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编译器可以判断一个函数是否适合 inline,那还有必要自己加 inline 关键字吗?

本文探讨了编译器如何判断函数是否适合内联以及手动添加 inline 的影响。通过ToplingDB分布式Compact的序列化框架优化案例,阐述了如何利用inline、StreamBuffer和typetraits提高性能。优化技术包括选择性地使用inline,抛弃C++标准流,以及识别可memcpy的类。实践结果显示,这些优化可以显著提升复杂类型的数据处理速度。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编译器的 inline 是为了让程序员与编译器互相配合,改善性能的机制,编译器确实可以判断函数是否适合 inline,最简单的例如 getter/setter。然而,inline 是否比不 inline 更好,这中间是有模糊地带的,这就需要一些规则和阈值。对于现代的编译器,我们主动加了 inline,编译器大概只会更改那些 inline 规则中的相应阈值。

然而,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精心地编码,让编译器能更好地进行 inline,让 inline 的效果更好。我这里有一个典型的范例:


ToplingDB分布式 Compact中 Client-Server 交互,使用了topling-zip中的序列化框架,该序列化框架初版完成于 2006 年,后来命名为 febird 库在 google code 上开源,再后来 google code 停止服务,febird 迁移到 github,有段时间重命名为 nark,之后重命名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