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间子系统的工程技术

设备间子系统的工程技术

标准要求:

  • 设备间子系统是一个集中化设备区,连接系统公共设备及通过垂直子系统连接至管理子系统,如局域网、主机、建筑自动化、保安系统。
  • 设备子系统是大楼中数据、语音垂直于线缆中接的场所;也是建筑群的线缆进入建筑物的场所;更是各种数据语音主机设备及保护设施的安装场所。
  • 设备子系统一般设在建筑物中部或在建筑物的一、二层,避免设在顶层或者地下室,位置不应远离电梯;并且为以后的扩展留下余地。建筑群的线缆进入建筑物时应有相应的过流、过压保护措施。
  • 设备子系统空间要按ANSL/TLA/ELA-569要求设计。设备子系统空间用于安装电信设备、连接硬件接头套管。为接地设施、保护装置提供环境;是系统进行管理、控制、维护的场所。
  • 设备子系统空间对门窗、天花板、电源、照明、接地有要求。

配电要求:

  • 设备间供电由大楼市提供电源进入设备间专用的配电柜。设备间设置设备专用的UPS 地板下插座,为了便于维护,在墙面上安装维修插座。其他房间根据设备的数量安装对应的维修插座。
  • 配电箱除了满足设备间设备的供电,并留出一定的余量,以备以后的扩容。

设备间安装防雷器

  • 对计算机网络中心设备间电源采用三级防雷设计。
  • 设备间的防雷装置非常重要

设备间防静电措施

  • 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更好地保护机房设备,更好地利用布线空间,应在中央机房等关键的房间内安装高架防静电地板。

设备间机柜安装要求:

项目标准
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离墙1 m,便于安装和施工。所有螺丝不得有松动,保护橡皮垫应安装牢固
底座安装应垂直,应按照设计图的防震要求进行施工。
安放安放垂直、柜面水平、垂直偏差< 1‰、 水平偏差<=3 mm,机柜间缝隙<=1 mm
表面完整、无损伤、螺丝稳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应小于1 mm
接线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保持良好
配线设备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要求
接地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入楼宇接地端
线缆预留1.对于固定安装的机柜,在机柜内不应有预留线长,预留线应预留在可以隐蔽的地方,长度在1 m-1.5 m之间 ;对于可以移动的机柜,进入机柜的全部线缆连入机柜的入口处,至少应预留1 m,各种线缆的预留长度相互之间的差别应不超过0.5 m
布线机柜内走线应全部固定,并要求横平竖直

安装技术:

走线通道敷设安装施工:

  • 设备间内各种桥架管道、等走线通道敷设应符合一下要求:
  1. 横平竖直,水平走向左右偏差应不大于10 mm,高低偏差不大于5 mm.
  2. 走线通道与其他管道共架安装时,走线通道应布置在管架的一侧。
  3. 走线通道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 m处应固定在通道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 m处进行固定。
  4. 布线放在电缆桥架上的线缆要绑扎。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
  5. 要求将交、直流电源线和信号线分架走线,或者金属线槽采用金属板隔开,在保证线缆间距的情况下,可以同槽敷设。
  6. 缆线应顺直,不宜交叉,特别在缆线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7. 缆线在机柜内布放时不宜紧绷,应留有适量余量,绑扎线扣间距均匀,力度适宜,布放顺直,整齐,不应交叉缠绕。
  8. 6 A类UTP 网线敷设通道填充率不应超过40%。

缆线端接:

  • 设备间有大量的跳线和端接工作,在进行缆线与跳线的端接时应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1. 在需要交叉连接时,尽量减少跳线的冗余长度,保持整齐和美观。
  2. 满足线缆的弯曲半径要求。
  3. 缆线应短接到性能级别一致的连接硬件上。
  4. 主干缆线和水平缆线应被端接在不同的配线架上。
  5. 双绞线外护套剥除最短。
  6. 线对开绞距离不超过13 mm.
  7. 6 A类网线绑扎不宜过紧。

布线通道安装

  1. 地板下安装:每间隔1.5 m安装一个地面托架或者支架,用螺栓、螺母固定;常见的安装方式有托架安装、支架安装方式。
  2. 天花板安装:通过槽钢或者钢筋吊杆,再结合水平托架和M 螺栓将桥架固定,吊装与机柜上方,将相应的缆线布放在机柜中,通过机柜中的理线器等对其进行绑扎、整理归位。
  3. 特殊安装方式:
  • 分层安装桥架方式:分层吊挂安装可以敷设更多线缆,便于维护和管理,使现场美观。
  • 机架支撑安装: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安装人员不用在天花板上钻孔,而且安装和布线时工人无需爬上爬下,省时省力,非常方便。用户不仅能对整个安装工程有更直观的控制,线缆也能自然通风散热,机房日后的维护升级也很简单。

设备间接地

  1. 机柜和机架接地连接:
    • 设备间机柜和机架等必须可靠接地,一般采用自攻螺丝刀与机柜钢板连接方式。如果机柜表面是油漆过的,接地必须直接接触到金属,用褪漆溶剂或者电钻帮助时,实现电气连接。
  2. 设别接地:
    • 安装在机柜或者机架上的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必须通过接地汇集可靠接地。
  3. 桥架接地:
    • 桥架必须可靠接地。
  • 1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1页。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1页。《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799-2012)解读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1页。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1页。 国家标准GB50799-2012《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要点为:整体性,即为会议系统工程设计提供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并将电声与建声有机结合;安全可靠性,这是会议系统设计的重点之一;而数字化是会议系统的主流趋势。 国标GB50799-2012《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已于2012年8月13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并于 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范分14章,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会议讨论系统、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会议表决系统、会议扩声系 统、会议显示系统、会议摄像系统、会议录制和播放系统、集中控制系统、会场出入口签到管理系统、会议室控制室要求及线路要求等。 1整体性 GB50799将电子会议系统(简称会议系统)定义为通过音频、自动控制、多媒体等技术来实现会议自动化管理的电子系统,可包括会议讨论系统、会议 同声传译系统、会议表决系统、会议扩声系统、会议显示系统、会议摄像系统、会议录制和播放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和会场出入口签到管理系统等(见图1,不包含 会议电视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并对会议系统的各子系统从分类和组成、功能设计要求、性能设计要求、主要设备设计要求四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 图1会议系统的组成和连接关系 根据会议厅堂规模和实际需求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子系统组合,见表1。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2页。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2页。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2页。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2页。 在会议系统工程中,会议讨论系统、会议扩声系统、会议显示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通常作为基本子系统,其余子系统则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进行会议系统工程设备选型时,应将各子系统集成,并应保证各系统之的兼容性和良好配接性。当系统中包含会议讨论系统、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会议表决 系统时,宜将它们进行集成。此外,可通过会议控制管理软件及集中控制系统,实现对系统和其他电子设备便捷、高效的集中管理。会议管理软件的功能包括:会场 座席安排、主席台座席安排、会议信息管理、代表信息管理、传声器管理等。集中控制系统主要对会场电子设备和环境设备进行集中控制。 在会议系统工程承包中常常将会场装修与系统设备分开招标实施,难以避免出现以普通装修替代建声装修、对建声指标无要求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会场使用效 果。GB50799要求会议扩声系统设计应与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和其他有关工程设计专业密切配合。标准第13.3.1~13.3.8条对会议室建 筑声学提出了设计要求,会议室应选用阻燃型吸声材料进行建筑声学装修处理,会议室声场环境应采取一定的声扩散措施。标准对会议室建筑声学设计的混响时、 环境噪声级及隔声量等声学指标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标准第13.3.1条强调会议室建筑声学设计应以获取较好的语言清晰度为主要目的,第7.2.2条要求会 议扩声系统设计应具有保证会议语言清晰度的建声设计和电声设计,由主观评价演变成更为客观的具体数据来反映会议系统的质量。 2安全可靠性 安全可靠性是会议系统设计的重点之一。规范要求,会议系统工程应选用稳定可靠的产品和技术,并应根据需要采取备份和相应的冗余措施,重要会议场所的 会议系统应具有主机双机"热备份"功能。这里的主机双机"热备份"功能是指当主控的会议系统控制主机出现故障时,备份的会议系统控制主机可自动进行工作而 不中断会议进程;如果需要由人工来启用备份主机,则称为"冷备份"方式。 此外,标准中还有多个条款对会议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做了要求,如: 1)对于有线系统,会议系统控制主机宜支持会议单元的带电热插拔操作; 2)无线会议系统需考虑保密性和抗干扰要求,在同一建筑物内安装多套无线会议讨论系统或在会场附近有与本系统相同或相近频段的射频设备工作时,不宜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采用射频会议讨论系统;有保密性和防恶意干扰要求时,宜采用红外线会议讨论系统,采用红外线会议讨论系统时,应对门、窗等采取防红外线泄露措施;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3)表决器宜具有防水性能,这是为防止不小心将水洒入会议单元造成整个系统失效; 4)会议签到机发生故障时,不应影响系统内其他会议签到机和设备的正常使用。网络出现故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