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袁老师访谈录》与《红鸟沙龙》联名访谈,邀请到折纸艺术家刘通先生,他以One Paper One World(一纸一世界)为主题,为我们分享了他的折纸艺术世界。
刘 通
本期嘉宾
刘通是现代折纸艺术家、设计师,2016十大中华文化人物,创造四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刘通曾在德国学习企业管理和机械制造,归国后,他不满足于大学讲师的职业,靠着自己心底的热爱开始了对折纸艺术的探索。刘通的折纸作品不仅有缜密计算的思维理性,更有着对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关系的思考。它们气韵生动、有理有节,也让我们重新审视折纸这一源于中国的传统艺术。
刘通先后为联合国世界和平节组委会、欧盟各驻华使馆、米兰世博会、首都博物馆设计折制折纸艺术作品,与爱马仕、LV、奔驰、奥迪、格拉苏蒂、OMEGA、费列罗等品牌跨界合作,其作品被匈牙利使馆、首都博物馆、马尔代夫前总统穆罕默德·瓦希德·哈桑阁下、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先生等收藏。
刘通老师主题分享
A
刘通:今天我与各位分享源于中国的这项古老的艺术—折纸。本次活动题目为One Paper One World,这里面涵盖了一个很重要的词就是one。因为接下来看到的所有的作品,它都是由一张完整的正方形纸折叠制作,并未经过剪裁或拼贴。
Q
袁老师:这个主题很有趣,我将其翻译成“一纸一世界”,意思是通过一张张纸与其成为的作品,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独特的世界。
A
刘通:提起折纸,大部分朋友将会联想到纸飞机、千纸鹤、纸船以及东南西北。00后与10后的小朋友可能对东南西北并不熟悉,但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刘通代表作概览
我们看到的这4个常见的折纸作品,虽然他们的外表区别很大,但是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这就是我刚才强调的那一个现代哲学的定义。
我这件作品叫做《菩提树下》。一棵古树,它树干树枝,包括下面修行的人,都是由一张完整的正方形纸没有经过剪裁和额外的拼接折叠出来的,这件作品的名字则是由中国的国学大师范增先生给予的。
这件作品叫做《青花瓶》。2014年,中国为了庆祝中国和加蓬共和国建交40周年的时候赠送的礼物。
下一个作品叫《鼎·礼》, 是2015年的时候中国赠送给当时的日本驻华大使先生的。鼎是咱们中国很重要的礼器,古代只有在很重要的一些礼仪或者祭祀活动上才会用到。
下面这篇作品叫做《和》。它是2016年世界和平节的时候赠送给马尔代夫前总统穆罕默德瓦西德哈桑阁下的。
这是一套由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我的作品,叫做《门钹铺首》, 上面两个我们俗称大门环、门钹,下面两个本名叫做铺首。不同阶级的人家用的铺首长相都不同,比如上面的是平民家庭的设计,左下角是官人,右下角则是故宫太和门上的铺首。它是1:1大小,有73公分高,是一件非常大的作品。
世界折纸艺术家作品概览
A
刘通:提到现代折纸就不得不提到吉泽章先生,被称为现代折纸之父。因为之前各个国家不同地区,包括中国、欧洲、东南亚、美洲,每一位折纸爱好者或者设计家,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去研究折纸,没有统一的符号。
于是吉泽先生就发明了一套国际通用的折纸符号以及术语,例如我们平时看到的这样的虚线、箭头等等。自从有了统一并且通俗易懂的折纸符号,来自世界各地折纸爱好者更方便的交流,也促使大家主动去分享自己的设计。同时吉泽先生也为推广折纸上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一生都在全世界的舞台推广折纸,这是为什么一提起折纸就会想到日本,毕竟这也是他们的国粹之一。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吉泽先生和他的一些作品。他的一生创作了上万件作品,大部分都是有着动物的形象。图片内右边的这个猩猩是他的代表作,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还十分生动。
下一位折纸艺术家叫Erick Joisel,来自于法国,他是我最喜欢的折纸艺术家,可以说我的早期作品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他的影响的。他的作品类似于雕塑,并且让人耳目一新,完全打破大家对折纸的传统理解。
他的这个折纸穿山甲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全身鳞甲的仿真度极高。但因为Erick去世非常早,所以留下的资料并不多,只有三张照片,上面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文字,后来很多艺术家都在研究它究竟是怎么折出来的。
13年的时候我也根据这个制作了一个作品,叫做《母爱》。因为当时我看了一个故事,感触很深。在非洲有些地方吃穿山甲是合法的,于是很多游客就去尝鲜。有个商家选了一个大穿山甲,但是它紧缩成一团,于是他就使劲把穿山甲往地上摔也不展开,最后烤得鳞片都脱落了,它还紧紧缩成一团。过了一会,一个粉色的小穿山甲宝宝从它怀里爬出来,原来是穿山甲妈妈就是忍受着如此痛苦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我看了非常感动,所以想要去塑造这一个画面。我想穿山甲妈妈如果还活着的话,也一定会像这个作品一样,爬上一旁的树桩静静守护、看着自己的孩子。
Q
袁老师: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虽然您的作品的灵感和基础的一些技巧来自于Erick老师,但是当您赋予了它故事之后,这个作品的灵魂就不一样了。
A
刘通:下面这位就是艺术家神谷哲史,他是日本的折纸天才。他非常的年轻,他创作了非常多的复杂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古代龙、凤凰、巴哈姆特,我们把这三个叫做入门三件套,喜欢折纸的人都要都会学习这三件作品。
神谷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叫做龙神,曾经也一直被公认 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一个折纸,他身上有 1000 多个鳞片,非常的繁琐。当时如果谁能折出这个龙神的话,那么在折纸界来说,可以封神了。
如果提起折纸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个人就是美国的折纸大师罗伯特·朗。他是一个纯粹的理工男,他之前在在美国的宇航局是一个物理学家,他身上有几十项物理学专利,但是后来他也辞掉了转做折纸了。
罗伯特·朗先生他把折纸和数学结合的非常的好,而且他自己也设计了一款折纸的软件。这是他的两件大型的作品,一个是拉小提琴的小提琴手,一个是一个跳舞的舞者。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说,折大型作品的人还是非常少的。这是两个他非常引以为傲的作品。
如何走上折纸之路?
A
刘通:有人会问我是怎么喜欢上折纸这门艺术的?在大家眼里这可能只是一个小孩子喜欢做的手工,却没意料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它。这就要从2006年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说起。
每天我都坐公交车上下学。有一天我看到一位德国大哥拿了张皱巴巴的纸,不一会就折成了一朵玫瑰花送给了身边陌生的美女,作为契机聊起天来。刚开始我看到这个情形就被这样的神技给吸引了。
因为我是个行动派,所以我回去就在网上去找关于折纸的资料。因为人在国外,网络不发达,资料本来就少,国内的网站还加载得特别慢,我就一点点地研究前人是怎么折纸的,一点点去学,然后就这样一直折到了今天。
这是我早期的作品,是一套用费列罗巧克力纸折的十二星座,创作于2012年,这也是我用折纸淘到的第一桶金。过年过节大家吃巧克力留下的纸,我看颜色很好,就拿来试着折了几个。我本是以个人分享的名义把作品和制作过程分享到了网上,然后莫名其妙的就火了,网友都跟着教程去做。
2012年的时候我上了微博的热搜和当时的校内网。后来费列罗意大利总部那边也联系了我,让我设计一套十二星座的折纸,最后也印到了他们的台历了别的一些地方。这就是我靠折纸获得的第一桶金,也是让我把折纸做成一个事业的基础。
如果你想将爱好发展成自己的事业,或者想一直专心做下去,都必须先养活自己。我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品或者艺术形式,它只有被市场认可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比如像一些传统的艺术还没有被市场化,或者没有被发掘出它的商业价值,最后不得不被放弃。
数学知识是怎么运用到折纸里的?
A
刘通:一般简单的作品,比如像千纸鹤等,是可以靠着步骤图去记录的。如果它是一个复杂的作品,那么折纸艺术家们或者设计师们,光靠一张折痕图就可以把这件作品给记录下来。我们现在折纸可以有这么好的发展,其实是因为在传统的折纸里面加上了数学这个很重要的元素。我认为数学是很完美的一个艺术,它可以解决所有的现象和规律。
数学加上折纸就有了无限可能性,也就是理论上来说我可以折出所有我想得的东西。我们看一下折痕图,所有的折痕图都是由两种颜色的线去组成的,或者说两种类型的线去组成的,一种是峰线,一种是谷线。
图里面红颜色代表峰线,蓝颜色代表谷线。所有的作品都是由峰线和谷线折叠成的。那怎么样能够确定这是不是一张能折出来,正确的折痕图呢?
那么这折痕图上必须得满足如下的几个特点。首先我们能看到折线图上有非常多的交点,我用红点照出来了,交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这一点围绕纸张它可以折叠并压平,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是交点延申出的峰线与谷线的数量差必须是2。
第二这个焦点周围会产生若干个角,把这些角进行一个顺时针的标号,比如∠1、∠2、∠3… 奇数角之和应等于偶数角之和,并且等于180°。
当满足于上面两个条件,这张折痕图就是正确的。
Q
袁老师:所以您认为是不是在筹划和设计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需要非常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A
刘通:其实更多的是一个空间的想象能力。因为所有的作品都是一张完整的正方形纸,不能经过剪裁,也不能进行额外的拼接,所以说折纸它是非常少见的一个限制性的、需要分配的艺术。
目前常见的一些艺术形式都是做加法、减法或者加减混合。比如绘画是一笔一笔地去添加,音乐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累积,电影是一个加减混合的艺术,而雕刻则是单纯地做减法。
只有折纸是一个分配的艺术。分配艺术是什么意思?因为无论作品的大小,它只有一张纸,所以我们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才能得到协调的比例和内部完整的结构。所有的步骤和前面都是有一个因果的逻辑关系的。
我们在设计一个作品的时候,整个折叠的顺序都需要提前设计构思,因为里面都是有严格的逻辑做支撑的。前面有任何一个折叠错误,都可能导致折不出来后面的作品。折纸的时候不能先打格画好步骤,所以我纯粹是靠想象力去完成前面的构思。
作品背后的故事
A
刘通:我和 WWF这个世界自然基金会一起合作了一系列的关于保护动物题材的作品,这是在北京华贸展览。这是按真实的白鲸大小1:1制作的,共长4米。还有一些1:1大小的帝企鹅折纸,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折纸企鹅。
Q
袁老师:当我看到企鹅我是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情绪的。每一个都看起来栩栩如生,包含了自己的情绪。这可能是你在这样一个阶段,你想通过你的作品去表达的思想内容。
A
刘通:这是一套我用折纸来体现的《小王子》这本书里面的几个场景。这是第一个蛇吞象的场景,第二个是穿着很华丽正装的小王子。第三个是小王子一直很心爱的玫瑰花,它有1.4米高,是由6000多朵玫瑰花组成的一个花海,在现场还是非常的浪漫的。
这是小狐狸、沙漠花和故事的主人公小王子,我家宝宝坐在那一起陪着小王子在看日落。这个场景当时也很有影响力,因为故事里面写小王子只有在悲伤的时候才会看日落,而有一天他看了44次。当时我读了这句话的时候,我就觉得就会想他那天看了40多次,那当时是多么的伤心和难过。因为星球上只有他自己,所以我在边上也放了一把椅子让大家去陪他。后来因为来看我的《小王子》的人太多了,需要每天更换一个新椅子。
折纸艺术与商业的跨界合作
A
刘通:在加菲猫40周年的时候,我为他的作者设计的作品。因为40年来已经有展览过各式各样的加菲猫,比如绘画、雕塑等,但从未有过用纸做的加菲猫。他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非常诧异,因为他没有想过可以用折纸这样的艺术形式巧妙地复刻出加菲猫这样憨态可掬地形象。
这是我在2016年我给爱马仕在卡塔尔的旗舰店设计了一套折纸的橱窗。里面有很多动物的元素。
这是前年的时候我和资生堂一起合作,在日本的资生堂博物馆前的草坪上折了一个大型的作品,是天猫的形象。
这是去年给芭莎设计的一件作品,也是用很简单一个线条就完成了整个画面。
这是前段时间在南京展览的一件作品。靠曲线给观众带来一种独特的立体的平面美。这是一个360度可视的作品,每走一步,看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Q
袁老师:每一个看到作品的人可能感受都不同,也代表了他对这一个世界的诠释与理解不同,所以等于你给我们创造了万千世界。
A
刘通:这是去年我为奥迪的首款电动车单独定制设计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间镂空的部分是奥迪极具有代表性的车灯,上山下水,体现了它作为一辆SUV良好的性能, 它是一个悬浮展示的作品。
这是我和大众合作的新能源ID的系列在在车展的展览。这也是我尝试的一个新艺术形式:将折纸艺术和视错觉艺术所相融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作品,能看到它两个完全不同的形态。从一个角度看,我们能看到“我”字和“ID”的结合;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会变成“改变”这两个字,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这次的创作对我来说挑战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大部分视错觉艺术都比较小,而这个要求大规格。我们需要考虑到人眼透视,近大远小的原理,所以在制作时一定要两个面同时能满足合理的视觉要求,才能做出成果的作品。
Q
袁老师:所以我感觉不仅是数学,其实您之前的机械知识也对您整个的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吧?
A
刘通:理科背景是能够让我成为一个折纸设计师的基础。
Q
袁老师:同时您还学了企业管理,怎么知道把它商业化,这也很重要,因为这可以让这项艺术可持续和发展下去。
折纸艺术的多样化应用
A
刘通:雷克萨斯ls500的内饰就用到了折纸的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降低车内的噪音,我也折了一个三米大的模型放在他们的总部。
提到这折纸就不单单是一件艺术品了,因为它有了更加实际的应用,比如作为车的内饰。不仅如此,家居里也有折纸风格的灯饰、桌上摆件,包括其他折纸风格的茶几、凳子等等。
折纸在服装领域上也会有很多的应用,最有名的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宅一生。不仅仅应用在美化外观上,同时折纸设计也提供了衣物内部结构的支持。
日常生活中,折纸不仅仅和建筑家居等有联系,它更与我们的生命安全也是息息相关的。那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汽车的安全气囊,因为我们需要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它折叠收纳到汽车的内部,这样才可以最有效地在一时间展开来保护人们地安全。在折叠地时候,我们不能随便一股脑地将它塞进去,一是会浪费空间,二是会容易产生自锁结构。一张纸我们将它揉捏成团,再打开时必会有地方无法展开,并且还容易破裂,这就把自己给锁住了。所以在设计安全气囊的时候,自锁结构将会成为很严重的安全隐患,无法有效提供保护。在这里就需要应用到折纸结构和数学上的知识,所以的确是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降落伞和卫星的太阳帆也是很好的例子。它们要求折叠后的占用空间极小和操作简单,同时也需要动作范围尽可能大,所以需要折纸与数学的知识基础去设计。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它折成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这些灵感来源都来自于我们的折纸艺术品,如玫瑰花。他们的结构和玫瑰花十分相似,也是螺旋的结构。人造卫星如此高深的航空航天领域,基础却和我们平时的折纸艺术品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
心脏支架也是折纸结构的,它一般是从股动脉血管,也是大腿上的血管放入,再运送到心脏需要支撑起来的部位。在血管里运输时要求小体积,到需要支撑的位置时再撑开,让血液能顺利地流动。
我们小时候玩的这些折纸小玩具包含的原理能运用到生活与科技中,并且应用十分广泛。所以折纸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它作为一个儿童玩具的存在。
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
A
刘通:如果有人听说过我的话,一定知道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犀牛。这是我2014年时候,当我听到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只雄性北部北部白犀牛叫做苏丹这个消息时创作的。如果他离开我们的话,那么世界上将再也没北部白犀牛这个物种,当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觉得我非常的痛心,觉得犀牛是世界上非常常见的动物,好像每个动物园都会有犀牛、大象、狮子、老虎都会有。但正是有这样的一个亚种,由于人类的非法盗猎马上就要永远的离开我们了,我觉得我有必要去为他做一些事情,然后我就创作了这件白犀牛的作品,我希望通过展览他去给大家讲北部白犀牛的故事,也希望北部白犀牛的故事不要在其他的动物上继续去发生。
我带着这个作品走了很多地方,通过展览去给大家分享北部白犀牛的故事。从2017年到2018年,我带着我的北部白犀牛在欧盟所有国家的使馆和文化中心都进行了展览。在欧盟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在欧盟的司法总部也进行了一个展览,这上面有着来自各个国家大使的签名。这些国家通过我巡展的犀牛折纸来跟大家分享他们国家关于保护动物的一个现状,以及他们为保护动物付出的努力。
同样我也在很多的一些商场的公共空间里面去展示犀牛,其实大家对动物关注还是非常少的,但是动物它自己不会为自己去说话,所以这个需要我们大家说一说,帮帮它们去给大家讲一下现在的一个处境。
这是在地球一小时上的一个活动,也是和WWF一起合作的。这个展览时有一件事特别触动我。每一次我都会站在不远处观看大家对展览的反应。两位穿着银行制服的运钞员背着枪在讨论,其中一人就跟另一人说:“你知道世界上只有最后一头北部白犀牛了。”另一个人说:“要不是因为这个展览,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就这么几句话,我的内心收到了触动。我觉得哪怕多一个人看到这个展览,多知道北部白犀牛的这件事,就有可能在未来少消失一种动物,避免去走重复的老路,这个展览就是有意义的。
在2017年4月19日,我与我的团队又用一张196平方米的纸制作了作品,几乎是北部白犀牛的两倍。因为将纸张放大一倍,那么它的体积将会放大4倍,以至于我当时的工作室都无法装下它。当时我们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纪录,而且现在也是该记录保持者。
大型折纸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行为。我必须懂得如何去指挥大家去跟我一起折纸,十分考验团队合作。大型的折纸作品和过程像是舞台剧一般,每个人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动作,才可以将它进行下去,而这一切都要提前计划好。
从小作品到大作品并不仅仅是用一张大纸做同样的事。因为我们看纸的视角完全变了。用小纸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全貌,而大纸我们看不到全局,所以要靠想象力去弥补。我需要指导每个人的动作与时间,比如谁和我一起折,谁压折痕,谁来调整误差等等。另外大型折纸还要考虑到一定的误差,小纸折纸时纸张的厚度可以不计,但是大纸需要考虑厚度对折叠的影响,要提前留有余地。
继折纸北部白犀牛之后,我和我的团队又创造了三个新吉尼斯记录,分别是折纸鲸、折纸白鸽和折纸豹,都是保护动物的题材。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尝试将折纸艺术和别的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和跨界合作,包括商业的合作。
在未来我也会不断地去进行尝试,去发掘折纸地可能性,给大家呈现更多不同地作品。以后我会继续以折纸作为载体,为这个世界做出更多有意义地事情。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嘉宾互动问答
嘉宾对话
袁老师:好,谢谢刘通老师,我觉得可能如果让我去形容一个用一个词去形容我的感受的话,就是两个字震撼。
王一:折纸是刘老师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也是今天刘老师会与嘉宾交流讨论的主题。下面有请我们的对话嘉宾汪扬教授。汪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副校长,他不仅是一个数学家,还是一位资深的折纸爱好者。我们的另一位嘉宾是屈华民教授,屈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跨学科事务处的处长,也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还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的署理主任。在北京的现场,我们的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内地办事处的主任袁冶老师也将参与到对话的环节当中。
Q
袁老师:我想问问三位老师,听了刘通老师这样一段精彩的分享,之后也看了这样的一个短片之后,您三位有什么感受?哪一点最触动你们?
A
汪扬:两个字,震撼。
A
屈华民:我觉得是颠覆彻底颠覆了我对折纸的认知。
A
王一:我感觉太厉害了,真的是震撼。一纸一世界的话是刘通老师艺术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这种投影叠加给我们的心灵上的震撼。
Q
屈华民:我们有个叫计算媒体艺术专业,有没有可能怎么把计算机和艺术结合起来?利用AR或者VR技术,通过日常的电子产品投影出来折纸的结构和步骤,这样就可以降低一定的难度,让没有基础的人也可以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制作,更加容易上手。
A
刘通:折纸本身很容易上手,但是创作的过程很困难。因为不同于根据他人的步骤折叠,而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明年的时候我会在澳门的美高梅有一个大展,我有想法将折纸和现在的一些新媒体技术,包括您刚提到的AR和VR相结合,所以咱们还需要多多沟通,研究怎么样可以更好地跨界合作。我们需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才可以使自己的艺术品有更好的表现力。
Q
袁老师:所以我刚听您二位的对话,我在想不仅我们香港科大可以在实践上与折纸艺术结合,连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可以展开这样的课程。因为它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认知。
A
刘通:没错,因为折纸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能力。比如,几何对孩子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折纸也可以非常简单并且直观地让他们了解。比如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折叠成两个三角形,或者可以叠成两个长方形。这样的经历对孩子的感官的刺激是非常直接的,远比单纯讲解形状的定义会容易理解得多。
A
王一:对于这个报告,我觉得我是用与我平时搞研究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理解的,的确是感觉上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Q
汪扬:老师今天非常感谢您的精彩分享。我也是一个折纸爱好者,接触的时间是比较早的。我经常关注世界上各国的折纸大师,也有看Wikipedia上的大师排名。我观察到除了少数几位来自于日本的艺术家,大部分都是美国人。虽然这个排名可能并不完全客观,但我还是想问您一下,如果作为中国人想要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走向国际,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A
刘通:在中国折纸还谈不上是一个成熟的行业,毕竟专业做这个的还是极少数人,并且能创作出新的作品的艺术家更加少。所以折纸艺术在中国的现状其实和其他国家差距不大,都是非常小众的艺术。
所以这么多年我也是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认识到这一种艺术,引导启发大家去以更新颖的形式去表达。毕竟现在大部分人还是停留在折纸是给小孩子的一种玩具,这样的一个印象。如果想要把它发展成一个专业或产业,我们需要改变大众这样的想法。要让大家明白折纸的多可能性,才会有人愿意花时间精力去钻研这门艺术。
中国的折纸艺术起步和美国日本相比较晚,大约是2010年才开始,到现在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因为有发达的互联网和人们主动分享的经验和外来信息,至少在技术方面中国的折纸艺术家们已经能达到,甚至赶超美国、日本的艺术家的水平。复杂的作品也不在话下。
我认为更加需要提高的是对作品的塑造和表现能力的锻炼。我认为未来咱们中国一定能成为一个折纸强国,毕竟我们是折纸发源的地方。
Q
屈华民:我是非常好奇,折纸是否也会受到人体极限的限制?比如魔方,就算你知道它的原理,但你的物理上你达到极限速度就很难再超越了。滑冰也是跳起来要旋转四圈,也达到人的极限。那折纸也会有这样的限制吗?
A
刘通:没有。因为折纸本身的入门门槛非常低,所以小孩子也很容易上手。而且它没有什么危险,是一个纯粹的手工手艺活动。就像我也会做一些木工,这就涉及使用大量的工具器材才可以完成。但是折纸只需要最基础的纸张,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出来。至于质量就来自于时间与经验的积累,本身对人的技法要求并不高。
我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形式,它的入门门槛一定要是低的。因为如果本身门槛很好,那么愿意从事这项艺术的人将会大幅度地减少。若是它欢迎没有经验的大众去尝试的话,将会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即使在后面只会有少部分者愿意深入研究。现在做折纸人数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上手简单但是深入创作难,因为它需要数学基础的同时还需要美学基础。而且就算它要求的技法不多,但想要研究透彻还是有很长的一条路要人去行走。
Q
袁老师:您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阶,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领悟。您今天的主题叫做《一纸一世界》,我通过您的分享,我们感觉就是赋予了纸另外一个生命。我们现在都提倡无纸化办公,纸张好像已经快被忘却。但是在您的手里,纸不仅是书写的工具,更成了高价值的艺术品。所以我想问是不是通过您的这些折纸创作,您对生命的领悟也有所改变?
A
刘通:折纸折了这么多年,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就像之前题到的,折纸是一门分配的艺术。只有科学地,合理地去分配有限地纸张,才能让最后地作品比例是协调的,并且拥有正确的结构。
那么在我看来,整个人生也是分配的艺术。我们一天只有24小时,如何合理将其安排给学习、工作、还有家庭等等,都是分配的艺术。如果处理得不恰当,那么总有一项会出现问题。同样,我们的整个地球也是只有一个,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需要我们去科学合理地分配。折纸给我的启示就是我们世界万物都需要分配,只有这样才会和谐。
Q
袁老师:我们今天的观众不仅有我们的教授、校友,还有很多中学生,中小学生。面对青少年你会给一条什么样的人生建议?
A
刘通:就像之前我说的,很多人认为折纸只是小朋友做的手工,但只要有这么一个梦想,哪怕像是折纸这样的小手工都可以成就成大事业。所以我认为一个人有梦想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有了很好的梦想,就会有一个好的开始。再加上坚持,就可能会有一个好结果,所以我也希望屏幕前的青少年们一定要有梦想和目标,然后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Q
观众提问:刚刚也提到了,折纸的制造过程基本上没有限制。有着很简单的边界条件,简单的结构、简单的规则就能够创造出很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我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说有没有可能运用计算机来辅助你制作?第二个问题就是,计算机可不可以帮助设计折纸,虽然可能设计出一些无法实现超现实的东西?
A
刘通:其实罗伯特朗先生设计了一个软件,可以大概设计出来一个草图。例如我们举一个动物的例子,我们称它的头为一个分支,腿为另一个分支等等,每个都占不同的比例。如果我想设计一个有6个这样分支的作品,那么在计算机可以很快得设计出来整个这样的一个折痕图。但只是能帮我们把一张相应的纸能给它分出来几个分支。但接下来如何把分支给它折叠出来,计算机可能就无能为力了。
这么一个看似小小的帮助其实也增加了大家对折纸的兴趣,特别是一些折纸艺术的兴趣。万事开头难,只要把分支设计出来,凭借经验也已经可以把它做出来了。这就是计算机给我们艺术带来的好处,是一个变革。
折纸越往后会越复杂。因为折痕会特别多,每增加一道,相应地就会产生更多相交点。之前提到过的一些数学问题就会产生,可能的错误也会不断出现。越复杂的作品每一步都可能有很多错误的可能,所以每一步都需要如履薄冰地去小心翼翼设计。
至于计算机设计,日本的一个艺术家兼数学家也曾经设计过开源的一个软件。它可以帮人做简单的设计并验证简单的图纸是否可以成功折出来。但是如果稍微复杂一些的话预测能力就不够了。
A
汪扬:香港科大的邵逸夫剧院马上就要投入运营。非常期待有机会在香港科大30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中与您再次合作。
A
袁老师:我们还可以邀请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折一只红鸟留在香港科大的展览厅里。未来就是我们就有一个永久的折纸艺术的展览,我们也像挂玫瑰一样挂出来。
Q
袁老师:我看到其实您的主要指它不仅是一个艺术,其实它是有应用价值的。您现在已经应用到汽车的领域,包括航天航空的领域等等,未来您最希望您的折纸跟哪一个领域或者哪一个产业相结合?
A
刘通:因为科技发展太快了,后面有什么更高的可以现在大家想象不到,目前来说我可能会想尝试把折纸艺术和这种虚拟现实的这些艺术,包括新新媒体交互艺术等等进行一个跨界的合作,因为我觉得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可能会和我之前的作品给大家改,给大家带来的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这方面的知识我也还需要去重新去一点点重新去学,然后去重新去感受。
快问快答
第一个问题,除了折纸您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有非常多的爱好,如果有时间我其实还是想睡一会觉,因为每天真的太忙了。
您给您的妻子做过纸玫瑰吗?送过多少个?
送过,说不清了。
有没有帮儿子做过幼儿园手工,尤其是折纸方面的?
前几天地球日的时候,刚用纸做了一件衣服,在上面也贴了很多关于环保的照片,其中有一个海龟被很多的渔网缠上,他看了以后,跟妈妈就说海龟好可怜,因为他身上缠了很多线。我觉得就通过这件作品就在这个孩子小小的心灵对种上了环保的种子。
您读书的时候偏科吗?哪门成绩最好哪能?
理科比较好,文科不太好。
最不擅长做什么事情?
其实我并不怎么太擅长说话,其实我不想找找我更愿意动手事情。
你的偶像是谁?
因为其实偶像我有过好几个偶像,我喜欢Michael Jackson 、张国荣、科比,但都不在了。
在这个世界上最想跟谁见个面?
其实我还是很想跟Erick去见面,因为我只是见过一面,还是很远地见了一下。其实我觉得他对我影响还是非常深远,我想我会从他身上去学习更多。
Q
袁老师:我们《袁老师访谈录》还有一个经典的环节,就是要给我们的观众们推荐一本书,您会推荐什么书?
A
刘通:其实如果大家真的是喜欢折纸的话,我给大家推荐一本罗伯特朗先生的《折纸设计的秘密》,这是一本英文书,书很厚,里面写了大量的罗伯特朗先生怎么样去从事去折纸这个行业,包括怎么样一步一步的从简单到复杂去设计的这么个过程。
除了折纸专业方面的书,另外推荐一本《罗丹艺术论》,罗丹先生和米开朗琪罗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两个雕塑家,然后就像《巴尔扎克》(刘通折纸作品)这些作品给我印象很深一样。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罗丹的作品。
-end-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