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实施

(一)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即1G,是thefirstgeneration的缩写)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TACS,其传输速率为2.4kbps,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如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高速数据业务、制式太多且互不兼容、保密性差、易被盗听和盗号、设备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所以,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2O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产物已经完成了任务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即2G,是thesecondgeneration的缩写)移动通信系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技术,它能够提供9.6-28.8kbps的传输速率。全球主要采用GSM和CDMA两种制式,我国采用主要是GSM这一标准,主要提供数字化的语音业务级低速数据化业务,克服了模拟系统的弱点。和第一代模拟移动蜂窝移动系统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丰富的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以进行省内外漫游。但因为采用的制式不同,移动标准还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还无法进行全球漫游,虽然第二代比第一代有更大的带宽,但带宽还是很有限,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还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三)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和通信量的激增,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有大的系统容量,还要能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有效传输。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根本不能满足这样的通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第三代

(即3c,是thethirdgeneration的缩写)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国际上统称为IMT一2000,是国际电信联盟(1TU)在1985年提出的工作在2000MHz频段的系统。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相比,第三代的最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

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

4G也称为广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超过2Mb/s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对高速移动用户能提供150Mb/s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并首次实现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它包括广带无线固定接入、广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广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基于地面和卫星系统).是集多种无线技术和无线LAN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系统.也是宽带lP接入系统.在这个系统上.移动用户可以实现全球无缝漫游.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利用率.满足高速率、大容量的业务需求.同时克服高速数据在无线信道下的多径衰落和多径干扰等众多优势。

三、4G的关键技术

1.OFDM技术。它实际上是多载波调制MCM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将待传输的高速串行数据经串/并变换,变成在N个子信道上并行传输的低速数据流,再用N个相互正交的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叠加一起发送。接收端用相干载波进行相干接收,再经并/串变换恢复为原高速数据。

2.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MIMO系统采用空时处理技术进行信号处理,在丰富的散射环境下,空分复用MIMO系统(如BLAST结构)可以获得与天线数成正比的容量增长,从而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增加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当散射程度欠佳时,会引起信道间的空间相关,尤其在室外环境下,由于基站的天线较高,从而角度扩展较小,其空间相关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MIMO不可能获得所期望的数据传输速率。

3.切换技术。切换技术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小区之间跨越和在不同频率之间通信以及在信号质量降低时如何选择信道。它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通信的基础。主要划分为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硬切换发生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不同系统之间。第4代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正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过一个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新技术。通过下载不同的软件程序,在硬件平台上可实现不同功能,用以实现在不同系统中利用单一的终端进行漫游,它是解决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中工作的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要涉及数字信号处理硬(DigitalSignalProcessHardware,DSPH)、现场可编程器件(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等。

5.IPv6协议技术。3G网络采用的主要是蜂窝组网,而4G系统将是一个基于全lP的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接入系统和通信网络之间的无缝连。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为广泛的业务,使运营商管理更加方便、灵活,4G中将取代现有的IPv4协议,采用全分组方式传送数据的IPv6协议。

四、发展趋势

目前,4G移动通信还只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具体的设备和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型,后续的软件开发还没有启动。这都会给4G的发展带来很多难题,有待人们深入研究。但未来移动通信必将具有文中描述的这些基本特征:高速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完全集中的服务。无所不在的移动接入,高智能的多样化的用户设备。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会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使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重阳.数字移动通信技术[M].西安:江西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唐兴.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J].江西通信科技,2008(2).

[3]张献英.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浅析[J].数字通信世界,2008(6).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接入带宽迅速提升,以适应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视频、语音等高质量的信息传输与服务。目前常用的宽带接入方式有电话拨号(即XDSL)方式、有线电视线路(CableModem)方式、双绞线以太网方式,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力线通信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宽带接入技术,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力线通信简称PLC(PowerLineCommunication0)是利用配电网低压线路传输多媒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在发送时利用GMSK(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或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把载有高频信息的高频加载于电流,然后再电力线上传输,在接收端先经过滤波器将调制信号取出,再经过解调,就可得到原通信信号,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实现信息传递。类似的电力线通技术信早已有所应用,电力系统中在中高压输电网(35千伏以上)上通过电力载波机利用较低的频率以较低速率传送远动数据或话音,就是电力线通信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PLC接入设备分局段设备和用户端PLC调制解调器。局段负责与内部PLC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连接。在通信时来自用户的数据进入调制解调器后,通过用户配电线路传输到局端设备,局端设备将信号解调出来,再转到外部的Internet。该技术不需要重新布线,在现有低压配电线路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的承载。终端用户只需插上电源插座即可实现因特网接入,电视接收、打电话等。同样电力线通信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对于重要场所的监控和保护,一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现在只需利用电源线,用极低的代价更新原有监控设备即可实现实时远程监控。目前电力系统抄表,基本上主要依靠人工抄表完成。人工抄表的准确性、同步性难以保证。同时由于抄表地点分散,表记数量众多,所以抄表的工作量巨大。基于电力线路载波(PLC)通信方式的自动抄表装置,由于不需要重铺设通信信道,节省了施工及线路费用,成为现代电力通讯的首选方式,使得抄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近年来居民小区及大楼朝智能化发展,现在的智能化建筑已经实现了5A。但是这些不同的系统自动化需要不同的网络支持;给建设和维护网络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借助电力线通信技术,无论是监控、消防、楼宇还是办公或者通信自动化都可以利用电力线实现,便于管理和扩展。

电力线通信主要优势:

电力线通信有无可比拟的网络覆盖优势,我国拥有全世界排名第二的电力输电线路,拥有用电用户超过10亿,居民家里谁都离不开电力线;显然连接这10亿用户的既存电力线是提供上网服务的巨大物质基础。在广阔的农村地区,特别是那些电话网络不太发达的地区,PLC更有用武之地,毕竟电力网规模之大是任何网都不可比拟的。虽然这些地区上网短期需求量并不大,市场发展成熟较慢,但会存在电力线上网先入为主的局面,对PLC的长远发展和扩展非常有利。

电力线通信可充分利用现有低压配电网络基础设施,不需要任何新的线路铺设,随意接入,简单方便的安装设备及使用方式,节约了资源和费用,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破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共享互联网络连接,高通讯速率可达141Mbps(将未通过升级设备可达200Mbps)。PLC调制解调器放置在用户家中,局端设备放置在楼宇配电室内,随着上游芯片厂商14M产品技术相对成熟。PLC设备整体投入不断下降,据调查当前14M的PLCModem产品其成本已降到普通的ADSL接入猫相仿的水平,而局端设备则更便宜。由于一般一个局端拖带PLC调制解调器的规模为20-30台,因此随着用户的增长,局端设备可以随时动态增加,这一点对于运营商来说,不必在设备采购初期投入巨大的资金。因此也有宽带网络接入最后一公里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之称。

电力线通信的缺点

传输带宽的问题。PLC与电话线上网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区别,都是利用铜线作为传输媒质,铜线上网的最大问题是不能解决传输带宽问题。虽然14M的产品已经成熟,但电力线上网是共享带宽,若同一地区多个用户同时上网则数据传输速度将会相应降低,如何保证用户能够获得足够带宽成为挑战噪声安全性问题。由于电力网使用的大多是非屏蔽线,用它来传输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形成电磁辐射,从而会对其它无线通信,如公安部门或军事部门的通信造成干扰;再次电力线上网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波对通信产生干扰,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错误。与信号洁净特性恒定的Ethernet电缆相比,电力线上接入了很多电器,这些电器任何时候都可以插入或拆开,并机或关闭电源。因而导致电力线的特性不断变化,影响网速。

在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中,系统内核掌管所有的应用程序,通过独特的任务调度算法实现CPU的分时多任务处理方式。多任务处理对大多数用户可能是件好事,但是对那些想把实时通信建立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特殊用户来说,操作界面的图形化并不比MS-DOS的单任务更具吸引力。在视窗操作系统里可以进行实时通信和控制码?答案是:VXD技术可以帮我们在获取友好的人机界面的同时还拥有很强的实时性。

1VXD技术解析

VXD技术可追溯到Windows3.1,它的引入就是要让操作系统实现多工以及硬件资源的共享。为了支持多个MS-DOS任务同时执行,Windows98让每个MS-DOS应用程序在各自的虚拟机(VM)上运行,各自互不相干;而所有的Widnows应用程序却都在一个虚拟机上运行。图1所示的结构框图很好地说明了Windows98的整体架构。

图1中,由众多的VXD组成系统级代码处于最底层。其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一名为VMM32的VXD,它负责协调和管理所有的VXDs。其它VXDs则通过消息机制(这个消息机制由VMM32.VXD来维护)彼此联系。由所有VXDs开放出的服务接口(API)组成了一个服务网,它们彼此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Windows98的系统底层驱动服务。

从以上Windows98系统架构可以看出,要想在视窗平台下获取很强的实时性,仅靠提升应用程序线程优先级的方法是不够的。因为Win32应用程序代码属于Ring3级,而VXD代码则属于Ring0级;采用VXD撰写的实时通信程序可以完全不受代码限制,可以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VXD的这个特点正是实时通信建立所必须的。

设计实时通信的VXD前,先解释以下几个问题:

①VMM32使用VPICD.VXD虚拟化每个硬件和软件中断。VMM32为每个虚拟机(VM)维护一个IDT结构,当中断发生时,CPU先保护中断现场,然后经由当前VM的IDT把这个中断引导至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式。

中断的虚拟化,使我们有机会给每个中断提供新的中断处理函数,并可以让多个硬件共享同一个中断号。VPICD.VXD为我们提供这些服务。

②VMM有两个调度器,用以在多个线程和VMs之间实现抢占式多工。主调度器负责选定下一个将被执行的线程。这个选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然后,主调度器把选择结果送给所谓的时间片调度器,并由后者完成各个应用程序间的时间片分配。调度器也时应用程序经由呼叫Win32线程优先调整API(如SetThreadPriority和SetPriorityClass等)做出回应。当中断发生时,VMM32自动提升中断处理函数所在VM之优先级,保证中断处理函数能及时被执行。

③VXD和Win32应用程序可直接通信。Win32应用程序可通过一个系统API(DevicelOControl(…))来呼叫位于底层的VXD为其服务。在呼叫VXD前,首先必须调用CreatFile(…)这个API加载该VXD(如果该VXD是一个静态VXD,则不用加载)。所有的呼叫动作其实都通过VMM32完成。VXD也可以通过消息方式和位于上层的Win32应用程序通信。She11.VXD为所有希望以消息机制和Win32应用程序通信的VXD提供了这一服务。

以上是编写一个串口通信驱动需要的系统层面知识。对于Windows底层的了解。

2用VXD实现一个实时串口通信驱动

接下来用VXD技术实现一个实时串行通信的驱动。这个VXD是一个动态(Dynamic)VXD,当它的服务被呼叫时,VMM32会动态加载这个VXD。作者采用的工具是C+98DDK。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工具,如MASM6.11(或更高版本)、VtoolsD。用C搭配DDK完成VXD构建的好处是,可以使用C语言完成绝大部分的程序,程序比较容易阅读和维护。

用C来实现一个VXD驱动,需要准备如下条件:一个.ASM的汇编语言接口文件(在其中定义VXD要处理的系统消息和输出API),一个.C的函数实现文件(在其中完成自己函数实体),一个.DEF的定义文件(在其中定义VXD中各个段的别名并汇成一个DDB)和一个.MAK档(用来编译并连接生成VXD,可有可无)。在这里,仅给出用C实现的函数档。至于其它的文件,可以从本文所列的参考书目或其它文献中找到相关文档的说明。

这个串口通信驱动程序的功能是:实时送出一个Byte的数据,实时接收一个Byte的数据。作为演示之用,并没有加入其它代码。该VXD驱动主要由如下3个系统消息(由VMM32来维护和管理)处理函数组成,其代码如下:

(1)OnSysDynamicDeviceInit()函数

BOOLOnSysDynamicDeviceInit()

{//OnSysDynamicDeviceInit

irqhandle=VPICD_Virtualize_IRQ((DWORD)(&irq4));

if(irqhandle==0){

returnFALSE;

}

returnTRUE;//OnSysDynamicDeviceInit

}

该函数用来完成VXD初始化所做的工作。在本例中,由于实时监视串口中断的需要,要给COM1的中断安装一个自定义的断服务函数。98DDK已经提供了这个函数的C语言版,其原型是HIRQstaticVPICD_Virtualize_IRQ(PVIDpvid),在vpicd.h中。该函数需要一个指针作为参数(指向名为VPICD_IRQ_Descriptor的结构体),函数传回一个指向该虚拟IRQ的句柄(该句柄在后来的VPICD服务中需要提供)。VPICD_IRQ_Descriptor结构体的组成为:

typedefstructVPICD_IRQ_Descriptor{

USHORTVID_IRQ_Number;//IRQ号(0~15)

USHORTVID_Options;//标志位选项

ULONGVID_Hw_Int_Proc;//硬件中断服务程序的地址

ULONGVID_Virt_Int_Proc;//虚拟中断服务程序

ULONGVID_Mask_Change_Proc//MaskChange调用例程

ULONGVID_IRET_Proc;//IRET调用例程

ULONGVID_IRET_Time_Out;//在Vm的进程优先级提升之前的最大等待时间

ULONGVID_Hw_Int_Ref;//硬件中断服务程序的数据存放地址

}VID;

其中只用到三位。在本例中需要声明一个名为irq4的全局变量为VID结构,并付给如下初值:VIDirq4={4,0,hwproc,0,0,0,0,500,0},表示将要虚拟化IRQ4,改变其中断处理函数为voidhwproc(void),该函数的原型如下:

voidhwproc(void){

_asm{

movdx,0x3f8

inal,dx

movbyteptr[readin],al

clc

}

return;

}

在这个中断处理中,仅仅从COM1的数据寄存器(地址为3F8h)中读取接收到的数值,并把该数值存放在一个类型为BYTE、名为readin的内存中。

链接:通信工程专业_哔哩哔哩_bilibili

  • 19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