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国经济09年后进入扩张期 持续七八年.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09年后进入扩张期持续七八年.

※本文刊登于 2009616日 《人民日报》07版,原文标题为《经济周期的制度特征与形成机制--兼及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作者张连城。文章指出:“如果世界经济不出现更大程度的衰退,我国经济很可能只需经过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时间就会结束调整。当2009年经济完成筑底以后,我国经济会重新进入扩张期,并且扩张期可能会长达七八年之久。

这是个以历史波动规律为基础的判断结果,是否准确的问题只能让未来的宏观经济去证明。假如说他的这个判断是准确的,那么我的未来股市“黄金十年”的判断就失去了宏观经济的支撑(提前了)。按照股市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的惯例,那么未来的股市就还有六七年的好时光。如此,“银行股十年十倍”就有点悬了,最起码失去了银行业经营业绩的支撑,就需要借助牛市的疯狂估值来完成。

呵呵,突发奇想,会不会在未来的十年里,发动两轮牛熊转换呢?

?

对了,在这里就再说一句话吧:一般来说,发新股不会改变股市趋势,银行股价值回归进行中。当然,借助发新股这个所谓的利空,适当的调整一下,提高一点平均成本还是有必要的,也可以让虎视眈眈的外围资金创造个心安理得进入的条件或者说理由。我们就等待着钱多人傻的时候再考虑做差价的机会吧。

以下为全文内容:

?

附件:经济周期的制度特征与形成机制--兼及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形成了3个周期。最近一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年是2007年。从2008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收缩阶段。本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会持续多久?怎样从经济周期运行规律的角度把握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并相应进行宏观调控?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经济周期的制度特征和形成机制。

?

不同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形成经济周期的直接原因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不一致。人类社会经济实践表明,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说,经济周期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普遍现象。但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的制度原因和形成机制是不同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这样一种力量和机制,它能够自动把经济推向扩张阶段,并最终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呈现出总需求膨胀的过热状态,也就是产出不足。产出不足的出现意味着资源已被过度利用,也意味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出现失衡。当经济的高速增长受到资源约束而不能持续下去时,过热的经济就会进入收缩阶段。经济收缩实际上是对经济总量和结构的一种调整。当经济通过收缩完成调整后,这种力量和机制又会很快把经济重新推向扩张阶段,导致新一轮的需求膨胀和经济过热。如此循环不已,就形成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以需求膨胀为特征的经济周期。

计划经济中存在的能够把经济推向过热状态的力量,源于传统公有制条件下企业的软预算约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公有制企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它们在各级政府的"父爱主义"保护下,具有软预算约束的特点,其中尤以国有企业最为严重。在软预算约束下,由于企业用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一切支出都不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货币存量,因此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强烈的投资驱动和消费驱动。这势必会把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推向膨胀状态,最终导致总需求膨胀或总供给短缺,使计划经济表现为短缺经济。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着一种不同的力量和机制,不仅可以把经济推向经济扩张和需求膨胀,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又会把经济推进到收缩阶段,并最终导致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的状态,也就是产出过剩。产出过剩的出现意味着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从而经济运行呈现""的状态。这种力量源自企业硬预算约束。无论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还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其中的企业都具有硬预算约束的特点。这意味着企业不存在超出其预算能力的扩张驱动,因为它们必须自负盈亏,即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用自己的收入抵偿用于需求方面的一切支出并取得利润。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一方面会把经济推进到扩张阶段,甚至在需求过旺的状态下还会把经济推向过热;另一方面,由于国民收入中利润和工资是此消彼长的,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必然会把居民的消费限制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之内,从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导致经济中出现消费需求不足。这是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固有机制。在这种力量和机制的作用下,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是常态。投资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派生出来的引致需求,因而消费需求不足必然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并最终导致总需求不足或生产过剩,从而把经济推向收缩阶段。只有在经过收缩阶段的充分调整和能量积蓄以后,经济才有可能重新进入扩张阶段。这里所说的能量积蓄,是指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即有效消费需求的增加。在经济萧条时期,居民购买力的提高既依赖于收入的增加,更依赖于物价水平的下降。伴随社会购买力和有效需求的增加,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能和市场经济固有的机制又会把经济推进到扩张阶段,直至出现新一轮的有效需求不足。如此循环不已,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需求不足为特征的经济周期。

?

认识经济周期制度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现实意义

理解经济周期的制度特征和形成机制,对于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周期的特征、掌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具有现实意义。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波峰年分别是1978年(11.7%)、1984年(15.2%)、1992年(14.2%)和2007年(13%;经济增长率最低的波谷年分别是1981年(5.2%)、1990年(3.8%)、1999年(7.6%)和2009年(假设2009年为本轮周期的波谷年,增长率为8%)。如果依据波峰年计算周期的长度,1978年到2007年的29年间,总共形成了3个经济周期,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66;若依据波谷年计算周期的长度,1981年到2009年的28年间也形成了3个经济周期,周期的平均长度为9.33年。这就是说,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是9.5年左右。如下图所示。

?

?

图中坐标的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GDP增长率(G)。可以清楚地看出,1978年到2009,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4个波峰和4个波谷。按波谷年计算,本轮经济周期始于1999,如果没有大的事件发生,应当止于2009年。按波峰年计算,本轮经济周期始于1992,止于2007年。周期的波长长达15年之久,因而在图中出现了一个开口很大的"V"字形。

?

本轮周期之所以呈现这样的特征,一方面是这期间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了积极效果,使得经济上升期得以延长;另一方面是由经济体制特征造成的。既然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就存在一种把经济推向过热的力量和机制,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周期的扩张期一般比较短,通常只需2-3年的时间就可以把经济从波谷推向波峰。而要抑制强烈的扩张驱动,把过热的经济压缩下来,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会长达5-7年。而市场经济体制则存在一种把经济推向收缩或衰退的力量和机制,经济周期是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并且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因此,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周期的扩张期一般比较长,通常有6-8年甚至更长,而收缩期则比较短,一般只有1-2年甚至更短。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因此,始于1999年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就呈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张期较长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从处于波谷的1999年运行到波峰的2007,长达8年。我国经济运行中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是两种经济体制转换的结果。

既然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具有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特征,因此,可以预测本轮周期的收缩期将会大为缩短。如果世界经济不出现更大程度的衰退,我国经济很可能只需经过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时间就会结束调整。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也支持这一结论。当2009年经济完成筑底以后,我国经济会重新进入扩张期,并且扩张期可能会长达七八年之久。

理解经济周期的制度原因和形成机制,对于改善宏观调控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一,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周期的形成机制不同,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任务和难点是如何抑制经济过热而不是刺激经济增长;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任务和难点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而不是抑制经济过热。但在我国现阶段,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经济中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成分。因此,目前我国经济既存在把经济推向过热的力量和机制,也存在把经济推向过冷的力量和机制。这就意味着政府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时,面临着刺激经济增长和抑制经济过热的双重任务。其二,认识经济周期在市场经济中的运行规律和特征,有助于政府在制定扩张性或收缩性的经济政策以及进行政策转换时,增强预见性,避免滞后性。其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复苏需要能量的积蓄,即社会购买力特别是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因此,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不仅应当采取减税、增加转移支付、降息等措施刺激有效需求,更应当放开市场价格,允许价格向下调整,以提高社会购买力。□ ...城  ....

?

?

※为了找平衡,我就再找了谢国忠先生的文章作为对比,以方便于朋友们对比参考。谢国忠先生认为:“对于全球经济,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阶段。我判断2010年全球经济会出现二次衰退,而且,到那时,通胀会伴随着衰退一同到来,现行的救市措施恐怕会无能为力。”我的猜测,谢国忠先生的言下之意,股市在2010年会有一个低点。按照他一贯以来的文章来看,股市的创新低也是应有之意。

其实,在我看来,假如宏观经济真的如谢国忠先生之判断,那么我的那个未来股市“黄金十年”的判断就完全可以成立,同时也更能满足“银行股十年十倍”的基础条件。因为对于银行业来说,最合适的经营环境是低通胀低增长,所以,今明两年的宏观经济低迷并不是坏事,只要不出现经济危机式的萎缩就行了。以下为全文内容:

?

?

附件:谢国忠:最黑暗时刻尚未到来 2010年通胀加衰退

?时间: 20090616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股市已经有过几次大的调整。

去年11,大家预感到银行体系要崩盘,随之市场出现了一个底。今年3,很多国家的股市又跌到了一个更低的点位。

因为有政府的支持,中国在这一波调整中没有和国际市场一起下跌--股市掉到2000点后,没有继续下跌,而是出现了反弹,最近几星期也是连续往上走。

很多政府官员认为,股市好一点对于大家的情绪有帮助,认为只要大家相信中国经济回暖,市场就会变好。但其实,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依然是要面对实体经济的问题,依靠股市的最终效果是有限的。

目前,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离触底反弹的概念还很遥远。因为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仅想通过股票或者所谓的信心来解决问题,恐怕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的数字显示:中国出口已经有了20%的下降,按增值来算是1/4GDP。世界经济萎靡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很多人提出,内销也许是办法之一。但中国老百姓财富水平低,工资水平低,财富体系不支持过多的消费,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过去那么依赖出口的原因所在。目前,中国政府所出台的一些刺激措施,诸如家电下乡,还属于小恩小惠的范畴,只能促进,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状况。

我的观点是政府应该将财富还富于民,百姓手中拥有了财富就能支持消费,中国经济就可以好很多年。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这样做过,英国经济也是这么被拯救回来的。不从这里改变,仅考虑以内需替代出口,解决危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至于投资,政府扔下去那么多钱,会有一定的效果。因此,下半年经济会有一个反弹,但这个反弹绝不是很多人所说的"这是一个转折"。因为刺激所带来的短期效果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不代表基本面的好转,实际上基本面仍然没有真正的改变。

其实,要真正走出这次危机,最需要的是改革。每一次真正的经济生长周期,都是通过改革、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要继续下去,好的调整可以帮助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自行发展。中国有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而且中国政府手里有钱,只要还富于民,潜在的需求就能得到释放,中国的经济就可以发展起来。

相对来讲,西方的恢复之路会很漫长。美国老百姓的债务差不多是14.5万亿美元,美国政府花的那几千亿美元,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因为需要很长的时间还贷,美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会受到很大的抑制。我判断,美国要想真正走出危机,至少需要5,甚至10年时间。欧洲的情况更惨,因为欧洲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成本太高。

对于全球经济,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阶段。我判断2010年全球经济会出现二次衰退,而且,到那时,通胀会伴随着衰退一同到来,现行的救市措施恐怕会无能为力。

因为,为了应对目前的局面,美国"印了"很多钞票,这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通胀的到来。现在大家还抱有希望,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来救市,可以直接印钞票。但是等到通胀来了,这条救市的路就断了,再增发钞票就是自寻死路。

一旦这种救市的办法不能运用,那时的经济情况就会更加严重,我认为那时才是最差的时候。

通胀来了,老百姓手里的钱就不值钱了。对于投资保值,我对黄金和能源比较看好。黄金虽然大起大落,但可以冲金融风险。能源也是一样。我觉得4月石油价格会下降,然后会上涨。最后下降的时间是在年底或明年初,那时候也就是通胀来临、政府开始加息的时候。

英才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