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复习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1

这篇博客主要介绍了软件工程中的过程模型和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V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增量模型。强调了在不同需求场景下选择合适模型的重要性,如用户需求不明确时的原型化方法,以及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五个级别。此外,还提及了极限编程(XP)、水晶法、并列争球法和自适应软件开发等敏捷方法,以及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构成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应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最近又开了两门课,对卢超老师的大数据课很期待呀!!!

软考复习

软件过程模型

对于较大型软件系统的需求往往难以在前期确定,所以瀑布类型最不适合(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型难以适应变化的需求)-------常见的开发模型有: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喷泉模型。


关于增量模型的特点:

1.不必等到整个系统开发完成后就可以使用

2.可以使用较早的增量构件作为原型,从而获得稍后的增量构件需求

3.优先级最高的服务先交付,这样最重要的业务接收最多的测试

4.在利用增量模型进行开发时,如何进行模块的划分往往是难点所在,而不是这种模型的优点


用户需求不清晰且经常发生变化,但系统规模并不大时采用原型化方法最合适

数据处理领域的不太复杂的软件,适用于结构化方法进行开发。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基础知识

瀑布模型将开发阶段描述为从一个阶段瀑布般转换到另一个阶段的过程,这种方法是一种理想的开发模式,缺乏灵活性,特别是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晰或不准确的问题

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变种,它说明测试活动是如何与分析和设计相联系的

原型模型(快速原型化模型)中,开发人员快速地构建整个系统或则系统的一部分以理解或澄清问题,从初始的原型逐步演化为最终软件产品,特别适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适于商业产品的开发

螺旋模型将开发活动和风险控制管理结合起来,以减小风险(风险评估是螺旋模型的重要特点

喷泉模型开发过程模型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适用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该模型克服了瀑布模型不支持软件重用和多项开发活动集成的局限性;“喷泉”一词本身体现了迭代和无间隙特性,迭代意味着常常需要重复多次,不断的完善软件系统;无间隙是指在开发活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

增量模型是一种阶段化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在该过程模型中,客户提出系统需求,并指出哪些需求是最重要的,优先级最高的服务首先交付,然后依次将其他构件集成起来,这意味着最重要的服务将接收最多的测试。

在这几种开发过程模型中,原型模型不适宜大规模软件的开发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指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该模型按照软件过程的不同成熟度划分了5个等级,1级被认为成熟度最低,5级则被认为成熟度最高

级别1为初始级,特点是混乱而不可预测;

级别2为重复级,特点是项目得到管理监控和跟踪,有稳定的策划和产品基线

级别3为确定级级别,通过软件过程的定义和制度化确保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级别4为管理级,特点是产品质量得到策划,软件过程基于度量的跟踪

级别5为优化级,特点是持续的过程能力改造


一般来说,采用更成熟的软件过程模型,往往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1997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将已有的几个CMM模型结合在一起,构造成“集成模型”即CMMI


UP(统一过程)模型是一种以用例和风险为驱动,以架构为中心,迭代并且增量的开发过程,有UML方法和工具支持

UP过程定义了五个阶段:起始阶段,精化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