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学习笔记:基础篇(5)——Mnist手写集改进版(交叉熵代价函数)

本文介绍了在Tensorflow中,将Mnist手写集分类模型的二次代价函数替换为交叉熵代价函数的过程,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计算损失值并优化模型。经过改进,模型在20次迭代后的准确率提升至0.97以上。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Tensorflow学习笔记:基础篇(5)——Mnist手写集改进版(交叉熵代价函数)


前序

— 前文中,我们的改进版本实现了一个三层(不包括输入层)全连接神经网络来完成MNIST数据的分类问题,输入层784个神经元,隐藏层500和300个神经元,输出层10个神经元,最终迭代计算20次,准确率接近0.96,本文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修改,将方差代价函数(二次代价函数)替换成交叉熵函数,看看有什么效果~~
Reference:
前文博客:Mnist手写集改进版
交叉熵代价函数


方差代价函数&交叉熵代价函数

C 表示代价函数,为简单起见,以一个样本为例进行说明,此时二次代价函数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中,y是我们期望的输出,a为神经元的实际输出:a=σ(z),z=wx+b
假如我们使用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来调整权值参数的大小,权值w和偏置b的梯度推导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中,z表示神经元的输入,σ表示激活函数。w和b的梯度跟激活函数的梯度成正比,激活函数的梯度越大,w和b的大小调整得越快,训练收敛得就越快。
假设我们的激活函数是sigmoid函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因为sigmoid函数的性质,导致σ′(z)在z取大部分值时会很小(如上图标出来的B点,几近于平坦),这样会使得w和b更新非常慢(因为σ′(z)这一项接近于0)。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换一个思路,我们不改变激活函数,而是改变代价函数,改用交叉熵代价函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中,y为期望的输出,a为神经元实际输出:a=σ(z), z=∑Wj*Xj+b
同样,权值w和偏置b的梯度推导如下: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