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应用与原理(二)

更好的阅读体验 \huge{\color{red}{更好的阅读体验}} 更好的阅读体验

持久化原理


持久化流程


Redis 是基于内存的数据库,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为了避免进程退出导致数据永久丢失,需要定期对内存中的数据以某种形式从内存呢保存到磁盘当中;当 Redis 重启时,利用持久化文件实现数据恢复。

Redis 的持久化主要有以下流程:

  •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写操作数据
  • 数据库服务端接收到写请求的数据
  • 服务端调用 write 这个系统调用,将数据往磁盘上写
  • 操作系统将缓冲区中的数据转移到磁盘控制器上
  • 磁盘控制器将数据写到磁盘的物理介质

上述流程中,数据的传播过程为:客户端内存 -> 服务端内存 -> 系统内存缓冲区 -> 磁盘缓冲区 -> 磁盘

在理想条件下,上述过程是一个正常的保存流程,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机器等等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故障,这里划分两种情况:

  • Redis 数据库发生故障,只要在上面的第三步执行完毕,那么就可以持久化保存,剩下的两步由操作系统替我们完成
  • 操作系统发生故障,必须上面 5 步都完成才可以

为了应对以上 5 步操作,Redis 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持久化方式:RDB(Redis DataBase) 和 AOF(Append Only File)。


RDB 原理


基础概念


RDB 是 Redis 默认开启的全量数据快照保存方案:

  • 每隔一段时间,将当前进程中的数据生成快照保存到磁盘(快照持久化),生成一个文件后缀名为 rdb 的文件
  • 当 Redis 重启时,可以读取快照文件进行恢复

关于 RDB 的配置均保存在 redis.conf 文件中,可以进行修改


触发机制及原理


image-20240316233803329

通过 SAVE 命令手动触发 RDB,这种方式会阻塞 Redis 服务器,直到 RDB 文件创建完成,线上禁止使用这种方式

image-20240316234108131

通过 BGSAVE 命令,这种方式会 fork 一个子进程,由子进程负责持久化过程,因此阻塞只会发生在 fork 子进程的时候

注意

  • 子进程不直接拷贝硬盘数据,而是拷贝父进程的页表,但实际上仍然和父进程共享同一物理地址(共享数据)
  • 子进程执行 bgsave 操作会生成临时的 RDB 文件,不会直接修改原有的 RDB 文件
  • 为了避免脏写,这里 fork 时又引入了 copy-on-write 的技术:
    • 主进程读操作访问共享内存,此时不会复制数据
    • 主进程发生写操作,会复制一份物理地址的数据副本进行写入,子进程仍然读取原来的旧版数据

除了上述指令手动执行外,Redis 还可以根据 redis.conf 文件的配置自动触发:

  • 设置 redis.conf 中的 save x y:表示 x 秒内,至少有 y 个 key 值变化,则触发 bgsave
  • 当发生主从节点复制时,从节点申请同步,主节点会触发 bgsave 操作,将生成的文件快照发送给从节点
  • 执行 Debug reload 命令重新加载 redis 时,也会触发 bgsave 操作
  • 默认情况下,执行了 shutdown 指令,如果没有开启 AOF 持久化,则也会触发 bgsave 操作

AOF 原理


基础概念


AOF 是 Redis 默认未开启的持久化策略:

  • 以日志的形式来记录用户请求的写操作,读操作不会记录,因为写操作才会存储
  • 文件以追加的形式而不是修改的形式
  • redis 的 AOF 恢复其实就是把追加的文件从开始到结尾读取执行写操作

持久化原理


image-20240317002048890

AOF 的持久化实现原理分为四大步骤:

  • 命令追加:所有的命令都会被追加到 AOF 缓冲当中
  • 文件同步:AOF 缓冲区根据对应的策略向磁盘进行同步操作
  • 文件重写:随着同步的进行,AOF 文件追加的命令会越来越多,导致文件臃肿,会触发重写以便减小文件体积
  • 重启恢复:当 Redis 重启时,会重新加载 AOF 执行命令恢复数据

注意

  • AOF 默认是关闭的,修改 redis.conf 文件的 appendonly yes 即可开启
  • 频率配置:
    • always 同步刷盘:数据可靠,但性能影响大
    • everysec 每秒刷盘:性能适中,最多丢失一秒数据
    • no 系统控制刷盘:性能最好,可靠性差,容易丢失大量数据
  • 设置重写:
    • bgrewriteaof 重写 AOF 文件,用最少命令达到相同效果
    • 可设置文件大小到大一定阈值自动触发

AOF 数据恢复过程


已知 Redis 通过重新执行一遍 AOF 文件里面的命令进行还原状态,但实际上 Redis 并不是直接执行的:

image-20240317100853235

具体步骤如下:

  • 首先创建一个不带有网络链接的伪客户端,此过程只需要载入 AOF 文件即可,因此无需网络连接
  • 之后读取一条 AOF 文件中的命令并使用伪客户端执行
  •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 AOF 文件所有的命令执行完毕

AOF 文件重写过程


为了解决 AOF 文件持续追加命令导致 AOF 文件过度膨胀的问题,Redis 提供了 AOF 文件重写功能

image-20240317101252346

例如上述命令在执行重写前,会记录 list 这个 key 的状态,重写前 AOF 要保存这五条命令,重写后只需要一条命令,结果确是等价的。

注意

  • AOF 重写的过程并不是针对现有的 AOF 文件读取、分析或写入操作,而是读取服务器当前数据库的状态来实现
  • 例如,首先从数据库中读取当前键的值,然后用一条命令记录键值对,以此代替记录这个键值对的多条命令

触发机制

  • 手动:使用命令 bgrewriteaof ,如果当前有正在运行的 rewrite 子进程,则本次的重写会延迟执行,否者直接触发
  • 自动触发:根据配置规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若 AOF 文件超过配置大小则会自动触发

AOF 重写原理


AOF 重写函数会进行大量的写入操作,调用该函数的线程将被长时间阻塞,所以 Redis 在子进程中执行 AOF 重写操作:

image-20240317102201903

在整个 AOF 重写的过程中,只有信号处理函数的执行过程会对 Redis 主进程造成阻塞,在其他时候都不会阻塞主进程

image-20240317102837810


持久化优先级


首先对比一下两种持久化方式的优缺点:

  • 文件大小:RDB 文件默认使用 LZF 算法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文件体积远远小于内存大小,适用于备份、全量复制等
  • 恢复速度:Redis 加载 RDB 文件恢复数据要远远快于AOF 方式,AOF 则需要执行全部的命令
  • 内存占用:两种方式都需要 fork 出子进程,子进程属于重量级操作,频繁执行的成本较高
  • 备份容灾:RDB 文件为二进制文件,没有可读性,AOF 文件在了解其结构的情况下可以手动修改或者补全
  • 数据一致性:RDB 方式的实时性不够,无法做到秒级的持久化,存在丢失数据的风险,AOF 可以做到最多丢失一秒的数据

在服务器同时开启了 RDB 和 AOF 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 AOF 方式,若不存在 AOF 文件,则会执行 RDB 恢复。


RDB 混合 AOF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 RDB 和 AOF 的持久化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 fork 出子进程,可能会造成主进程的阻塞,因此需要:

  • 降低 fork 的频率,手动触发 RDB 快照或 AOF 重写
  • 控制 Redis 内存限制,防止 fork 耗时过长
  • 配置 Linux 的内存分配策略,避免因为物理内存不足导致 fork 失败

除此之外,在线上环境中,如果不是特别敏感的数据或可以通过重新生成的方式恢复数据,则可以关闭持久化

对于其他场景,Redis 在 4.0 引入了 RDB 混合 AOF 的解决方案——混合使用 AOF 日志和内存快照:

  • 在 redis.conf 里面开启配置:aof-use-rdb-preamble yes

当开启混合持久化时,在 AOF 重写日志时,fork 出来的子进程会先将与主线程共享的内存数据以 RDB 的方式写入 AOF,然后主线程处理的操作命令会被记录在重写缓冲区里,重写缓冲区的增量命令会以 AOF 的方式写入 AOF 文件,写入完成后,通知主进程将新的含有RDB 格式和 AOF 格式的 AOF 文件替换旧的 AOF 文件。

注意:对于采用混合持久化方案的 AOF 文件,AOF 文件的前半部分是 RDB 格式的全量数据,后半部分则是 AOF 格式的增量数据。

这样的好处在于,由于前半段为 RDB 格式的文件,恢复速度较快,加载完 RDB 的内容后再执行后半部分 AOF 的内容,以减少的丢失数据的风险。


安全策略


密码认证


可以通过 Redis 的配置文件设置密码参数,当客户端连接到 Redis 服务器时,需要密码验证:

  • 打开 redis.conf,找到 requirepass 进行配置
  • 密码要求:长度 8 位以上,包含四类中的三类字符(字母大小写,数字,符号)

配置完毕后,重启生效。

也可以通过命令的方式修改:

  • CONFIG SET requirepass password
  • 登陆时需要:AUTH password

注意

  • 这里修改的密码为 default 用户密码

  • 在 initServer 中会调用 ACLUpdateDefaultUserPassword(server.requirepass) 函数设置 default 用户的密码

  • /* Set the password for the "default" ACL user. This implements supports for
     * requirepass config, so passing in NULL will set the user to be nopass. */
    void ACLUpdateDefaultUserPassword(sds password) {
        ACLSetUser(DefaultUser,"resetpass",-1);
        if (password) {
            sds aclop = sdscatlen(sdsnew(">"), password, sdslen(password));
            ACLSetUser(DefaultUser,aclop,sdslen(aclop));
            sdsfree(aclop);
        } else {
            ACLSetUser(DefaultUser,"nopass",-1);
        }
    }
    

密码不生效解决方案


查看 redis.conf 配置:

# IMPORTANT NOTE: starting with Redis 6 "requirepass" is just a compatibility
# layer on top of the new ACL system. The option effect will be just setting
# the password for the default user. Clients will still authenticate using
# AUTH <password> as usually, or more explicitly with AUTH default <password>
# if they follow the new protocol: both will work.
#
# The requirepass is not compatible with aclfile option and the ACL LOAD
# command, these will cause requirepass to be ignored.
#
# requirepass foobared

自 Redis 6.0 起,requirepass 只是针对 default 用户的配置,由于 redis 加载配置后会读取 aclfile,重新新建全局 Users 对象,此举会调用 ACLInitDefaultUser 函数重新新建 nopass 的 default 用户,因此导致配置的 requirepass 失效

根据上述分析,解决方案很明显:

  • 更改启动 redis 的方式,不读取 aclfile:redis-server ./redis.conf
  • 或者在启用 aclfile 的情况下,redis-cli 登录后,用 config set requirepass xxx,然后 acl save(会写 default 的 user 规则到 aclfile 中)

过期策略


基础操作


Redis 的 key 存在过期时间,设置命令如下:

  • expire <key> <n>:设置 key 在 n 秒后过期
  • pexpire <key> <n>:设置 key 在 n 毫秒后过期
  • expireat <key> <n>:设置 key 在某个时间戳(精确到秒)后过期
  • pexpireat <key> <n>:设置 key 在某个时间戳(精确到毫秒)后过期

也可以在 key 创建时直接设置:

  • set <key> <value> ex <n>:设置键值对的时候,同时指定过期时间(精确到秒)
  • set <key> <value> px <n>:设置键值对的时候,同时指定过期时间(精确到毫秒)
  • setex <key> <n> <va1ue>:设置键值对的时候,同时指定过期时间(精确到秒),该操作是一个原子操作

其他相关操作:

  • persist <key>:将 key 的过期时间删除
  • TTL <key>:返回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精确到秒)
  • PTTL <key>:返回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精确到毫秒)

Redis 过期删除策略


要想删除一个过期的 key,首先需要判断它是否过期:

  • 在 Redis 内部,当我们给某个 key 设置过期时间时,Redis 会给该 key 带上过期时间存入一个过期字典(redisdb)中
  • 每次查询一个 key 时,Redis 会先从过期字典查询该键是否存在:
    • 不存在则正常返回
    • 存在则取该 key 的时间和当前系统时间对比判定是否过期
  • 对于过期的 key 会根据过期删除策略进行处理

Redis 提供了三种过期策略:

  • 惰性删除:只有当客户端尝试获取一个 key 时,Redis才会检查该 key 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则删除
  • 定时删除:在设定key的过期时间的同时,创建一个定时器,当达到过期时间时,定时器立即删除该 key
  • 定期删除:每隔一段时间随机取出一定数量的 key 进行检查,并删除过期的 key

而 Redis 的过期删除策略是:惰性删除 + 定期删除


惰性删除原理


查看 Redis 源码 db.c,其中执行惰性删除的逻辑会反复调用 expireIfNeeded 函数对 key 其进行检查:

/* Return values for expireIfNeeded */
typedef enum {
    KEY_VALID = 0, /* Could be volatile and not yet expired, non-volatile, or even non-existing key. */
    KEY_EXPIRED, /* Logically expired but not yet deleted. */
    KEY_DELETED /* The key was deleted now. */
} keyStatus;

keyStatus expireIfNeeded(redisDb *db, robj *key, int flags) {
    if (server.lazy_expire_disabled) return KEY_VALID;  // 未设置过期策略直接返回 key 值
    if (!keyIsExpired(db,key)) return KEY_VALID;

    /* If we are running in the context of a replica, instead of
     * evicting the expired key from the database, we return ASAP:
     * the replica key expir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master that will
     * send us synthesized DEL operations for expired keys. The
     * exception is when write operations are performed on writable
     * replicas.
     *
     * Still we try to return the right information to the caller,
     * that is, KEY_VALID if we think the key should still be valid, 
     * KEY_EXPIRED if we think the key is expired but don't want to delete it at this time.
     *
     * When replicating commands from the master, keys are never considered
     * expired. */
    // 这里说明了,从节点的 key 过期策略是由主节点控制的,如果是在复制主节点的命令时,键永远不会被视为已过期
    if (server.masterhost != NULL) {   
        if (server.current_client && (server.current_client->flags & CLIENT_MASTER)) return KEY_VALID;
        if (!(flags & EXPIRE_FORCE_DELETE_EXPIRED)) return KEY_EXPIRED;
    }

    /* In some cases we're explicitly instructed to return an indication of a
     * missing key without actually deleting it, even on masters. */
    if (flags & EXPIRE_AVOID_DELETE_EXPIRED)
        return KEY_EXPIRED;

    /* If 'expire' action is paused, for whatever reason, then don't expire any key.
     * Typically, at the end of the pause we will properly expire the key OR we
     * will have failed over and the new primary will send us the expire. */
    if (isPausedActionsWithUpdate(PAUSE_ACTION_EXPIRE)) return KEY_EXPIRED;

    /* The key needs to be converted from static to heap before deleted */
    int static_key = key->refcount == OBJ_STATIC_REFCOUNT;
    if (static_key) {
        key = createStringObject(key->ptr, sdslen(key->ptr));
    }
    /* Delete the key */
    deleteExpiredKeyAndPropagate(db,key);
    if (static_key) {
        decrRefCount(key);
    }
    return KEY_DELETED;
}

定期删除原理


查看 Redis 源码 expire.c,其中执行定期删除的逻辑在 void activeExpireCycle(int type) 中:

void activeExpireCycle(int type) {
    /* Adjust the running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ed expire
     * effort. The default effort is 1, and the maximum configurable effort
     * is 10. */
    unsigned long
    effort = server.active_expire_effort-1, /* Rescale from 0 to 9. */
    
    // 每次循环取出过期键的数量
    config_keys_per_loop = ACTIVE_EXPIRE_CYCLE_KEYS_PER_LOOP +
                           ACTIVE_EXPIRE_CYCLE_KEYS_PER_LOOP/4*effort,
    // FAST 模式下的执行周期
    config_cycle_fast_duration = ACTIVE_EXPIRE_CYCLE_FAST_DURATION +
                                 ACTIVE_EXPIRE_CYCLE_FAST_DURATION/4*effort,
    
    // SLOW 模式的执行周期
    config_cycle_slow_time_perc = ACTIVE_EXPIRE_CYCLE_SLOW_TIME_PERC +
                                  2*effort,
    config_cycle_acceptable_stale = ACTIVE_EXPIRE_CYCLE_ACCEPTABLE_STALE-
                                    effort;
    ...........

定期删除的周期配置在 redis.conf 中,其中 hz 10 默认值每秒进行 10 次过期检查


Redis 内存淘汰策略


当 Redis 运行内存超过设置的最大内存时,会执行淘汰策略删除符合条件的 key 保障高效运行

最大内存设置:redis.conf 中 maxmemory <bytes>,若不设置默认无限制(但最大为物理内存的四分之三)

Redis 支持八种淘汰策略:

  • noeviction:不删除任何数据,内存不足直接报错 (默认策略)
  • volatile-lru:挑选最近最久使用的数据淘汰
  • volatile-lfu:挑选最近最少使用数据淘汰
  • volatile-ttl: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 volatile-random: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 allkeys-lru: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 allkeys-lfu:挑选最近使用次数最少的数据淘汰
  • allkeys-random:任意选择数据淘汰,相当于随机

LRU 算法原理


LRU 全称为 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会选择淘汰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

传统LRU算法实现:

  • 基于链表的结构,链表中的元素按照操作顺序从前向后排列,最新操作的键会被移动到表头
  • 当需要执行淘汰策略时,删除链表尾部的元素即可

但是 Redis 的 LRU 算法并不是传统的算法实现,在海量数据下,基于链表的操作会带来额外的内存开销,降低缓存性能

因此,Redis 采用了一种近似 LRU 算法


首先来看一下 Redis 源码中 server.h 中对 redisObject 的定义: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4;
    unsigned encoding:4;
    unsigned lru:LRU_BITS; /* LRU time (relative to global lru_clock) or
                            * LFU data (least significant 8 bits frequency
                            * and most significant 16 bits access time). */
    int refcount;
    void *ptr;
};

其中 lru 的值在创建对象时会被初始化,在 object.c 中:

//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robj;
robj *createObject(int type, void *ptr) {
    robj *o = zmalloc(sizeof(*o));
    o->type = type;
    o->encoding = OBJ_ENCODING_RAW;
    o->ptr = ptr;
    o->refcount = 1;
    o->lru = 0;
    return o;
}

void initObjectLRUOrLFU(robj *o) {
    if (o->refcount == OBJ_SHARED_REFCOUNT)
        return;
    /* Set the LRU to the current lruclock (minutes resolution), or
     * alternatively the LFU counter. */
    if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MAXMEMORY_FLAG_LFU) {
        o->lru = (LFUGetTimeInMinutes() << 8) | LFU_INIT_VAL;
    } else {
        o->lru = LRU_CLOCK();
    }
    return;
}

Redis 在每一个对象的结构体中添加了 lru 字段,用于记录此数据最后一次访问的时间戳,这里是基于全局 LRU 时钟计算的

如果一个 key 被访问了,则会调用 db.c 中的 lookupKey 函数对 lru 字段进行更新:

robj *lookupKey(redisDb *db, robj *key, int flags) {
    // 通过 dbFind 函数查找给定的键(key)如果找到,则获取键对应的值
    dictEntry *de = dbFind(db, key->ptr);
    robj *val = NULL;
    if (de) {
        val = dictGetVal(de);
        /* Forcing deletion of expired keys on a replica makes the replica
         * inconsistent with the master. We forbid it on readonly replicas, but
         * we have to allow it on writable replicas to make write commands
         * behave consistently.
         *
         * It's possible that the WRITE flag is set even during a readonly
         * command, since the command may trigger events that cause modules to
         * perform additional writes. */
        
        // 处理键过期的情况
        int is_ro_replica = server.masterhost && server.repl_slave_ro;
        int expire_flags = 0;
        if (flags & LOOKUP_WRITE && !is_ro_replica)
            expire_flags |= EXPIRE_FORCE_DELETE_EXPIRED;
        if (flags & LOOKUP_NOEXPIRE)
            expire_flags |= EXPIRE_AVOID_DELETE_EXPIRED;
        if (expireIfNeeded(db, key, expire_flags) != KEY_VALID) {
            /* The key is no longer valid. */
            val = NULL;
        }
    }

    if (val) {
        /* Update the access time for the ageing algorithm.
         * Don't do it if we have a saving child, as this will trigger
         * a copy on write madness. */
        // 更新访问时间
        if (server.current_client && server.current_client->flags & CLIENT_NO_TOUCH &&
            server.current_client->cmd->proc != touchCommand)
            flags |= LOOKUP_NOTOUCH;
        if (!hasActiveChildProcess() && !(flags & LOOKUP_NOTOUCH)){
            if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MAXMEMORY_FLAG_LFU) {
                updateLFU(val);         // 策略为 LFU,更新使用频率
            } else {
                val->lru = LRU_CLOCK();  // 策略为 LRU,更新时间戳 
            }
        }

        if (!(flags & (LOOKUP_NOSTATS | LOOKUP_WRITE)))
            server.stat_keyspace_hits++;
        /* TODO: Use separate hits stats for WRITE */
    } else {
        if (!(flags & (LOOKUP_NONOTIFY | LOOKUP_WRITE)))
            notifyKeyspaceEvent(NOTIFY_KEY_MISS, "keymiss", key, db->id);
        if (!(flags & (LOOKUP_NOSTATS | LOOKUP_WRITE)))
            server.stat_keyspace_misses++;
        /* TODO: Use separate misses stats and notify event for WRITE */
    }

    return val;
}

当 Redis 进行内存淘汰时,会使用随机采样的方式来淘汰数据,查看源码 evict.c:

struct evictionPoolEntry {
    unsigned long long idle;    /* Object idle time (inverse frequency for LFU) */
    sds key;                    /* Key name. */
    sds cached;                 /* Cached SDS object for key name. */
    int dbid;                   /* Key DB number. */
    int slot;                   /* Slot. */
};

这里定义了一个淘汰池,所有待淘汰的 key 会通过 evictionPoolPopulate 函数填入:

int evictionPoolPopulate(redisDb *db, kvstore *samplekvs, struct evictionPoolEntry *pool) {
    int j, k, count;
    dictEntry *samples[server.maxmemory_samples];

    int slot = kvstoreGetFairRandomDictIndex(samplekvs);
    
    // 从字典中获取一些键,结果存放到 samples 中,并且返回获取的键的数量。所选取的键的数量不能超过 server.maxmemory_samples
    count = kvstoreDictGetSomeKeys(samplekvs,slot,samples,server.maxmemory_samples);
    // 循环采样,对抽样得到的键进行处理
    for (j = 0; j < count; j++) {
        unsigned long long idle;
        sds key;
        robj *o;
        dictEntry *de;

        de = samples[j];
        key = dictGetKey(de);

        /* If the dictionary we are sampling from is not the main
         * dictionary (but the expires one) we need to lookup the key
         * again in the key dictionary to obtain the value object. */
        if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MAXMEMORY_VOLATILE_TTL) {
            if (samplekvs != db->keys)
                de = kvstoreDictFind(db->keys, slot, key);
            o = dictGetVal(de);
        }
        ............

LFU 算法原理


LFU 全称 Least Frequently Used,最近最不常用,LFU 算法是根据数据访问次数来淘汰数据的,它的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过去
被访问多次,那么将来被访问的频率也更高”

传统 LFU 算法实现:

  • 基于链表的结构,链表中的元素按照访问的次数从大到小排序,新插入的元素在尾部,访问后次数加一
  • 当需要执行淘汰策略时,对链表进行排序,相同次数按照时间排序,删除访问次数最少的尾部元素

Redis 实现的 LFU 算法也是一种近似 LFU 算法


首先,仍然从 Redis 源码中 server.h 中对 redisObject 的定义入手: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4;
    unsigned encoding:4;
    unsigned lru:LRU_BITS; /* LRU time (relative to global lru_clock) or
                            * LFU data (least significant 8 bits frequency
                            * and most significant 16 bits access time). */
    int refcount;
    void *ptr;
};

之前在 LRU 算法原理时我仅仅提到 lru 字段作为 LRU 算法的时间戳来使用,但如果选择 LFU 算法,该字段将被拆分为两部分:

  • 低 8 位:计数器,被设置为宏定义 LFU_INIT_VAL = 5
  • 高 16 位:以分钟为精度的 Unix 时间戳

之后仍然是 db.c 中的 lookupKey 函数,这次具体来看 LRU 的更新策略:

		if (!hasActiveChildProcess() && !(flags & LOOKUP_NOTOUCH)){
            if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MAXMEMORY_FLAG_LFU) {
                updateLFU(val);         // 策略为 LFU,更新使用频率
            } else {
                val->lru = LRU_CLOCK();  // 策略为 LRU,更新时间戳 
            }
        }

更新策略为调用了 updateLFU

void updateLFU(robj *val) {
    // 根据距离上次访问的时长,衰减访问次数
    unsigned long counter = LFUDecrAndReturn(val);
    // 根据当前访问更新访问次数
    counter = LFULogIncr(counter);
    // 更新 lru 变量值
    val->lru = (LFUGetTimeInMinutes()<<8) | counter;
}

Redis 执行 LFU 淘汰策略和 LRU 基本类似,也是将所有待淘汰的 key 通过 evictionPoolPopulate 函数填入,区别在于填充策略的选择:

        /* Calculate the idle time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This is called
         * idle just because the code initially handled LRU, but is in fact
         * just a score where a higher score means better candidate. */
        if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MAXMEMORY_FLAG_LRU) {
            idle = estimateObjectIdleTime(o);
        } else if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MAXMEMORY_FLAG_LFU) {
            /* When we use an LRU policy, we sort the keys by idle time
             * so that we expire keys starting from greater idle time.
             * However when the policy is an LFU one, we have a frequency
             * estimation, and we want to evict keys with lower frequency
             * first. So inside the pool we put objects using the inverted
             * frequency subtracting the actual frequency to the maximum
             * frequency of 255. */
            idle = 255-LFUDecrAndReturn(o);
        } else if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MAXMEMORY_VOLATILE_TTL) {
            /* In this case the sooner the expire the better. */
            idle = ULLONG_MAX - (long)dictGetVal(de);
        } else {
            serverPanic("Unknown eviction policy in evictionPoolPopulate()");
        }

Redis 高可用


主从复制解决方案


将一台 Redis 服务器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的 Redis 服务器,前者称为主节点(master),其他服务器称为从节点(slave)。

注意:主从复制的数据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从主节点流向从节点

Redis 的主从复制是异步复制,异步分为两个方面:

  • 一个是 master 服务器在将数据同步到 slave 时是异步的,因此 master 服务器在这里仍然可以接收其他请求,
  • 一个是 slave 在接收同步数据也是异步的

image-20240317203824839

一主多从:

  • 一个主节点:负责数据修改操作
  • 多个从节点:负责读数据,一般多为一主一从的配置

如果从节点需求大,由于主从同步时,主节点需要发送自己的 RDB 文件给从节点进行同步,若此时从节点数量过多,主节点需要频繁地进行 RDB 操作,会影响主节点的性能。

因此,考虑从节点再做为主节点配置从节点:

image-20240317204034161


全量同步原理


全量同步发生在主节点和从节点的第一次同步

image-20240317205108370

  • 从节点向主节点发起同步请求
  • 主节点先返回 replid 给从节点更新
  • 然后主节点执行 bgsave 生成 RDB 文件发送给从节点
  • 从节点删除本地数据,接收 RDB 文件并加载
  • 同步过程中若主节点收到新的命令也会写入从节点的缓冲区中
  • 从节点将缓冲区的命令写入本地,记录最新数据到 offset

增量同步原理


因为各种原因 master 服务器与 slave 服务器断开后,slave 服务器在重新连上 master 服务器时会尝试重新获取断开后未同步的数据
即部分同步,或者称为部分复制。

image-20240317205647198

  • master 服务器会记录一个 replicationId 的伪随机字符串,用于标识当前的数据集版本,还会记录一个当数据集的偏移量 offset
  • 主节点不断滴把自己接收到的命令记录在 repl_backlog 中,并修改 offset
  • 执行增量同步时,主节点在 repl_backlog 获取 offset 后的数据并返回给从节点
  • 从节点接收数据后写入本地,修改 offset 与主节点一致

注意

  • epl_backlog 大小有上限,超过后新数据会覆盖老数据
  • 如果从节点断开时间太久导致未备份的数据被覆盖则无法基于 log 做增量同步

Sentinel 哨兵解决方案


对于主从同步解决方案,如果主节点因为某种原因宕掉,从节点也无法承担主节点的任务,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执行业务

因此引入 Sentinel,若主节点宕掉,则 Sentinel 会从节点之间会选举出一个节点作为主节点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服务监控原理


image-20240317211956994

  • Sentinel 基于心跳机制监控服务状态,每 1 s 向集群的每个实例发送一次 ping
  • 主观下线:某个 Sentinel 节点发现某个实例未响应,认为该实例主观下线
  • 客观下线:超过一定数量的 Sentinel 节点都认为该实例主观下线,则该实例客观下线

选举规则


  • 首先判断与主节点断开时间最短的从节点
  • 然后判断从节点的 slave-priority 值,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 slave-priority 值相同判断 offset 值,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 最后是从节点运行 id,id越小优先级越高

脑裂问题


假设 Sentinel 和 集群的各个实例处于不同的网络分区,由于网络抖动,Sentinel 没有心跳感知到主节点,因此选举提升了一个从节点作为新的主节点:

  • 客户端由于还在老的主节点写数据
  • 但网络恢复后,老的主节点会被强制降为从节点导致原有数据丢失

解决方案

  • 设置 redis 参数
  • min-replicas-to-write 1 表示最少的 salve 节点为 1 个
  • min-replicas-max-lag 5 表示数据复制和同步的延迟不能超过 5 秒
  • 如果发生脑裂,原master会在客户端写入操作的时候拒绝请求,避免数据大量丢失

  • 15
    点赞
  • 2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浪漫主义狗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