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编程?
编程即“编写程序”,简单来说,就是和电脑对话,用计算机“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它我们想让它做的事。
要想机器要代替人类执行任务,首先得让机器理解人类的意图。
举个例子:
作为一名机器人,我们的主人公Arco,想看看毛球的魔法书,就对毛球说:“能把你的魔法书给我看看吗?”聪慧的毛球听懂了,立马把魔法书递给了Arco。
但是,如果反过来,我们想让机器人Arco或者电脑轻易听懂这句话,就需要这么和它们进行表达:
定义对象:什么是”魔法书“?
拿起桌上的魔法书;
把魔法书往上移动5cm;
把魔法书向左移动20cm;
把魔法书放到Arco手上。
这样,机器人和电脑就能够清楚理解我们的意图,替我们完成想要它完成的任务。
对于电脑而言,作为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它理性、严谨、有板有眼,讲数据,要么听不懂,要么听懂了就会执行,而且每次都会执行。
所以,如果人类的语言和意图过于散漫、感性和隐晦,它就完全无法执行。
为了让计算机快速高效理解人类的指令,人就必须把需解决的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告诉计算机,使得计算机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
想好方法与步骤,编写一段代码,把人的想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它,让它按照人的想法去工作,指挥它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去做,这就是编程的核心思想。
什么是少儿编程?
顾名思义,少儿编程就是针对少年、儿童的编程学习,通常是指在青少年阶段进行计算机编程能力的教育。
不像成人编程,少儿编程≠敲代码,不需要像程序员那样,对着屏幕敲击键盘、枯燥地编写一行行晦涩难懂的英文代码,而是以青少年可以接受的方式,比如积木块,传递孩子核心的编程思想和原理,并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计算思维、创新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和实力。
以Scratch为例,Scratch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像组装积木一样,通过拖拽、点击等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画、游戏、音乐、绘画等等,甚至用它来学习数理化知识。例如学生在制作一个小动画的过程中,自己拆分任务、拖拽模块、控制进度,从而理解“并行”、“事件处理”、“目标实现”等概念。图形化的少儿编程,增加了编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