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前几天我妹妹她们作业里出了这样一道题:
好家伙,我妹妹是学编导的,为什么要学这个?我这当哥的必须得肩负起辅导妹妹的责任。我一学中医的我也不太会,不过大学生嘛,最擅长的就是速成。所以我用半个小时速通了这道题以及它背后的知识点,并成功地辅导妹妹完成了作业。下面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供网友参考。
道理都懂,只是没有软件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最下面白嫖软件。
2 总体流程
2.1 正交实验分析是用来干嘛的
有时候我们做实验确定变量的最优取值,实验变量却有亿点点多,比如3变量,每个变量有三个可能取值,这就需要做3^3 = 27次实验。这也太多了。
不但我觉得多,日本人也觉得多。于是日本科学家闪亮登场,田口玄一提出这些实验没必要全做,只需要从中挑选一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实验,就可以得出这3个变量的估计值。这样做肯定有误差,但只要实验选得好,估计值与真实值(即把实验全做了得到的最优变量)误差很小,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2.2 如何选取实验
那么怎么选取实验呢?具体原理在此不予赘述,想深入了解的可以可以观看如下视频:
【《实验设计与分析》中国矿业大学 课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S4y1E74R/
一般情况下,我们借助计算机程序,只需输入变量数、每个变量的取值数,可以快捷而准确地选取实验。至于软件怎么用建议自行搜索,特别简单。
在选取完实验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个正交表,2.2这一步骤的结果都包含在正交表里。正交表里包含了1、我们要做哪几组实验,2、用来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地方。
Attention:表中的A*B,A*C等叫做交互变量,指变量间的互相影响。分析时把它们单独看作一个变量即可。交互变量的选取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
2.3 正交表分析
有了正交表,我们就可以进行分析了。
以前言中的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表中有一个“因素”栏,一个“试验号”栏,中间是一堆1和2,右边有一个yi栏。
因素栏:列出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因素下面的(1)~(7)是指标准正交表(软件生成的表)的列号。(6)这个位置原本是B*C的,没有这一列就说明B和C是独立的,不用考虑B*C,就把它删了。也有懒得删的,保留下来,但这一列没有意义,所以叫做空列。空列不影响任何正交分析。
试验号栏:告诉你需要做几组实验。
中间的1和2:叫做水平,代表变量的取值。1和2只是个代号,比如党参为1,西洋参为2;不同的变量的代号不互通,比如对于用药变量,1和2代表药材,对于熬药的时间这一变量,1和2代表的就是30分钟和45分钟.假如变量有3种取值,水平则会出现1,2和3.
有一种混合水平正交表各因素的水平数量不一样。
有一种多指标的表,其实验结果是好几个值。
把一整行连起来看,就是A,B,A*B等这些变量分别取第1或2个值,进行试验,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右侧yi栏,总共八组做完,就可以继续了。
2.4 极差分析
用软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极差分析。
以作业题目为例,分析得到下表:
可以看到底下多了三行,分别是K1,K2和R。其中R就是极差,极差越大,相应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就越大。据此可以排出因素的主次:A>C>A*B>B=D>A*C。K是均值,可以看作单考虑这一变量时的结果yi,因素的水平有多少,K就有几个。以A为例,可以看到K1比K2大,而题目说结果越小越好,所以说A要选2.依次确定ABCD要选2211.
不过还没结束,因素主次链中,A*B对结果的影响竟然比B还要大,喧宾夺主了属于是。这时我们要分析B的最优解就不能看B的K了,而要看A*B的K。如下表:
横行是B,纵列是A。A比任何因素都显著,因此A选2这一选择是无可撼动的。因此我们看表2第二列,发现在A = 2的情况下B选2,结果最小。
A*C在A和C之后,不用管它。
最终我们得出结果:A>C>B=D。A,B,C,D分别选2,2,1,1最好,最优组合是2211.
欢迎随手留赞,觉得不错请不要忘记收藏,感谢!
3 软件分享
正交设计助手-绿色专业版
知识,与你分享。https://pan.baidu.com/s/1uS_lY57hvnCkaj3nqIHmRQ?pwd=in4l仅就使用体验推荐,无利益关系。软件作者不易,如有能力请支持正版!
文章如有谬误,还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