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 奋斗 在 GitChat 上分享 「SQL 优化必懂知识点」
1. 基数
单个列唯一键(distict_keys)的数量叫做基数。比如性别列,该列只有男女之分,抛开中性,所以这一列基数就是主键列的基数等于表的总行数。基数的高低影响列的数据分布。
MariaDB [test]> select count(distinct gender),count(distinct phone) from test;
+------------------------+-----------------------+
| count(distinct gender) | count(distinct phone) |
+------------------------+-----------------------+
| 2 | 7 |
+------------------------+-----------------------+
1 row in set (0.00 sec)
test 表的总函数是 7,gender 列的基数是 2,说明 gender 列里面有大量重复值,phone 列的基数等于总行数,说明 phone 列没有重复值,相当于主键。gender 列的数据分布如下:
MariaDB [test]> select gender,count(*) from test group by gender order by 2 desc;
+--------+----------+
| gender | count(*) |
+--------+----------+
| 1 | 4 |
| 2 | 3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gender 列的数据分布极其不均衡,运行如下 SQL。
MariaDB [test]>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gender=1;
+----+--------+-------------+
| id | gender | phone |
+----+--------+-------------+
| 1 | 1 | 13054480665 |
| 2 | 1 | 13167007801 |
| 4 | 1 | 13167007803 |
| 6 | 1 | 13167007805 |
+----+--------+-------------+
4 rows in set (0.00 sec)
gender 为 1 有 4 条数据,从 7 条数据里查询 4 条数据,也就是说要返回表中超过 50% 的数据。
MariaDB [test]> select 4/7*100 "percent from dual";
+-------------------+
| percent from dual |
+-------------------+
| 57.1429 |
+-------------------+
1 row in set (0.00 sec)
那么请思考,你认为如上查询应该使用索引?现在我们换一种查询语句。
MariaDB [test]>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phone='13054480665';
+----+--------+-------------+
| id | gender | phone |
+----+--------+-------------+
| 1 | 1 | 13054480665 |
+----+--------+-------------+
1 row in set (0.00 sec)
phone 等值条件有 1 条数据,从 7 条数据里查询 1 条数据,也就是说要返回表中 14% 的数据。
MariaDB [test]> select 1/7*100 "percent from dual";
+-------------------+
| percent from dual |
+-------------------+
| 14.2857 |
+-------------------+
1 row in set (0.00 sec)
请思考,返回表中 14% 的数据是否走索引?
如果你还不懂索引,没关系,可以看下笔者其他相关的 chat。如果你回答不了上述问题,我们先提醒一下。当查询结果返回表中 30% 内的数据时,应该走索引(表中数据量小,其实 phone 的等值查询也是);当查询结果返回的是超过表中 30% 数据时,基本会走全表扫描。
当然了,返回表中 30% 内的数据会走索引,返回超过 30% 数据就使用全表扫描,这个结论太绝对了,但其实大多场景下,你先记住这个 30% 这个界限吧。这里之所以让记住 30% 这个界限,是不想让初学者为了答案纠结,其实工作中真返回超过 30% 的数据量,本身业务角度就有问题,尤其在 oltp 业务下。
现在有如下查询语句: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gender=:b1;
语句中 :b1 是绑定变量,可以传入任何值,该查询可能走索引也可能走全表扫描。
现在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一个列基数很低,该列数据分布不均衡,由于该列数据分布极度不均衡,会导致 SQL 查询可能走索引,也可能走全表扫描。
在做 SQL 优化时,如果怀疑该列数据分布不均衡,我们可以使用 select 列,count(*) from 表 group by 列 order by 2 desc 来查看列的数据分布。
如果 SQL 语句是单表访问,可能走索引扫描,也可能走全表扫描,也可能走物理物化视图扫描。在不考虑物理物化视图的情况下,单表访问要么走索引扫描,要么走全表扫描。
现在,回忆一下,走索引的条件:返回表中 30% 内的数据要么走索引,要么走全表扫描。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懂得单表访问的优化方法。
我们来看如下查询: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phone=:b1;
不管 phone 传入任何值,都应该走索引。
2. 选择性(SELECTIVITY)
基数与总行数的比值再乘 100% 就是一个列的选择性。
在进行 SQL 优化的时候,单独看列的基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基数相对于总行数才有实际意义,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才引出选择性这个概念。
请思考,什么样的列必须建立索引?
有人说基数高的列,有人说在 where 条件中的列。这些答案并不完美。基数高究竟多高?没有和总行数对比,始终不知道有多高。
比如一个列的基数是几万行,但是总数是十几亿行,那么这个列的基数还高?这就是引出选择性的根本原因。
对于如下 SQL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phone=:b1;
不管 phone 传入任何值,最多返回1条。
什么样的列必须要创建索引呢?当一个列出现在 where 条件中,该列没有创建索引并且选择性大于 20% 时,那么该列必须创建索引,从而提升 SQL 查询性能。当然了,如果表只有几百条数据,那我们就不用创建索引了。
下面抛出 SQL 优化核心的第一个观点:只有大表才会产生性能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我有个表很小,只有几百条,但是经常进行 DML,会产生热点块,也会出性能问题。”对此我们并不想过多的讨论,这属于应用程序设计问题,不属于 SQL 优化的范畴。
3. 回表(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当对一个列创建索引之后,索引会包含该列的键值及键值对应行所在的 rowid。通过索引中记录的 rowid 访问表中的数据就叫回表。
回表一般是单块读,回表次数太多会严重影响 SQL 性能,如果回表次数太多,就不应该走索引扫描,应该直接走全表扫描。
在进行 SQL 优化时,一定要注意回表次数!特别是注意回表的物理 IO 次数。
MariaDB [test]>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gender=1;
+------+-------------+-------+------+---------------+------+---------+------+------+-------------+
| id | select_type | table | type | possible_keys | key | key_len | ref | rows | Extra |
+------+-------------+-------+------+---------------+------+---------+------+------+-------------+
| 1 | SIMPLE | test | ALL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 7 | Using where |
+------+-------------+-------+------+---------------+------+---------+------+------+-------------+
1 row in set (0.00 sec)
此 SQL 执行计划的 ALL,也就是说全表扫描,但是 select * 需要查询表中所有的列,也就是回表。
在此处,引出 SQL 优化有一核心点:减少回表,也就是网络传输消耗。笔者公司前段时间刚出现大量回表导致小部分用户,使用功能超时。
什么样的 SQL 必须要回表?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
这样的 SQL 就必须要回表,所以我们一般禁止使用 select *。那么什么样的 SQL 不需要回表?
select count (*) from test;
这样的 SQL 就无需回表。
当要查询的列也包含在索引中,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回表,所以我们往往会建立组合索引来消除回表,从而提升性能。
当一个 SQL 有多个过滤条件但是只有一个列或者部分列建立了索引,这个时候回出现回表再过滤,也需要创建组合索引,进而消除回表再过滤,从而提升查询性能。
关于回表有些专业名词,笔者是借用 Oracle 数据中的,其实思想是想通的。
4. 集群因子
集群因子用于判断索引回表需要消耗的物理 IO 次数。
我们先对测试表 test 的 object_id 累创建一个索引 idx_id。
create index idx_id on test(object_id);
然后我们查看该索引的集群因子。(基于 Oracle 的)
select onwer,index_name,clustering_factor from dba_indexes where owner="scott" and index_name="IDX_ID';
索引 idx_id 的叶子块中有序存储了索引的键值及键值对应行所在的 rowid。
sql>select * from (select object_id,rowid from test where object_id is not null order by object_id) where rownum<=5;
object_id rowid
2 AAASNJAAEAAAAAITAAw
3 AAASNJAAEAAAAAITAAf
4 AAASNJAAEAAAAAITAAx
5 AAASNJAAEAAAAAITAAa
6 AAASNJAAEAAAAAITAAV
集群因子的算法如下:
首先我们比较 2、3 对应的 rowid 是否在同一个块,如果在同一个块 clustering_factor+0,如果不在同一个数据块,clustering_factor+1。
然后我们比较 3、4 对应的 rowid 是否在同一个数据块,如果在同一个块 clustering_factor+0,如果不在同一个数据块,clustering_factor+1。
如上面步骤一样,一直这样有序的比较下去,直到比较完索引中最后一个键值。
根据算法,我们直到集群因子介于表的块数和表的行数之间。
如果集群因子与块数接近,表明表的数据基本上是有序的,而且其顺序基本与索引顺序一致。这样在进行索引范围扫描或者全索引扫描时,回表只需要读取少量的数据块就能完成。
如果集群因子与表记录数接近时,表明表的数据和索引顺序差别很大,在进行索引范围扫描或者索引全扫描的时候,回表会读取更多的数据块。
集群因子只会影响索引范围扫描及索引全扫描,因为只有这两种索引扫描数据会有大量数据回表。
集群因子不会影响索引唯一扫描,因为索引唯一扫描只返回一条数据。集群因子更不会影响索引快速扫描,因为索引快速扫描不回表。
集群因子到底影响的是什么性能?集群因子影响的是索引回表的物理 IO 次数。
我们假设索引范围扫描返回了 1000 行数据,如果 buffer cache 中没有缓存表的数据块,假设这 1000 行数据都在同一数据块中,那么回表就需要耗费 1 个物理 IO;
假设这 1000 行数据都在不同的数据块中,那么回表就需要消耗 1000 个物理 IO。因此集群因子影响索引回表的物理 IO 次数。
请注意,不要尝试重建索引来降低集群因子,这根本没用,因为表中的数据顺序始终没变。
唯一能降低集群因子的办法就是根据索引列排序对表进行重建(creeate table new_table as select * from old_table order by 索引列),但是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无法照顾到每一个索引。
怎么才能避免集群因子对 SQL 查询性能产生影响?集群因子只影响索引范围扫描和索引全扫描。当索引范围扫描,索引全扫描不回表或者返回数据量很少的时候,不管集群因子多大,对SQL查询性能几乎不受影响。
重点强调一下,在进行 SQL 优化时,大多会建立合适的组合索引消除回表,或者建立组合索引尽量减少回表次数。
5. 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关系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会进行关联,在进行关联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表与表之间的关系。表与表之间存在三种关系。
一种是 1:1,一种是 1:n,最后一种是 n:n 关系。搞懂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对于 SQL 优化、SQL 等价改写、表设计及分表分库都有帮助。
两表再进行关联的时候,如果两表属于 1:1 关系,关联之后返回的机构也属于 1:1 的关系,数据不会重复。如果两表属于 1:n 关系,关联之后的结果集属于 1:n 的关系。
如果两表属于 n:n 关系,关联之后的结果集会产生局部的笛卡尔积,n:n 关系一般不存在内 / 外连接中,只能存在于半连接或者反连接中。
如果我们不知道业务,不知道数据字典,怎么判断两表是什么关系?我们用下面 SQL:
select * from emp e,dept d where e.deptno=d.deptno;
我们只需要对两表进行汇总就可以知道两表什么关系:
select deptno,count(*) from emp group by deptno order by 2 desc;
select deptno,count(*) from dept group by deptno order by 2 desc;
从上面 SQL 的结果集发现,emp 和 dept 是 n:1 的关系。搞清楚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对于 SQL 优化很有用,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应用程序设计的基础。
总之所述知识点都是 SQL 优化的基础点,更是一个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如果连基数、表关系等都不懂,盲目去做业务开发和表设计,基本是灾难。
在笔者公司的技术人员里,不少资深应用程序开发老司机设计表简直就是瞎玩,SQL 出现慢就只知道加索引,压根不看基数,连那种状态值的列也加。
本来就是大表,经常查询的状态值得结果集都是超过 30%。程序研发是操作数据,可是数据相关的基础都没有,纵使你换最牛逼的语言也是歇菜。
笔者一直比较喜欢一句话,尤其是做技术:“基础的扎实程度决定你走多远”。希望看完本文的小伙伴,能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