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论中Dijkstra算法的一些个人理解

迪杰斯特拉自己也不知道重新复习过多少次了,借着刷题的机会总结一下基础的知识点和思路;

一、算法的基本思路:

Dijkstra目的是求最短路径的一个算法,在借助更新权值数组的手段,来进行n次迭代,使得借助权值数组的更新来逐步生成和寻找一个最短路径。

其大体的思路如下:

如上图所示(图片转载)。对于算法主体,我们有n次迭代,每次迭代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就是更新权值数组。

更新权值数组的意思,就是寻找一条新的最短路径来代替原有的路径。如图所示,假如从V5出发,我们可以看到,V5到V6的距离是60,但是如果从V5->V4->V6,距离只有30。权值数组中保留着每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对应的距离,此次迭代,就可以选择V5->V4->V6的路径,而不在选择直达V6,距离也就从60变成了30;

二、具体的代码实现:

邻接链表和矩阵存储都大同小异: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dio.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strin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std::vector;
const int MAXV=1000;
const int INF=1000000000;
struct Node{
    int v,dis;
};
vector<Node>Adj[MAXV];//图的存储
int d[MAXV];//储存点的距离
bool vis[MAXV]={false};//访问判定
void Dijkstra(int s){
    fill(d,d+MAXV,INF);//距离初始化;
    d[s]=0;//开始访问的点;
    for(int i=0;i<n;i++){
        int u=-1,MIN=INF;
        for(int j=0;j<n;j++){
            if(vis[j]==false&&d[j]<MIN){
                //目的是找到邻近中距离最小的相邻点;
                u=j;
                MIN=d[j];
            }
        }
        if(u==-1)
            return;
        vis[u]=true;
        for(int v=0;v<n;v++){
            //进行d[v]的优化;
            if(vis[v]==false&&d[u]+Adj[u][j].dis<d[v]){
                d[v]=d[u]+Adj[u][j].dis;
            }
        }
    }
}
int main(){
    system("pause");
}

 

 

三、相关的思考:

其一:其实在看到这个算法的时候,记忆有点模糊,忘了当初大二初学的时候是怎么求点到点的最短路径的,貌似是直接保存枚举。但是这次看书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通过保存前驱节点来进行路径存取。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从到达点向前递归访问前一个节点,从而生成出整个路径。这一点刷题的文章会反思一下;

其二:重复同权值路径的抉择,这里书上给了三种情况,也就是利用额外的题目信息给予判定,这里没遇到特定的题也就先不做展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