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成像自学笔记0

一些乱七八糟的知识点,懒得整理了。

信干比SIR
雷达跟踪的关注点在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雷达成像的基本指标是空间分辨率和动态范围:空间分辨率就是SAR能识别的最小尺寸;动态范围决定对比度/图像的信息量
雷达成像是在二维空间,x称为距离向,y称为方位向
方位向分辨率=天线尺寸的1/2,而与距离无关。所以会想使用更小尺寸的天线,但也不能太小,不然图像信噪比会低于要求。
方位维:平台的移动方向
时间带宽积:TBP
chirp信号:啁啾信号/LFM/线性调频信号/扫频信号
雷达中的脉冲压缩和通信中的扩频类似,脉冲压缩是为了获得高分辨率的接收数据(分辨率通常是用时间来表示)
信号扩频在频域进行,最终的带宽>所携带的信息量;而雷达信号在时域进行展宽压缩,最后的持续时间>分辨率
频域的矩形波进行IFT,得到时域的Sa/sinc波形,它在时域的能量非常集中,所以是我们需要的最短脉冲。因此需要对接收信号处理使频谱非常平坦,这样才近似为矩形波,平坦的方法是在信号带宽内进行均匀扫频。
可见,频域中的脉冲压缩本质上就是将信号频谱与含有二次共轭相位的频域滤波器进行相乘(频域相乘使其平坦化,再IFT)。脉冲压缩又称为“匹配滤波”,这一术语源自滤波器与接收信号预期相位的匹配关系。
脉宽:脉冲波形
时宽:
ECI:地心惯性坐标系(是固定不动的)
ECR:地心转动坐标系
斜距:雷达直接与目标连线。一般情况下,距离就指的是斜距。
地距:目标到雷达运动面的垂直距离,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距是一段弧长。

图像是二维的,所以SAR成像也首先需要得到二维的数据。考虑极端情况,星载SAR先在开始位置发射脉冲信号,完成对该距离上目标特征的探测,然后再往前运动,继续发射信号探测下一部分的情况,如此重复直至拼凑出完整图像。可以类比按层法拼魔方,每一层的块就是距离向信号,而一二三层就是方位向信号。
——
侧视雷达通过利用回波信号中的多普勒频移来改善方位分辨率创造了SAR: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机载雷达是不断运动的,和目标之间会有相对速度,从而产生多普勒频移。方位分辨率:方位向能分辨的目标的最小尺寸。
SAR系统是有源的,主动发射电磁波(微波),所以突破了许多观测限制。
根据地面状态选择波长:如果波长远大于地面起伏,就可以认为地面平滑,反射能量会很小;否则大部分能量会反射回雷达系统。

  • 9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