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相关想法

2007 2 6 星期二

关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相关想法(续)

但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不可能所有的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都能够占有同一层次的地位。统一毕业规格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社会最优适应面集中在很窄的范围内,使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更大。而不同入学基础的大学生及不同层次的大学培养的学生的毕业水平必然是不同的,按照统一就业标准衡量不同层次学生必然使相对低层次学生和学校的毕业生具有更弱的竞争力。所以,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对大众化教育毕业的广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细分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的市场细分,才能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减小就业竞争压力,同时满足市场就业多样化的需求。

一般而言,与高校分类层次对应,大学毕业生就业层次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与研究型学校对应的就业层次主要为研究型和继续教育型就业,即在各类科研院所、高校就业及继续进行高学历的学习;与教学研究型对应的就业层次主要为开发、应用开发、继续教育和应用型就业;与教学型对应的就业层次主要为应用型和应用开发型就业;与高职高专对应的就业层次主要为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就业。各类型的就业之间有一定的交叉,特别是在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学校的就业间有比较模糊的概念和较大的重复。这也造成了这类学校的培养类型上定位的模糊与困难。

同时,由于中国目前用人体制上的原因,社会对各类类型的用人的模糊和趋同使得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在市场的定位和细分上具有趋同趋势,市场和学校培养的分类和扩展变得十分缓慢,这其实给学校和学生的正确发展具有不好的影响。

从学生分布层次的量上看,应该是后三类、特别是后两学生的就业层次具有最大量的发展前景。但政府对于学校投资的锦上添花的体制使得教学型高校和高职高专获得的政府支持资源最少,同时,由于社会认同滞后、科研水平等原因,这类高校获得的社会支持也最少。当然,这两年政府对于高职高专的重视有所提高,但教学型学校的投入依然如故。而从国外来看,承担社会福利是政府的最大职能,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投入最大的部分是公立学校,也通常是属于后两类或者三类层次的学校,高级别和类相的高校主要由私立学校和社会资金承担和资助,而政府对于高级别的研究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项目上。所以,政府的资助策略和我国的资助策略是有本质区别的。即政府资助的大头正好和我国的相反。其实这与政府的职能是相符合的。所以,我国的政府高等教育投资策略值得怀疑。一方面,大量的大众化教育的任务由后两类学校承担,另一方面,后两类学校又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社会支持力度也十分有限,所以,这两类高校的唯一出路只能从学生规模、师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想办法,这自然会带来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也必然会演化为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和不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还是一个较难面对的怪圈。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