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 计算机网络已由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 计算机网络已经像水、电、煤气这些基础设施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www.cnnic.net.cn,在网站首页可以找到“中国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可以下载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报告
  • 既然你无法逃避接触Internet(互联网),那么为何不去了解它并使用它呢 – 温顿·瑟夫(互联网之父)

因特网概述

网络、互联网和因特网

  •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 多个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联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用户数以百计,互联的网络数以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任意的
  • 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连而成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连网发展

  • 1969年: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
  • 70年代中期:人们意识到不可能仅适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来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就研究多种网络之间的互联,这就导致了后来的互连网的出现,这样的互连网就称为了现在的因特网的雏形
  •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因特网的诞生时间),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

(二)第二阶段:逐步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 1985年:NF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围绕6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NSFNET(三级网络: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该网络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因特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 1990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ARPANET任务完成,正式关闭
  • 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和美国的其他政府机构开始认识到,因特网必将扩大其使用范围,不应仅局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来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

(三)第三阶段: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 从1993年开始:由美国政府资助的NFS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取代,而政府机构不再负责因特网的运营,而是让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来运营
  • 1994年:由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开发的万维网(也就是WWW技术),在因特网上被广泛使用,大大方便了广大非网络专业人员对网络的使用,促使因特网迅猛发展
  • 1995年:NSFNET停止运作,因特网彻底商业化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结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以及路由器等联网设备,任何机构和个人只要向ISP缴纳规定的费用,就可以从ISP得到所需要的IP地址–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因特网上的主机都必须有IP地址才能进行通信,这样就可以通过该ISP接入到因特网
  • 我国主要的ISP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三大电信运营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中国电信:4.5Tbps
  • 中国联通:2.2Tbps
  • 中国移动:2Tbps

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

  •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拥有的IP地址数量的不同,ISP也分成不同的层次,基于ISP的三层结构的因特网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最高级别的第一层ISP的服务面积最大,第一层ISP通常也被称为因特网主干网,一般都能覆盖国际性区域范围,并拥有高速链路和交换设备。第一层ISP之间直接互联!
  • 第二层ISP和一些大公司都是第一层ISP的用户,通常具有区域性或国家性覆盖规模,与少数第一层ISP相连接
  • 第三层ISP又称为本地ISP,它们是第二层ISP的用户,且值拥有本地范围的网络!一般的校园网或企业网,以及住宅用户和无线移动用户都是第三层ISP的用户
  • 因特网逐渐演变成基于ISP的多层结构网络!但今天的因特网由于规模太大,已经很难对整个网络的结构给出细致的描述,但是相隔较远的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需要经过多个ISP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
  • 一旦某个用户能够介入因特网,那么他也可以成为一个ISP:所需要做的就是购买一些如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这样的设备,让其他用户能够和他相连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对因特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因特网在制定其标准上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面向公众
    – 因特网所有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技术文档都可从因特网上免费下载:http://www.ietf.org/rfc.html
    –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用电子邮件发表对某个文档的意见或提议
  • 因特网协会ISOC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负责对因特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用
    – 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负责管理因特网有关协议的开发
    – 因特网工程部IETF,负责研究中短期工程问题,主要针对协议的开发与标准化
    – 因特网研究部IRTF,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一些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 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
    – (1)因特网草案(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 (2)建议标准(从这个阶段开始就称为RFC文档)
    – (3)草案标准
    – (4)因特网标准

因特网的组成

  • 因特网的拓扑结构虽然非常复杂,并在地理上覆盖了全球,但从功能上看,可以划分为2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 边缘部分
    –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 通信(传输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 边缘部分的主机可以是台式电脑或大型服务器,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还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物联网智能硬件,例如:空气质量检测仪,智能摄像头等
  •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交换
    –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它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我们不称它为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

电路交互(Circuit Switch)
  • 在电话问世后不久,人们就发现,要让所有电话机都两两相连接是不现实的!例如,两部电话只需要一对电线就能够相互连接起来;但是若有五部电话要两两相连,则需要10对电线;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式需要的电线数量就太大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如果有N部电话需要两两相连,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对电线呢?答案是:N x (N - 1) / 2
  • 于是人们就认识到,要是每一部电话很方便和另一部电话进行通信,就应当使用一个中间设备将这些电话都连接起来,这个中间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每一部电话都连接到电话交换机上,可以把电话交换机简单的看成是一个有多个开关的开关器,可以将需要通信的任意两部电话的电话线路按需接通,从而大大减少了连接的电话线数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需要使用很多彼此连接起来的电话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用这样的方法,就构成了覆盖全世界的电信网
    – 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的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用户线归电话用户专用
  • 电话交换机之间拥有的大量话路的中继线则是许多用户共享的
  • 电路交换有以下三个步骤
    – (1)建立连接:也就是分配通信资源!例如,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必须先拨号请求建立连接,当被叫用户听到电话交换机送来的拨号音并摘机后,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也就是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这条连接保证了双方通话时所需的通信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双方通信时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在整个通话期间,第一步建立连接所分配的通信资源始终被占用
    – (3)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也就是通话完毕挂机后,电话交换机释放刚才使用的这条专用的物理通路,换句话说,是把刚才占用的所有通信资源归还给电信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思考:如果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是否可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尽管电路交换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但是,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这是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例如,当用户正在输入和编辑一份待传输的文件时,用户所占用的通信资源暂时未被利用,该通信资源也不能被其他用户利用,那么宝贵的通信线路资源白白被浪费了,因此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分组交换,而不是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 在因特网中最重要的分组交换机就是路由器,它负责将各种网络互连起来,并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转发,也就是进行分组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主机H6用户要给主机H2的用户发送一条消息,通常我们把表示该消息的完整数据块称为一个报文,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也可以简称为“包”,相应的首部也可以称为“包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思考:添加首部的作用是什么?这不是额外加大了待传输的数据量吗?实际上,首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首部中肯定包含了分组的目的地址,否则分组传输路径中的各分组交换机(也就是各路由器)就不知道如何转发分组了。分组交换机收到一个分组后,先将分组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进行查表转发,找到合适的转发接口,通过该接口将分组转发给下一个分组交换机
  • 主机H6所构造出的各分组依次发送出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各分组经过途中各分组交换机的存储转发,最终到达主机H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主机H2收到这些分组后,去掉它们的首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将各数据段组合还原出原始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6的各分组从源站到达目的站可以走不通的路径(也就是不通的路由)
  • 分组乱序:分组达到目的站的的顺序不一定与分组在源站的发送顺序相同
  • 在分组发送的过程中,发送方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构造分组发送分组;路由器(也就是分组交换机)所要完成的任务是缓存分组转发分组,简称为存储转发;接收方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接收分组还原报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报文交换(Messaging Switch)
  • 与分组交换类似,报文交换中的交换结点也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但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这就要求交换结点需要有较大的缓存空间!
  • 需要主要的是,报文交换主要用于早期的电报通信网,现在较少使用,通常被较先进的分组交换方式所取代
电路交换 vs 报文交换 vs 分组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B、C、D是分组传输路径上所要经过的4个结点交换机,纵坐标为时间
  • 对于电路交换:通信之前要建立连接(物理连接);连接建立好后,就可以使用已建立好的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送结束后,需要释放连接,以归还之前建立连接所占用的通信线路资源
  • 对于报文交换:可以随时发送报文,而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交换机,全部存储下来后进行查表转发,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 对于分组交换:可以随时发送分组,而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构成原始报文的一个个分组,依次在各个结点交换机存储转发,各结点交换机在发送分组的同时,还缓存接收到的分组
  • 当使用电路交换,一旦建立连接,中间的各个结点交换机就是直通形式的,比特流可以直接达到终点;当使用报文交换时,整个报文需要再各个结点交换机上进行存储转发,由于不限制报文的大小,因此需要各个结点交换机都具有较大的缓存空间;当使用分组交换时,构成原始报文的一个个分组,在各个结点交换机上进行存储转发,相比报文交换,减少了转换时延,还可以避免过长的报文长时间占用链路,同时也有利用进行差错控制
交换方式优点缺点
电路交换1. 通信时延小:因为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因此通信时延非常小,当连续传输大量数据时,这一优点非常明显;
2. 有序传输:因为通信双方之间只有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数据只在这一条线路上传输,因此不存在失序问题;
3. 没有冲突: 不同的通信双方拥有不同的信道,不会出现争用物理信道的问题;
4. 适用范围广: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5. 实时性强:主要得益于其通信时延小的优点;
6. 控制简单:电路交换的结点交换机及其控制都比较简单
1. 建立连接时间长: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太长;
2. 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电路交换一旦建立连接,物理通路就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共其他用户使用,因为信道利用率很低;
3. 灵活性差:只要连接所建立的物理通路中的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必须重写拨号建立新的连接,这对十分紧急和重要的通信是很不利的;
4. 难以规格化: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报文交换1. 无需建立连接: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建立连接的时延,用户可以随时发送报文;2. 动态分配线路:当发送方把报文传送给结点交换机时,结点交换机先存储整个报文,然后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线路,将报文发送出去;3. 提供线路可靠性:如果某条传输路径发送故障,会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因此提供了传输的可靠性;4. 提高线路利用率: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部分占用物理线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5. 提供多目标服务: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给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很难实现1. 引起了转发时延:这是因为报文在结点交换机上要经历存储转发的过程;2. 需要较大的存储缓存空间:这是因为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3. 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这是因为报文需要携带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
分组交换1. 无需建立连接:分组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建立连接的时延用户随时可以发送分组;2. 线路利用率高:通信双发不是固定占用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部分占用物理线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3. 简化了存储管理:这是相对于报文交换而言的,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是固定,管理起来相对容易;4. 加速传输:由于分组是逐个传输的,这就使得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可以同时进行**;5. 减少了出错概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比报文小,因此出错概率必然减小,即便分组出错,也只需重传出错的分组,这比重传整个报文的数据量要小很多,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1. 引起了转发时延:这是因为分组在结点交换机上要经历存储转发的过程;2. 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将原始报文分割成等长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都要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从而构成分组,因此使得传送的信息量增大了;3 . 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就是UDP协议),可能会出现丢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得到目的地址时,需要重新还原成原始报文,比较麻烦;如分组交换采用虚电路服务(就是TCP协议),虽然没有分组失序的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