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建议给大一新生吗?

作者:程明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995869/answer/14224143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从这么多年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中总结一下。特别适用于理工科热门专业(特别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个人经历。我于2003年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2007年保研(直博)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2年博士毕业去英国牛津做Research Fellow,2014年结束牛津大学工作来南开大学工作。由于国内保研制度的时间约束,我自己的第一届硕士和博士生都是2016年入学,2019年毕业(普博和硕士都是三年制)。所以我的经验主要是对计算机及类似专业有志于从事科研和技术类工作的学生有借鉴意义。

我将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主要分析大家容易踩的坑,着重分析对学生职业发展影响非常大的问题。生活技巧、怎么省钱、怎么不挂科等,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1. 上了一个自己不太理想的专业/大学是不是亏了?

高考及报志愿,有顺利的同学,也有不顺利的。我属于后者。跟自己考前预期差距过大,曾经一度犹豫过是否要复课重考,刚上大学那阵我学习心态不太好。

我是2003年非典那年参加的高考,考试确实发挥的不好。当年在陕西农村,信息非常闭塞,高考前手没摸过计算机,更没上过网。连电话基本上都没用过。按照当时的习惯,高考后估分,然后去西安参加各种咨询活动。但是由于非典,这些活动去不了了,所以只能自己估分之后盲报志愿。各种我不太愿意提及的原因,导致我们班很多同学的估分,特别是相对于一本线的估分都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好在大家其实考的不算太差,十多位同学考上了上交、北航、西交大等。

我自己当时不知道从哪里捡了仅剩一页的招生报,看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报了计算机专业。入学后发现比本专业录取分数线高了大约100分。一度很后悔没有报自己考前想去的大学和专业(那时候喜欢学物理)。大一第一学期心态很差。我最不擅长的政治课也都集中在大一,这些课基本都是刚刚及格。现在依然记着大一第一学期年级排名108(全年级大约430人,过年回家我被调侃梁山好汉)。

大一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2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首先是加入了学校的ACM实验室(主要组织学生们参加ACM/ICPC程序设计比赛)。实验室由了三年总的前,承诺一定会炉里努力学校出资免费提供设备和指导教师,各年级对编程比赛感兴趣、愿意下功夫的同学在一起学习探讨,老师定期会组织一些比赛或分享活动。然后是跟一个学长聊天的时候得到了很多学习方面对我很有帮助的建议和规划。

之后我一方面通过编程竞赛锻炼自己能力,另一方面及时调整自己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好在醒悟的早,后面得加倍努力才能弥补前面的问题,大三结束的时候学分绩排到了年级第3,加上几个竞赛获奖,顺利保研。

时间关系我不详细介绍这段经历了。主要给大一学生一个建议:限制你发展的,永远是你自己,不是学校和专业。这么多年回头看,虽然当时的分数有机会上一些比西电排名好很多的大学,但是也许西电真的是最适合我的。

首先,西电给愿意努力的学生提供了足够好的学习的平台。我参加ACM实验室,不是因为有多么好的编程基础(许多牌子更好大学的ACM实验室选拔时要看),只是因为当时有热情。ACM实验室各种资源是免费的,要求只有一条,既然来,就要好好学习,除了平时一周7天的课余时间,寒暑假大部分时间也都得投入进去(我家距离学校不到100公里,大学四年每年回家时间总和都不超过3周)。在实验室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机位,也遇到了一大批各个年级的优秀学长,教给我们编程、算法、怎么规划自己的学习...

其次,毫无基础的我,学习的自信心没有收到打击。由于环境因素,我基本上没有一点计算机基础。大一上机的时候还闹出过不会开机的笑话。当时还是CRT显示器,很像家里的电视。我还以为按一下显示器的开关按钮就能开机。结果按了没法应,去找老师,后来才知道还要开主机。大一学着用键盘打字也花了一段时间。

回想起来,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虽然基础课不错,但是毕竟选了一个自己完全没有基础的专业。如果去一个同学们基础都很强的学校,学习的信心很容易被打击。这样的例子我后来见了很多。在清华当助教期间,我就遇到过一个挂了很多科的某市高考状元,对自己自暴自弃,成天沉迷游戏,不催促不愿意来上课。后来我找那个学生聊了一下午,之后他学习态度好很多,课程也逐渐赶上来了。其实那个学生基础很好,只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自己原来的优越感都没了,周围人都比自己强,心里很失落,有很长一段时间用沉迷游戏来对抗自己心里的失落。有时候我也搞不清楚是现有成就感,还是现有兴趣。但是很少看到没有兴趣的成就感,也很少看到没有成就感的兴趣。

在西电学习期间,学校给我们创造了很多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我很庆幸自己当时选了西电,选了计算机专业,而不是排名更高的学校,或者其他专业。

2. 高中很辛苦,大学该放松了?

现在有不少高中老师为了鼓励高中生超负荷学习,总是说熬过高考,上一个好大学,就有很好的未来,上了大学就可以好好地放松了。好像大学就是一个终点。这是一个致命的误区。正如之前分析的。对你事业发展影响很大的,不是上了那个学校,而是上大学后自己的心态和学习状态。高考的独木桥固然很重要,但是走过之后,你到达的远远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上大学之前,几乎所有同学(竞争者)都冲劲十足的去准备高考,去竞争那些非常稀缺和有限的资源(大学名额)。由于名额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人即使非常努力,也难以如愿。很多时候,是事倍功半。上大学之后,各个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发展空间,资源总量多出了几十甚至上百倍。但是同龄竞争者的竞争意识明显淡多了。几乎所有想去争取资源的同学,都不难如愿以偿。很可惜,在这事半功倍,最适合努力的时候,很多同学并不珍惜。

我喜欢给大一的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不要以为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大学本就是一场赛跑,赛跑的结果不但关系到面子,更关系到自己职业的发展,对一个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一次运动比赛。大家往往对有明确起点与终点的比赛更重视。对于大学的学习,开始的时候没有发令枪提醒。终点也不尽相同,赛程也有点过长。以至于每年都有很多兔子在赛跑的过程中睡着。仔细想想,我们身边做得好的,不见得是多么“聪明”的,但经常是特别明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特别有恒心有毅力那种人。

好的机会总是稀缺的。高中阶段,几乎所有竞争者都用尽气力在拼,付出很多努力,但很难超过别人。大学阶段,我们得到了数百倍的好机会,有意识去竞争的对手确很少,如果不能珍惜的话实在很可惜。

3. 为啥我们的大学学风整体不如国外?

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国内大学的整体学风不如国外。特别是到了大三大四,如果老师不点名的话,逃课率会非常高。不少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读书。我个人觉得背后有2个重要原因。

第一,书非借不能读也,太容易的机会总是很难珍惜。与欧美国家动辄每年折合人民币20-30万的读大学最低成本相比,国内的大学可以认为是免费的。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某学霸拿到欧美著名大学100万左右的奖学金。但很少有人知道,100万左右的这个全额奖学金,基本上是当地读书的基本成本。除去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的伙食费,这些钱基本不剩多少。对于那些没有奖学金的大多数欧美大学学生来说,上大学都是要跟银行贷款的。试想一下,如果让我们的大学生每人背100万的贷款才能读大学,毕业后要尽快还掉这些贷款的话,会是一种怎样的学风。

第二,被约束的太久了,不习惯自己做决定。大学以前,很多家长和中小学老师对学生的控制欲非常强。以至于很多高中生几乎每天十多个小时中,每个小时做什么都被限定了。高考之前周围的老师和家长长期保持一种高压状态。学生的很多学习动力来源于家长和老师。上了大学之后,老师也不整天盯着学生了,家长更是在千里之外。在这种突然失去约束的时候,自觉程度不高的学生就很难让自己保持理性的思考和规划。学生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大学老师也不可能每天盯着每一位学生。这时候学生的自身动力就成了前进过程中几乎唯一动力。如果自身动力不足,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为啥好大学的热门专业几乎不招考研的学生?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很多985大学研究生招生几乎不招考研的学生。主要原因是保研的学生整体水平要显著高于考研的学生。

对于大学前三年学分绩排名靠前的学生(有的学校是前10%,有的是20%,不尽相同),通常都有保研的资格。有了这个资格,就可以联系自己感兴趣的学校、专业、和导师。经过一些简单的考核(面试为主)之后,如果对方学校和导师愿意招生,就可以在教育部系统中确认保研。我的经验是,如果大一就想保研,并且非常认真的准备,几乎很难失去保研的机会。保研的学生通常大三下学期就开始联系导师,大四上学期刚开始就在教育部系统中确认了(每年9、10月份)。

考研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没有拿到保研资格的。大多数是前几年没有意识到需要认真学习,准备保研的学生。其中不少学生是到了快要毕业了,才想到下一步不想直接工作,想读研究生。从时间点上来看,考研通常是大四上学期结束进行。距离保研结束已经好几个月了。

从导师的角度来看,保研学生一方面基础较好。另一方面,学习的自驱动力比较足。此外,要想保研中表现好,除了课程成绩,动手能力强也是很多研究组的要求(例如我们课题组研究生招生就有很多编程方面的严格考核https://mmcheng.net/recruit/)。相对而言,考研的考核范围小多了。最后一年针对考试内容进行突击,有时候也能有不错的成绩。动手能力方面,通常保研的学生也表现更好。

基于保研学生通常学习基础更好,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明显更强的经验,学校和导师通常更愿意招保研的学生。因而,大部分学校在保研阶段尽可能多的用掉招生名额。但是限于教育部的一些规定,每个专业都得有考研的名额。因此,不少高校热门专业,不论招生总规模多大,一个专业只有1个考研名额,其余都是保研名额。但是,大部分热门的专业和比较热门的实验室,都在保研阶段招满了。如果想读研,建议大一就开始准备。建议所有考研的学生,考之前都打听清楚。我遇到过好几个准备了很久准备考研的学生,问他们目标专业今年招几个人,他们居然说不知道。有时候可以考虑一些不是过于热门的专业和实验室先进去,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

前几年看过一个帖子,说某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录取分数多么低如何如何。每年只有一个名额的情况下,录取分数线随机性很大,不用对某一年的具体数字太认真。

5. 为什么要多跟比自己年长的人取经?

人生的各个阶段回过头去看,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如果。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大部分人都会做的更好。如果大一就知道怎么准备保研,几乎一定能够去自己理想的地方读研。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有一个比我们年长的人给我们一些好的建议,往往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我有一个硕士生。大一的时候去参加老乡会。有一个学长很“热心”的给他了一个建议,大学随便玩,很难挂科,都能拿到毕业证。结果大一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这个“热心”的学长心里,“不挂科”、“毕业证”是他上大学的主要目的。诚然,各种因素制约,国内大学很难约束不愿意好好学习的学生,确实比较随便就能毕业。

好在这个学生很快碰到了另外一个三观很正的学长,进行了很多交流,之后他知道了自己该往哪里努力。后来他顺利保研,大四就发表了自己第一作者的人工智能顶级会议AAAI论文,研究生期间也有很多非常不多的研究成果。这个学生今年硕士毕业,去阿里巴巴工作了,年薪60多万(杭州市为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提供150万的安家费)。前几天我去杭出差碰到他,他自己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很满意。

这里我也不长篇介绍了。简单总结一下我的经验,多跟不同年龄段的长辈多取经,通常很有帮助。比你大1-2岁的学长,可以帮你为未来1-2年的发展指明方向或提出好的建议。比你大10岁的人,可以为你长期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建议。务必要注意跟谁交流。当碰到2个人给你完全不同的建议的学长时,你可以想想你自己想要达到这两个人之中的那个人那种状态,进而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选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