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音频功放芯片有:友达、能芯、华晶、禾润、智浦欣、昱盛、芯龙等。
技术发展趋势
市场应用与国产替代
-
数字功放取代模拟功放
- 数字功放(D类)因高效率(80%以上)、低发热和小体积成为主流,尤其适用于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等场景。
- 深圳能芯的数字智能D类芯片集成算法,实现大音量、低噪声和防破音功能,技术指标接近国际水平。
-
DSP与智能化集成
- 内置DSP的功放芯片(如韩国NF多通道DSP IC)支持音频信号精细处理,提升音质动态范围和信噪比。
- 蓝牙5.0/6.0芯片(如BP1048B2)结合DSP内核,推动无线音频传输的高保真化。
-
功率与能效提升
- 国产芯片功率覆盖广泛,从便携设备的3W(如PAM8403)到家庭影院的100W(如iML6603),满足多样化需求。
- G类、H类功放通过动态电源管理进一步降低功耗,适用于车载等高功率场景。
-
智能手机与智能设备
- 音频功放芯片单机用量1-2颗,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4亿台,拉动芯片需求。华为、小米等厂商的国产替代策略加速了本土芯片渗透。
-
智能家居与影音设备
- 智能音箱(年销量超3600万台)和家庭影院推动D类功放需求,国产芯片在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上具备优势。
-
挑战与机遇
- 竞争格局:海外厂商(Cirrus Logic、TI、Maxim)仍主导高端市场,但国产份额持续提升。2020年艾为在全球智能手机音频芯片市场占比约6.6%。
- 国产化率:政策扶持与研发投入推动国产化率提升,预计未来技术突破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