结算服务:例如,张三在淘宝购物,选择招商银行网银支付,银行通过支付清算组织(如银联)完成支付结算
3、支付清算组织:连接发卡行和收单行的桥梁
支付清算组织主要承担支付信息交换、数据清分、资金汇总等职能,确保支付流程顺利进行。其核心工作是连接发卡银行、收单银行和商户,在交易完成后进行资金清算,并确保支付交易的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
职能举例:
- 支付信息交换:用户在商户POS机刷卡支付时,支付清算组织负责将该笔交易的信息传输给发卡银行进行扣款,同时通知收单银行进行入账
- 汇总结算:每天成千上万的支付交易需要在各家银行之间进行汇总、清算和结算,支付清算组织负责将这些资金流汇总并进行最终清算
- 清分资金:
• 假设李四使用招商银行信用卡在京东商城购物,刷卡时由银联进行资金清分:
• 银联通知招商银行扣除李四账户上的资金;
• 银联将扣款信息传递给京东商城的收单银行(如中国银行);
• 中国银行将这笔钱结算给京东商城账户
中国银联是中国最主要的支付清算组织,连接了各大商业银行,负责银行卡跨行交易的资金清算和信息处理
支付系统
支付系统由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票据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超级网银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等组成
1、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High Value Payment System,HVPS),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用于处理银行之间或者金融市场参与主体间较大金额贷记业务、紧急小额贷记支付业务、即时转账业务
2、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ulk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BEPS)相比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具有一定延时性,主要用于处理金额较小和紧急程度较低的交易(处理单笔金额要求在5万元人民币以下)
3、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
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Internet Banking Payment System,IBPS)又称超级网银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第二代支付系统核心业务子系统,具备跨行实时转账、跨行查询、跨行资金归集、统一数据格式等功能(处理单笔金额要求在5万元人民币以下)
目前,很多银行的网银转账,无论App还是网页端,都同时接入了大小额系统及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根据各自特性,选择最优的支付通道,比如同样是转账8万元,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形:
- 情形一:工作日工作时间内,最佳处理方式是直接发起一笔8万元的转账,实时到账
- 情形二:非工作时间,比如晚上10点或者非工作日,最佳处理方式是分成两笔4万元转账,这样符合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单笔少于5万元的要求,可以实时发起,实时到账
4、境内外币支付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了我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ForeignCurrency Payment System,FCPS)。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是为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外币清算机构提供境内外币支付服务的实时全额支付系统,并规定了代理结算银行和各自代理结算币种
支付工具
现代支付中,支付工具总体上分为现金支付工具和非现金支付工具
现金支付比较单一,现金如人民币、美元、日元等,是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其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
非现金支付种类较多,有票据,比如汇票、本票、支票;有卡基支付,比如银行卡、预付卡;有网银支付,比如各类收银台;有账户支付,比如微信、支付宝等各类钱包账户;还有信用支付,比如日常生活里赊账之类。当然,分类还有很多其他维度,比如根据物理载体分为纸质的和电子的,根据发起方分为收款工具和出款工具,根据距离和介质分为非移动支付和移动支付,等等,目前最为广泛的支付方式就是移动支付
广义上,移动支付所指的移动终端包括卡类支付、IVR支付、手机支付、标签支付、票券支付等多种;狭义上,移动支付即手机支付
支付体系监管
支付体系监管包括支付体系的法规制度和政府及行业的有效监督管理
我国的支付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电子支付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现金管理条例》等
3.支付架构
在早期阶段,支付用来承接商户(包括内部和外部商户)交易,组织报文,上送给银行,进行交易,用来获得中间收入
后来接入业务越来越多,支付逐渐演进,支付系统也越来越健壮,形成了如下体系:
1、支付场景
凡是用到支付的业务场景,我们称之为“支付场景”,比如零售、用车、机票、酒店等
2、支付工具
支付工具是进行货币债券转移的媒介。常见的支付工具有API、SDK、移动端、二维码、电话语音支付(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POS(Point Of Sale)支付等
3、支付产品
支付产品是根据支付方向和一定特性所提供的服务。支付中常见的产品有代付产品、鉴权产品、主扫产品、被扫产品和收款产品
4、支付网关
支付系统开始有了更多的商户、更多的调用请求,有了很多新要求需要思考与处理。比如接入问题,接入的时候要考虑接入安全,拒绝恶意或者未授权的调用,做好准入控制;流量大了,请求多了,要进行分流与队列处理,以保证交易的高可用;逐渐就有了支付网关,支付网关就像门卫一样对前端调用后端服务进行验证,进行流量控制、准入控制、安全控制等
5、底层服务
支付请求进来后,系统需要从支付成本、支付体验、支付风险、支付成功率等维度以及灾备处理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实现交易处理的最优解。比如,在接入多个支付通道后,要考虑该怎么分配流量请求,于是有了路由系统;当银行、卡组织或者第三方支付愿意贴补营销费用时,要考虑如何扣减和展示,于是有了营销系统;当一笔订单有多个商品或者多种支付方式时,要考虑对于组合订单或者组合支付如何分账,于是有了订单系统、分账系统;当用户的一些支付要素已经保存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考虑用户再次支付时如何进行反显或者省略输入以避免用户重复填写,进而提升转化率,于是有了常用卡系统。考虑点与服务多了后,就有了统一的产品服务层
商户和通道多了后,要考虑如何高效、及时、准确地处理对账问题。人力的增长赶不上业务的增长,系统从最初的手工拉取账单变成系统自动生成系统,从每月对账变成每日对账,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系统来处理账单,比如计费系统、对账系统、结算系统、会计系统、差错处理系统、清分系统、对账文件服务等。这些系统一起构成了清结算系统,于是有了清算核心层
消息的推送与数据的统计和监控需要依赖各类服务来实现,如短信服务、通知服务、数据监控、数据统计,于是有了支撑服务。比如,为了方便一些业务查询与问题处理,如商户后台、报表后台、资金管理后台、业务运营和客服查询后台,于是有了内部运营后台;为了方便一些服务的基础信息配置,如联行号、地理信息、行业信息、支付品牌、支付方式等,于是有了基础信息服务
4.支付基础名词
1、T+1/T+0
T是交易的意思。交易日通常都是工作日。在支付里,需要确定结算是T+1日结算还是D+1日结算,如果是T+1日结算,一般星期五发生的交易,需要到下周一结算到账
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T+0均是由支付公司作为垫付方,在当日进行资金垫付,并会相应收取高额的手续费用
2、D+1/D0_A
D是日的意思。D+1指自然日,比如一个月30天,那么就是30个自然日。在支付里,如果是D+1日结算,一般星期五发生的交易,星期六会结算到账
D0_A指当天提现,固定时间自动automatic提现
3、全额结算
对交易的已收资金进行全数结算、划拨,不扣除费用。比如老王托老李帮忙卖东西,老李卖了100元,给了老王100元,这就是全额结算
4、净额结算
对交易的已收资金先扣除手续费再进行结算、划拨;或者双方互有买卖,先对各自应收应付资金进行抵扣再进行结算。比如老王托老李帮忙卖东西,事先约好辛苦费10元钱,老李卖了100元,扣除辛苦费,给了老王90元,这就是净额结算。又或者老王卖给老李100元东西,老李卖给老王90元的东西,两人算了算,互相冲抵,老李给老王10元钱就好了,这是第二种情况
5、日切
日切指上一个工作日结束的时间点。交易的数据、给出的对账单数据等是以0点至24点为一个统计日的,0点以后的交易对账单就要到下一个工作日才会给出。0点比较好理解,举个非0点的例子,日切时间是16点,比如14日15点的交易,15日会给出数据;14日17点的数据,因为过了当日的日切时间,就要到16日才会给出数据。就跟老王开店一样,开的是个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22点统计好当日流水,那么日切时间就是22点,23点的数据就要到次日再统计了
6、头寸、头寸松与头寸紧
头寸看起来很深奥,其实就是指款项的意思;头寸松也叫多头寸,就是钱松、钱多的意思,代表资金的需求量小于闲置量。头寸紧也叫缺头寸,就是钱紧、钱少的意思,代表资金的需求量大于闲置量
7、轧头寸、调拨头寸
预测头寸的宽松还是紧缺的行为叫作“轧头寸”。就跟每天做生意一样,需要收银柜台准备零钱,太多太少都不合适
调拨款项。商业在于互通有无,钱上也是,多了的钱调到钱少的地方,毕竟轧头寸只是估算而已。就像生活里买东西,柜台没零钱,会临时向旁边柜台借一下
8、轧差
互相抵消债权和债务后的净金额,叫作轧差。就像老王和老李之间做生意,老王卖了老李6000元钱的货,老李卖了老王5000元钱的货,两人一算,6000减去5000等于1000,老李直接给老王1000元就行
9、借记
借记业务是收款行或者收款人主动向付款行或者付款人发起的扣款业务。“借”字是指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最常见的借记应用服务是借记卡,也就是储蓄卡。平时我们用储蓄卡时,不能透支,只要卡上有钱,就是资产,所以也将它叫作借记卡。比如你在银行储蓄,或者工资到账,对于个人来说,银行的资产多了,都是借记业务。
10、贷记
贷记业务是付款行或者付款人主动向收款行或者收款人发起的付款业务。“贷”字是指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常见的贷记应用服务是贷记卡,也就是信用卡。平时我们用信用卡时,额度减少,负债增加了,所以信用卡也被叫作贷记卡。比如你从银行转账到别的银行,或者从企业账户代付工资到各个员工账户,对于付款行来说,银行的资产都减少了,都是贷记业务
11、圈存
圈存是指从资产账户(如银行卡)中把一定的资产(如现金)取出来(圈起来),存入指定的账户(存进去)。常用的有交通卡充值,比如从钱包中将200元钱取出来(圈起来)存入指定的交通卡里
12、收单
提供商户受理终端受理用户各类支付工具并完成资金结算的服务,比如在线支付、二维码扫码、线下刷卡。常见的工具有POS机收单、二维码扫码枪等
13、收单机构
提供收单服务的组织,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第三方机构,收单机构需要获得“银行卡收单”牌照
14、拒绝交易
持卡人收到账单一定时间内,出于某种原因,向银行申请拒付账单上某笔交易的行为。持卡人拒付时,银行会通过收单方联系商户确认交易情况。如果同意,则款项会退回给持卡人;如果不同意,则会进入调单流程。
常见拒付原因:
15、调单
持卡人对自己的银行卡交易有疑问,进行质疑或者否认交易,联系发卡行,发卡行会对收单方发起调单,调取原始交易信息,包括卡信息、交易内容等,进而还原持卡人质疑交易的当时场景,并认定和划分责任
调单流程:
16、掉单
受网络、系统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支付服务方未把支付结果信息返回给下单发起方
17、冲正
一笔交易在终端已经置为成功标志,但是发送到主机的账务交易包没有得到响应,即终端交易超时。这时由于不确定该笔交易是否在主机端也成功完成,为了确保用户的利益,终端重新向主机发送请求,请求取消该笔交易的流水。如果主机端已经交易成功,则回滚交易;否则不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终端
18、补偿机制/补单
交易无结果,没有明确返回响应时,通过查询、冲正、退货等措施明确交易结果,以及对明确结果的处理机制
19、本代本
本行受理本行卡业务。比如从工商银行转账到工商银行,本行转账就是本代本
20、本代他
本行受理他行卡业务。比如从工商银行转账到农业银行,跨行转账就是本代他
21、卡基支付
以卡片作为支付工具,通过各种媒介提供并验证卡信息进行支付的行为。资产存储在卡里,卡基的核心是卡号
22、账基支付
以账户作为支付工具提供并验证账户信息进行支付的行为。资产存储在账户里,账基的核心是实名认证,账户可以有余额,可以绑定多张银行卡,最常见的有微信、支付宝
23、直连银行
指的是系统与银行直接通信,无需通过第三方支付网关。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银行信息(如开户行名称和账号)来进行数据匹配
24、对账
对账是指企业、机构或个人在财务管理中,通过比较、核对不同来源的账目记录(如银行对账单、公司内部账簿等),确保各类交易、收支记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控制步骤,用于发现并纠正账目中的错误或差异
25、基金监管专户
专门用于存放基金投资者资金的银行账户,受监管机构的严格监控,确保资金安全
26、银行卡清算机构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通过设立银行卡清算标准规则,运营银行卡业务系统,为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提供银行卡交易处理,协助完成资金结算服务的机构 (如银联和网联)
27、备付金
支付机构为应对未来支付需求而提前准备的资金
28、逆向资金划拨
- 基金管理中,逆向资金划拨是基金公司将资金从备付金账户或结算账户划回到投资者或支付机构的账户。例如,基金份额赎回时,基金公司需要将投资者的赎回款返还至他们的银行账户。这就属于逆向资金划拨的操作
- 支付机构中,逆向资金划拨是支付机构需要退回客户的资金,或者是商户对某笔交易发起退款,资金从商户账户划回至客户账户
29、S0
逐笔到账
30、分单
同一张银联卡在同一家商家同一终端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而发生连续两次(含)以上交易的支付行为
31、预付卡(记名预付卡/不记名预付卡)
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的,仅限于在本企业或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
记名预付卡为卡面记载持卡人姓名等信息,购买时需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进行实名登记。其优点是可挂失、可赎回,资金安全性相对较高,适合长期持有和较大金额的充值
不记名预付卡为不记载持卡人身份信息,购买时无需实名登记,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但不可挂失、不可赎回,一旦丢失,卡内资金难以找回,因此一般建议适量充值
32、一清/二清
一清:银行或者有收单资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结算到用户绑定的银行卡。一清,就是指“一次清算”
二清:指支付公司或银行先将POS机的结算款支付给某一个人或某一家未取得收单资质的公司,再由这家公司或个人结算给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