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终总结
翻看空间上次总结还是16年中,转眼已过去一年半。
在17年的最后一天,我决定写这份总结,总结一下这一年的经历、收获以及遗憾。
这是17年开始时发的说说,过去的17年对于我来说,确实是相当神奇的一年。
-
17年,我的CSDN访问量从刚过万,迅速增长到近十万。期间也多次被推荐到首页,收录到知识库:
-
17年,我摸了从FPGA硬件底层到系统到DSL,在年末时又粗略过了
Node.js+React+ MongoDB
。 -
17年,保持了成绩年级第一,认识了很多很好很好的教授。
-
17年,终于没有被体测所害,拿到了第一个国奖。
-
17年,在出国与保研中,我选择了去上交ipads实验室直博。
-
17年,遇到了很多好电影,好游戏,终于逛了逛生活了三年的长沙。
2017的重大决定
2017年做出的影响最为重大的决定莫过于选择去上交ipads实验室直博。
年初时还在纠结到底是出国还是保研。大二时总觉得还很远,一直没有准备托福,转眼就到了大三下。寒假时报了新东方,终究没赶上二月的托福考试。心想着六月夏令营去国内的实验室都看看,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七月再刷托福刷GRE也无妨。
所幸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实验室,未来的五年有了着落。
ipads实验室一角:
上半年除了纠结到底该出国还是保研,我对于未来短时间内从事的方向同样也摇摆不定。经过大一大二的积累,我对于很多方向都很有兴趣,并都实现了一些小玩意。从这中间挑一个不是很冷门,自己又喜欢,刚好也有合适去向实验室的时候,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上半年一直在研究FPGA相关的东西,再加上兴趣指向了系统,体系结构这一块,在选择实验室时范围就定在了这一领域。
至于为什么选择继续深造,从事研究工作:现在的我依旧很喜欢能够静下来,踏踏实实地研究一个东西,但愿未来的我依旧如此。
2017的遗憾
17年最主要的遗憾是没有杀托,推考一次,取消一次,还是没能在年内干掉托福。18年有两块空余的时间,但愿能够利用这个时间完成杀托。
2017 Time Line
一月&二月,托福
一月二月,抽出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杀托。之前学长都说一个月可以搞定,结果报了二月的托福,一月中旬才去新东方。眼看着就要到考试了,作文还憋不出来。只得将考试推迟到六月。谁知六月夏令营又和托福冲突,最终只能取消考试。一直没能杀托,算是17年的一大遗憾了。当然刷了一寒假托福后,六月的六级裸考592也算是有点作用了。
三月,SIT,FPGA示波器
三月,SIT答辩。自16年11月初步实现了FPGA软核与示波器系统框架后,板子便丢在架子上堆灰。猛然发现需要结题时,已只剩下短短半个月时间。幸亏开学课比较少,那段时间除去上课的时间要么就在方姐姐的实验室连着信号发生器测信号存储模块,要么就在寝室怼系统,总算是在结题之前顺利收工。
综测算分时才得知居然得了一等奖,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四月,实验室,FPGA加速,还是FPGA?
由于SIT积累的Nios ii/FPGA
异构开发经验,跟随泽宇大神的步伐,稀里糊涂地进了肖老师的辅助驾驶开发组。说起来非常对不起肖老师,由于大三繁重的专业课,实际上我的工作并没有为项目带来什么实际成果,更多是自己的探索。由于国内对于FPGA加速算法没有很多资料,很多东西都必须自己造轮子(后来发现Xilinx的HLS时已经晚了)。本着熟悉FPGA的硬件设计以及中间抽空赶上的Verilog
基础,进了大坑。
也正是因此,有了第一篇首页推荐的博文,由于国内对于这一块的资料非常少,也同时被收录进了知识库。
五月,投简历,投简历,FPGA?
五月初,合大流投了各种大公司的软件实习,面试时问项目居然满脑子都是FPGA,暗搓搓想难道FPGA 就是我的归属了??
再次思考这个问题时就到了投各种夏令营简历的时候了,大体上想做和系统相关的,逛各种实验室网站的时候果然下意识找他们有木有做FPGA的。最终报了浙大上交清华和南大的夏令营,本来没打算去南大,但听说南大提供四星级酒店,去南京玩一趟不美滋滋。
浙大夏令营不同于其他夏令营只是简单的考试面试,浙大要求到学校进行一个月的围绕一个课题的实习。而想去的实验室刚好是做FPGA/VGA显示这块的,要求用FPGA外接VGA写一个简单游戏。看到这个题目就兴奋了,刚好是这半年一直玩的FPGA,就花了两天动手写了一个Nios II软核通用的VGA控制器,显存和针对Nios II驱动,心想着这不光游戏了,想显示啥都能搬上来。
再次,整理的博客被推荐到首页,还是美滋滋的。
六月,夏令营,见世面,SeeU FPGA
六月,各个夏令营结果出来了。出乎意料的是全部的初刷都过了,除了,本来打算去玩的南大 … 大概之前的小心思被看破了
直到拿到名额,看各种公众号、攻略,才知道各位大佬都提前一年开始做各种准备(给各位大佬递茶)。对于这种上半年完全沉浸在FPGA中的孩子要短时间准备去刷OJ,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最终只有两周的准备时间,心想着随缘,大不了七月八月奋战托福GRE,刷完去美国了。
夏令营的途中也算历经坎坷,刚好遇上大雨高铁全国停运,先从高速回武汉,然后再搭高铁才赶去北京。早上五点的高铁,到了清华就准备上机考试,想想就刺激。
大概之前三年都大多待在学校,没有出去和别的学校同学进行交流。夏令营给我的感觉有如在乡下过了三年,终于进城见世面。很兴奋能够发现有这么多真正对计算机感兴趣,有想法,也很有能力的同学(很遗憾,大学期间在学校并没有体会到这种氛围)。
再三斟酌,最终选择了上交ipads
实验室直博,暂时告别了FPGA。
七月,巩固基础,各种lab
七月,由于爸爸手术拒了浙大的实习,在手术间隙重读CSAPP。再次感慨CSAPP实验设计兼具有趣与教学意义。于是又一次首页推荐:
爸爸的手术虽然分了很多次,但是进行的还算顺利。
八月&九月,MOS
刷完CSAPP,便开始了MIT6.828的JOS。虽然做完过大二OS课配套的清华的ucore(也是JOS改的),但是课程原因跳着做以及时间限制,没有逐行理解吃透。八月期望能够用空闲时间完整吃透过一遍MIT的JOS。然而事实证明跟着实验做总还是感觉不踏实的,虽然二十多天做完了MIT的lab,也写了一些challenge,但是感觉还是没有完完全全摸透。总是跟着lab指引走,而不是自己get my hands dirty。
九月初,决定在基本写完的JOS上弄点好玩的内容。先是把CSAPP写的shell搬到了JOS,再又把六月上交读的论文在JOS上实现,但还总觉得意犹未尽。想到之前陈老师说有位学长有打算把ucore接一个GUI,但是一直没有后文,最终决定给JOS写一个轻量级的GUI。
眼看着就要开学,好在经过一周奋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轻量级的GUI框架接入JOS: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浪,刷论文
终于迎来的大四,终于有时间补完想看的剧,学各种想学的东西,玩了想玩的游戏,也终于逛了逛长沙。
17下半年的好电影多的数不清,coco,黑暗时刻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有一周去了两次电影院?。比 V for Vendetta讨论的更加深入的 Mr. Robot:
从今年的TGA的评选结果来看,2017年无疑是任天堂爆发的一年。作为任豚,再加上非常庆幸大四事情并不算太多,得以有机会一一品味这些大作。四月的塞尔达,五月的马车重制版,六月的splatoon 2
,十月的马里奥以及十二月的异度之刃。秒天秒地的塞尔达:
大学前三年的周末大部分都在图书馆度过的,长沙基本除了五一广场与岳麓山就没有去过其他地方了。于是花了几个周末,和室友转了高大上的梅溪湖商圈,去了人挤人的省博,还爬了很多次岳麓山。
当然除了浪,这三个月大致刷完了prefbook
,学了Spark
、Green-Marl
、Halide
,还有正在刷的设计模式。
年末时趁着分布式数据库刚学完MongoDB
,过了一遍Node.JS
与React
,写了一个社交网络:
也终于有机会,把我踩的一些坑分享给学弟学妹:
2017的思考
下半年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反思大学这几年是否有做的不足的地方。
第一个问题是 技术是一切吗?
大学刚来的时候一直听工作学长说,程序猿这个领域,技术氛围很浓厚。很多公司都崇尚技术。大学前三年也确实把技术放在很高的位置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觉得除了技术,还有太多的东西。漂亮的女孩总能得到面试官的青睐,这也并不是什么投机取巧。除了技术,不得不承认,我需要关注的东西依旧很多。
第二个问题是 广度
由于大四事情比较少,有时会闲下来。这时候思考自己除了比较喜欢敲代码,偶尔玩玩游戏,看看电影,并没有什么其他能够调节的兴趣了。再加上玩的游戏都是在国内比较小众,能够和同学聊得上的话题寥寥可数。广度其实除了技术上的广度,还有生活上的广度。而我的其他兴趣在哪,希望18年能找到一点思路。
第三个问题是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一时,我还没拿过第一,在高中时成绩也平平无奇,我想着就是追赶那些大神,成为和那些大神一样的人。
大二时,加上专业课终于得到了第一。虽然说是第一,但是有些科目仍然才80多,而且感觉还是没有吃透,于是我想着在扩展我的技术上的广度的同时,把核心课都吃透,成为一个“学霸”。
大三时,所有课都上了90,考试也变得没什么挑战。才发现我成了别的同学口中的大神,而我却不知道大神该是什么样的… 这时才正真思考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大气,从容
17年,经过思考,我希望我能够成为这样一个人。做事时认真,办事时大气,遇事时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