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一、初识

·创业公司一般的发展路径都是产品成功,然后升级到多产品系列和平台阶段,所以任何一个主管都要有产品思维,产品思维本质就是满足用户需求。

·互联网时代,战略降至一维,回归产品。

·项目经理是把已经提出的问题完成,需要的是执行、计划和控制能力。产品经理是任务的提出者,更需要创造力,也应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从先重技术、抓生产销售、到重产品、抓创业设计、再到重运营、抓市场营销的过程。

·产品经理的思维是“先搞清问题,后选择方法”。

·要做好产品经理,就必须要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热爱生活、完美主义、善于沟通、自我激励、勇于尝试、不断学习。

·产品经理的潜力:激情(意愿)、学习能力。意愿指的是做过什么,表现在哪里?学习能力指的是通过学习能达到什么水平。

·产品经理工作方向:
1、产品架构:定义和规划产品,确定产品的定位、规划、把握产品的节奏,对产品进行宏观把控,对经验要求高。
2、产品设计:负责产品细节设计。2C的产品,需要和交互设计紧密结合,注重用户体验;对于海量用户的产品,细节设计会有很大价值。2B的产品,主要是业务逻辑、流程、规划的设计。
3、产品管理:狭义的管理,偏资源协调、跟进实施和团队建设,负责把产品做出来。
4、产品运营:负责产品的大运营,解决产品“有人用”的问题,建立产品与用户的通路,负责营销推广。

二、产品关键词与分类

产品: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某个指目标明确;问题指用户、需求、场景;东西:解决方案、产品分类。

某个:没有一个产品可以面向所有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问题:用户——谁的问题。
需求——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是浅层需求(欲望)还是深层需求(人性)?
场景——何时?何地?何种条件?

东西:解决方案。产品、功能、特性、流程、服务都可以所做东西的范畴。

产品分类:
1、用户关系—— 单点:一个用户使用,启动简单,但不能形成网络效应。
单边:一群用户使用,靠吸引用户形成网络效应。
多边:一般为平台型产品,壁垒最高。

2、用户需求——
工具:解决单点问题。产品逻辑用户要解决某个问题——工具——达成。
内容:价值观过滤器。产品逻辑主动(搜索、订阅)或被动(推送、推荐)——接触内容——消费内容——消费后行为(评论、打赏、分享),内容作为一种产品,既需要能迅速吸引注意力的有趣表象,也需要能提供真正价值、长期沉淀用户的有用内核。
社交:彼此相互吸引。产品逻辑做一个工具获取用户——建立社区留住用户——电商、付费、广告套现。优势是用户粘性较高,劣势是离钱太远。社交产品从多维度可分熟人、陌生人;文字、语音、图片、短视频;地域、同学、爱好。
交易:做生意卖东西。一手抓供给,一手抓需求,两手都要硬。
平台:复杂的综合体。满足多种角色的产品形态,也称“生态”。
游戏:打造平行世界。一切介可包容,真实世界的副本。

3、用户类型—— 企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工作与生活、男人与女人。

4、产品形态—— BS结构: 用户借助浏览器来应用,研发团队只需在服务端更改、升级 即可。优势是迅速,跨多种操作系统,试错成本低。CS结构: 用户需要下载客户端,还会有个服务端,产品出了问题经常需要修改客户端,有时产品到达5.0,用户还在用2.0版本。软硬结合:除了软件部分,还要硬件实体。手环、智能家居。大实体 :有软硬件还有服务。

5、还有行业分类角度,盈利模式角度(前向消费、后向消费),关键资源角度(资本驱动、技术驱动、产品体验、运营服务、垄断资源),行业成熟度角度。

三、概念:提出与筛选

·产品概念提出的五个关键因素:
(1)核心用户:产品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用户是谁,表达为一个抽象的人群。
(2)刚性需求:他们最痛的痛点是什么。需求——真实、刚需、高频。
(3)典型场景:这些痛点最常在怎样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中体现。
(4)产品概念:用什么方案解决,用一句话来形容你的解决方案。
(5)竞争优势:相对于已有方案,有什么突出优势。

·产品概念的筛选:
(1)内部——能力:人(团队)、财(资源)、物(能力);意愿:使命感、愿景、价值观。
(2)外部——价值宏观:行业发展,商业价值; 价值微观:实用性、性价比。
成本宏观:大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成本微观:行业环境,替代品、供应商、购买者支付能力。

四、需求:采集与用户研究

·需求直接采集:效率低,准确性高。用户访谈、调查问卷、可用性测试、数据分析。
搞清用户是否在真实场景?是否与产品发生交互?
需求间接采集:效率高,准确性低。第三方机构提供,搜索引擎。
全员参与采集,产品经理处理。

·需求三种深度
——观点与行为: 用户怎么说,怎么做?
——目标与动机: 用户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人性与价值观:本我(安全与生理)、自我(尊重与社交)、超我(自我实现与认知审美)

·用户研究的三阶段——用户是抽象群体 :产品概念阶段,假想的用户。
用户是具象群体 :需求采集阶段,接触的真实用户。
用户又是抽象群体:整理采集阶段,定义的用户人物形象。

五、转化:需求分析

·需求与Y模型——(1)是用户需求场景,需求第一种深度观点与行为。这个阶段的主要问
题是who(用户)、what(需求)、where/when(场景)。
(2)是产品需求,需求第二种深度用户需求的目标与动机。
(3)是产品功能,要回答which(选择哪种方案与功能)、how many(一次多少功能、迭代周期、MVP把控)。
(4)是人性需求,需求的第三种深度,需求的本质。

六、功能:细化与打包

·功能的价值判断
广度(中期侧重点):潜在用户数——单用户价值(ARPU)
频度(后期侧重点):需求频次——单次复杂度
强度(初期侧重点):刚需——可替代性、紧急程度、持续时间

·最小可行产品(MVP)——
不同功能不同对策:基础功能必做,要留足资源。
先实现个别低成本亮点。
对于期望功能,先做性价比高的。
无差别功能无需做,低成本验证出来即可。
反向功能,权衡各方利弊后再决定。

七、执行:立项组队与研发生产

·从想清楚到做出来: 概念提出——概念筛选——需求采集——需求转化——功能细化——功能打包——立项评审——概念提出,改进不断循环

·原型验证NPS(净推荐值)—— 直接了当地问用户会不会把产品推荐给您的朋友?然后让用户从0-10的推荐程度打分,9-10分为推荐者,7-8分为被动者,0-6分为批评者,根据推荐者和批评者的人数计算NPS净值,50%以上就是比较理想的。

·立项——关于人: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价值感、内驱力、自激励。 关于物:PRD产品需求文档,MRD市场需求文档(why、what、how)

·组队——团队建设:非工作时间与非工作地点更利于沟通(为什么来这个团队?一年后的收获底线?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项目失败的可能原因?)

与技术人员沟通忌讳:实施之前,不说清楚需求、不去想功能细节、帮技术评估工作量、逼着技术团队承诺。实施之中,做了一半改需求,开发过程中消失,过度关心细节。产品发布后,发布后无反馈、任务无节奏感、优柔寡断、报喜不报忧、不关注他人的成长。

八、成长:规划与迭代

·提升规划能力——让产品团队每个人做一份自己的产品规划,规划周期为三个月,每个人 轮讲,主持人在白板上记录大家发言,发言后统一回复和讨论,会后优化及存档。如果团队过于温和,可适当的设立最佳评论员和最差评论员加以刺激。

·敏捷开发十二条原则:
(1)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及早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使客户满意。
(2)欣然面对需求变化,即使在开发后期也一样。善于掌控变化,帮助客户获得竞争优势。
(3)经常地交付可工作的软件,相隔几星期或一两个月,倾向于采取较短的周期。
(4)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相互合作,项目中的每一天都不例外。
(5)激发个体的斗志,以他们为核心搭建项目。提供他们所需的环境和支持,相信他们能够达成目标。
(6)不论团队内外,传递信息效果最好效率也最高的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
(7)可工作的软件是进度的首要度量标准。
(8)敏捷过程倡导可持续开发。责任人、开发人员和用户要能够共同维持其步调稳定延续。
(9)对技术精益求精,对设计不断完善,将提高敏捷能力。
(10)以简洁为本,极力减少不必要工作量。
(11)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出自于自组织的团队。
(12)团队定期地反思如何能提高成效,并依此调整团队的行为。

九、运营:先验证再扩张

·运营活动以用户为中心来说话,相对以我的产品来说,更能拉近感情

·运营——内容运营:通过连接用户与其匹配的内容,促进用户的下一步行动。
活动运营:策划活动是为了达成背后的运营目的。
用户运营:用户在哪?怎么维持用户?怎么高效地运营?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