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方法的主要特点
(1)开发目标清晰化。结构化方法的系统开发遵循“用户第一
”的原则。
(2)开发工作阶段化
。每个阶段工作完成后,要根据阶段工作目标和要求进 行审查,这使各阶段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便于项目管理与控制。
(3)开发文档规范化
。结构化方法每个阶段工作完成后,要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文档,以保证各个工作阶段的衔接与系统维护工作的遍历。
(4)设计方法结构化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时,从整体和全局考虑,自顶向下地分解;在系统实现时,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编写各个具体的功能模块,然后自底向上逐步实现整个系统。
(1)开发周期长:按顺序经历各个阶段,直到实施阶段结束后,用户才能使用系统。
(2)难以适应需求变化:不适用于需求不明确或经常变更的项目。
(3)很少考虑数据结构:结构化方法是一种面向过程,面向数据流
的开发方法,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结构化方法常用工具
结构化方法一般利用图形表达用户需求,常用工具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以及判定树等。
面向对象方法
(1)使用00方法构造的系统具有更好的复用性,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用例模型和分析模型)。
(2)00方法也划分阶段,但其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
三个阶段之间已经没有“缝隙”。也就是说,这三个阶段的界限变得不明确,某项工作既可以在前一个阶段完成,也可以在后一个阶段完成;前一个阶段工作做得不够细,在后一个阶段可以补充。
(3)面向对象方法可以普遍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依靠一定的面向对象技术支持,在大型项目开发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总结
当前,一些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是将结构化方法和OO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使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
;然后,自底向上地采用OO方法进行开发
。因此,结构化方法和OO方法仍是两种在系统开发领域中相互依存地、不可替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