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师的混音之道|处理母带和混音的差别?母带处理的真相(上)|MZD Studios

混音和母带处理在音频后期制作中同等重要,但常被混淆。混音是为录音服务,确保不同音轨融合且有润色;母带处理则主要是统一专辑响度,提升整体质量。硬件在录音和混音中扮演关键角色,无法被软件完全替代。混音的目标是使音轨和谐共存,而母带处理旨在优化整体效果和响度,而非改变音乐本质。真正的专业混音和母带处理工程师会注重作品而非工具。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MZDStudios 混音之道
大家好,我是Jerome,为什么最近我会这么积极呢?因为我答应你们的要把2018的一整年落下的文章补回来,但这期绝对是干货。

你们有问题就在相应的文章下留言吧,我看到会回答你们。私信手机那个管理APP是没有及时通知的除了留言有提示。
MZDStudios 混音之道
我想这个问题,基本上是在度娘还是知乎上回答的人还是相对比较少的,更值得我们一起来探讨。

我记得前年我也写过相关母带处理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往回翻。

混音和母带处理,是音频后期制作过程中两个独立分开的部分,却有同等的重要性,但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的概念很模糊,难以区分。

第一个问题,你要明白什么是混音?然后再了解什么是母带处理?

混音大家都不陌生,以前我都讲过混音基本上是为录音服务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混音的质量来自录音,那我们就有必要先从录音开始说起。

录音是什么?

度娘说录音即是将声音信号记录在媒质上的过程。

那录音硬件重不重要?

当然重要。说不重要的混音师就是个搞传 销的。

他直接告诉你用什么设备录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把混音做好,通过混音来帮你拯救录音,对了,先把混音费用给结了再说,后面又说因为你的录音不好,混音也不是万能的,拯救不了,后面自行脑补即可。
MZDStudios 混音之道
老铁,硬件如果不重要,录音没有硬件,请问你用什么来录?

录音行业基本上都会对声音的信号进行采集跟记录,将媒质上记录的信号重放出声音。

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涉及到。

录音行业、音响行业,大概是永远不会没钱赚的职业。

这是最本质的需求。

目前,我还没见过有一种技术能够代替喇叭发声,可以播放音乐的(除了现实中的几个朋友围着玩不插电唱歌,这种适合小的场合)。

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声波再从空气中传播到人的耳朵里的,初中物理书有讲。

不管你技术有多牛逼,都需要硬件来录音,用喇叭来重放录音。

如果你告诉我,用软件可以代替硬件录音的。

我说了这么久你压根就没听明白,我建议你也不要往下看了。

题外话:我的所有文章都是写给真正想学习音乐后期制作朋友看的,要问我说给您个参数您跟着调就行,那我只是个工具,您可以取消关注我,我一句话都不会多说。我在乎的是真心想学习的粉丝有多少,不是当厨师的、卖五金的等都来关注MZD Studios,像我们这个公众号,我们需要的粉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跟交朋友一样,我不需要去过滤掉垃圾流量,我不用浪费时间去跟别人计较,微博上天天都有人私信贩卖僵尸粉,播放量,转发量,点赞量,这些东西全是虚假的流量,我身边靠这些虚假的流量骗到钱的人多到不得了,有用吗?对他们来讲可能暂时是有用的,但是纸包不住火,作弊的技术再强,道不正确,早晚会出事,墙倒众人推。现在的人浮躁是事实,恨不得马上出名。靠炒作、说话偏激可以马上赢得一部分人的跟随,这只是投机取巧罢了。但是,我不是说这样做就是错的。只是一个人有名,有钱,眼红的人总比羡慕的人多,而我希望看我文章的朋友您不是这一类的人,我们追求的是长久的共赢。

Jerome老师,那混音呢,混音硬件重不重要呀?

如果我说混音硬件不重要,一定也有一群“设备大师”排着队来骂我,骂我的人比我打的字还多,我这分明就是砸人家饭碗。
MZDStudios 混音之道
所以我说混音硬件很重要,结果,他们听了,都说对。

我们判断一个东西重不重要,先假设一下,没有了它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代替它去完成任务?

我的结论:凡是能被代替的东西都不是最重要的。

嘿嘿,Jerome老师。混音插件能否代替硬件?

我害怕,又有人排队来骂我,所以我直接说不能。

是否能代替?

事实上,就混音来讲,如果大家把它看成一种工具的话是可以被取代的。
MZDStudios 混音之道
如果大家是以音色来判断的话, 是不可能被代替的,即使你是用软件模拟硬件的音色,这个也是一个假象。

世界上没有一张画像能被观众看过,并说比真实场景更加身临其境的。

不然以后没有人会花钱去旅游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大家把硬件跟软件看成一种工具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

处理 EQ黄金定律 1. 如果浑浊,请衰减250hz附近的频段。 2.如果听起来有喇叭,请衰减500hz附近的频段 3.当你试图让听起来更好,请考虑用衰减 4.当你试图让听起来众不同,请考虑用提升 5.不要放大原先没有的 这里有一张表,它反映了一些倍频程点在听觉上造成的联想。 31hz 隆隆,闷雷在远处隆隆作响。感觉胸口发闷。 65hz 有深度,所谓“潜的很深” 125hz 隆隆,低沉的,心砰砰直跳。温暖。 250hz 饱满或浑浊 500hz 汽车喇叭 1khz whack(打击?!这样翻译不妥吧!) 2khz 咬碎东西的,踩的嘎啦啦作响。 4khz 镶边,锋锐感 8khz 高频哨或齿,轮廓清晰,“ouch!” 16khz 空气感 一些常用频点的作用 50hz,这是我们常用的最低频段,这个频段就是你在的厅外听到的强劲的地的最重要的频段,也是能够让人为之起舞的频点。通过对它适当的提升,你将得到令人振奋的地。但是,一定要将人里面所有的50hz左右的都切掉,因为那一定是喷麦的。   70~100hz,这是我们获得浑厚有力的BASS的必要频点,同时,也是需要将人切除的频点。记住,BASS不要提升相同的频点,否则地会被掩没掉的。   200~400hz,这个频段有如下几个主要用途,首先是军的木质感频段;其次,这是消除人脏的感觉的频段;第三,对于吉它,提升这个频段将会使变的温暖;第四、对于镲PERCUSSION,衰减这个频段可以增加他们的清脆感。其中,在250hz这个频点,对地作适当的增益,可以使地听起来不那么沉重,很多清流行乐中这样使用。   400~800hz,整这个频段,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BASS,并且可以使通变得更加温暖。另外,通过增益或衰减这个频段内的某些频点,可以整吉它音色的薄厚程度。   800~1khz,这个频段可以用来整人的“结实”程度,或者用于增强地的敲击感,比较适用舞曲的地。   1k~3khz,这个频段是一个“坚硬”的频段。其中,1.5k~2.5k的提升可以增加吉它或BASS的“锋利”的感觉;在2~3k略作衰减,将会使人变得更加平滑、流畅,否则,有些人的听起来唱歌象打架,你可以利用这样的处理来平息演唱者的怒气!反过来,在这个频段进行提升也会增加人或者钢琴的锋利程度。呵呵。总的来说,这个频段通常被成为噪频段,太多的话,会使整个乐乱成一团,但在某种乐器上适当的使用,会使这种乐器脱颖而出。   3k~6khz,在3k的时候,还是坚硬的,那么,不用我说,大家也知该作什么了吧。至于6k,提升这个频点可以提升人的清晰度,或者让吉它的更华丽。   6k~10khz,这个频段可以增加的“甜美”感觉。并且增加的空气感,呼吸感。并可增加吉它的清脆(但要注意,一定不要过量使用)。PERCUSSION、军大镲都可以在这个频段里得到的美化。并且,弦乐某些的合成器综合音色,可以在这个频段得到的“刀刃”的感觉(我实在不知该怎么形容这样的)。   10k~16khz,提升这个频段会使人更加华丽,并且能够提升大镲PERCUSSION的最尖的那个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首先确认这个频段内是有存在的,否则的话,你所增加的肯定是噪。 花点时间翻译来看: 50Hz 1.帮助增加诸如脚步、、BASS等低频效的饱满度 2.降低BASS的“隆隆”,合中增加BASS的泛辨识度。 100Hz 1.对于低频乐器增加BASS的强度 2.增加吉他、小的饱满度 3.增加钢琴喇叭的暖度 4.减少吉他的“隆隆”并增加清晰度 200Hz 1.增加人的饱满度 2.增加小吉他的饱满度 3.减少人区乐器的混浊不清(像对周杰伦说的?) 4.减少镲等打击乐器的锣 400Hz 1.增加BASS组(尤在人量较低时)的清晰度 2.减少低(如脚步、)发木的质 3.削减镲的环境 800Hz 1.增加BASS的清晰度力度 2.削减吉他的劈 1500Hz 1.增加BASS的清晰度响弦力度 2.减少吉他模糊的质 3KHz 1.增加BASS的响弦力度 2.增加电子吉他或原吉他的打击力度 3.增加钢琴低区的弹奏力度 4.增加人生的清晰度或坚韧度 5.减少背景人中的强气息,气等 6.减少人吉他等的破 5KHz 1.增加人的力度 2.增加的低区打击力度 3.增加BASS的“指” 4.增加钢琴、原吉他的弹奏力度以及以摇滚吉他为主的吉他的透明度 5.削减背景延迟效果 6减少吉他单薄的质 7KHz 1.增加区的打击力度(听起来更像金光四溅) 2.增加敲打乐器的打击力度 3.提高歌手的不清晰质 4.增加原吉他的“指” 5.减少歌手的“嘶” 6.增加合成器、摇滚吉他、原吉他钢琴的明亮度 10KHz 1.增加人的明亮度 2.增加原吉他钢琴的柔亮度 3.增加镲的强度 4.减少歌手的“嘶” 15KHz 1.增加人(气)的明亮度 2.增加镲、弦乐以及长笛的明亮度 3使标准合成器听起来更真实 有些乐理的名词比较专业,希望各位指正! 也可以看我发的EQ补记 常用乐器\人EQ节 在许多情况下,一种乐器单独听起来很悦耳,但仍需进行均衡节使之频响其他乐器没有抵触、突出最亮丽的部分,从而融入到作品中去,这就是均衡节的主要目的。 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常用乐器及人均衡节的一些诀窍: 1.底(Kick Drum):底是一首歌曲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它推动着节奏向前进行。这里我们讨论如何处理常见的三种底: 第一种我称之为“80年代蓬头底”,你一定熟悉的:强而有力、富含中频、含有重击的"砰",想得到这种比较怀旧的底,可以先过滤掉60Hz以下的频率,然后根据情况在78-84Hz提升3到6dB(Q值大约为1),使之听起来象是敲在你的胸膛上。接下来在1.5-2.5kHz提升大约6dB来增加"砰"(Q值在1.5-2.5比较适合),最后在120Hz降大约4dB(Q值1.0)。参数可以反复节直至听起来象"White Lion"的作品。 第二种是当今最流行的"Bonham"摇滚,我通常在120-240Hz提升4dB或更多来得到这种,还需要过滤掉1.5kHz以上的所有频率,有时候可能需要在80Hz略降低1-2dB、在60略提升2-3dB。 还有一种现在常用的底:比较空、有摩擦,想得到这种,你可以过滤掉100Hz以下的所有,在125Hz提升大约3dB,在250-350Hz提升大约4dB。然后过滤掉2kHz以上的所有频率。 2.军:目前有两种使用最广泛的军类型:一种紧凑、有力,另一种松散、比较长(通常用于ballads风格的歌曲) 首先,任何军都不需要150Hz以下的,所以把它们过滤掉。军的中心频率通常在1kHz附近数百Hz的频段内,所以在这一频段提升3-6dB通常会非常有益。 对于紧凑型军,你可以尝试分别提升中高频(5kHz附近)、部分高频(8-9kHz),提升量可以从3dB开始逐渐上升,左右变化一下提升的频点直到得到理想的效果。过滤掉250Hz以下、11kHz以上的频率会使这种军听起来很舒服。 对于松散型军,需要在低端(250Hz附近)进行一些提升,我通常提升6dB。高频不用象紧凑型军那样大幅提升,但在7kHz附近略作提升通常会有益处,再往上的频段可以过滤掉。关键是中频,先把提升的频点在800Hz-2kHz之间移动,找到那个能引起共鸣的频点,然后整一下提升的幅度Q值。对于这种军,往往需要加上启动时间(attack time)较长的压缩、较重的混响之配合。 3.钹(cymbal):对于这些富含高频的件,可以降低4kHz以下的频率,根据情况提升高频区(10-14kHz)大约3dB。 4.沙锤(shaker), 手铃(tambourine), 手(conga)、拍手(hand clap)等:沙锤(shaker)手铃(tambourine)很相似,要明亮并且贯穿高频区,对于沙锤,我通常过滤掉2kHz以下的所有频率,略提升高频,比如在9kHz提升6dB;手铃要略带叮当,所以我过滤掉800Hz以下的频率,在1.5或2kHz提升4dB,在7kHz略作提升。 对于手(conga),我通常用扫频的办法找到那个引起共鸣的频点,根据情况略作提升或降低。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提升过多,尤其是共鸣频点较低的时候,可能贝斯形成干扰。为了突出conga的冲击效果,我通常在中频(5kHz附近)略作提升,比如提升6dB。对于拍手,可以通过提升中低频使之厚实,通常在250Hz提升2dB(Q值1.5)。同样为了加强冲击力,可以提升中频(在1.5kHz附近提升约4dB)高频(在8kHz附近提升2-3dB)。 5.钢琴:如果钢琴是主要乐器,只或少量陪衬乐器构成乐,这时可不必做太多整,如果没有贝斯,我通常会略微提升低频(140Hz附近),另外可以在高频区(8.5kHz附近)略作提升,比如3dB。 如果钢琴其他7-8种乐器一起构成非常丰满的乐,则需要对钢琴做一些衰减的均衡处理。由于钢琴的弹奏多集中在中区,因此你可能需要在中频区(3或4kHz)略作衰减使之听起来不那么"honky"。过滤掉140Hz以下的频率,因为这段频率毫无疑问会贝斯形成干扰。在8kHz附近略作提升可以使高键听起来更明亮。另外尽量使中频到高频的过渡自然些。 6.电贝斯:电贝斯的种类很多,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我最喜欢的是这种贝斯:丰满、厚重、每个符都很突出。对于这种贝斯我通常这样处理:过滤掉100Hz以下的所有频段,降低520Hz以上的频段,在260Hz提升6dB使变得丰满,在730Hz提升3dB来增加拨弦的噪,然后再配合适当的压限效果器,就可以产生这种适用于多种乐风格的贝斯了。 对于击弦贝斯(slaps and punches),处理方法大体同上,但有两处不太一样:不必从520Hz就开始降低高频,在中频(2kHz附近)提升4-6dB突出slap低频过滤点可以设在50Hz,以便保持足够的隆隆。 7.电吉他钢琴一样需要根据整个作品的配器来决定处理方法。如果只有一轨电吉他外加贝斯,可以让电吉他听起来响亮;如果有好几轨电吉他,另外还有钢琴、电钢琴、打击等乐器,就必须让电吉他在频谱中占据合理的位置,从而融入到乐中。 对于第一种情况,只要不贝斯发生冲突,可以尽可能的响亮,我处理那种只有一个吉他手的小型摇滚乐队时,会尽可能提升电吉他低频,通常会在160Hz提升3dB以上,同时注意贝斯相融合。另外根据电吉他特点可以在700-800Hz稍作提升。有时需要突出中频,可以在3kHz附近提升。如果想要得到那种压碎般的(crunchier),可以在高频区(7kHz)提升6dB左右。同样,把不需要的低频高频过滤掉——这是一个好习惯,但要仔细听,以免过滤掉有用的泛。 对于第二种大型乐队的情况,假设还有另外两把电吉他。首先过滤掉200Hz以下9kHz以上的频率,重点是中频,可以先通过扫频来判断哪些频段需要提升、哪些频段需要衰减。我发现提升4kHz、衰减6kHz通常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有时却正好相反,主要取决于作品的整体要求。对于有多把电吉他同时演奏的情况,要确保其略有不同,否则听上去会非常刺耳。 8.木吉他弦乐:对于不同的混音作品,木吉他均衡处理会有极大的不同。 图六(抱歉在原文里没有找到图例)示范了一个贝斯、钢琴、电吉他、打击乐以及大量人一起演奏的木吉他均衡处理。我过滤掉了90Hz以下的所有频率,在360Hz作了少许提升。在中频、高频作了相当大的提升:在2kHz提升了10dB,在7.1kHz提升了9dB,这样处理后木吉他听起来的确比其他乐器都要明亮了。 来看图七,这首作品里除了木吉他外只有人、少量打击乐器。为了使木吉他听起来更饱满,我把低频过滤点降低到了43Hz,在166Hz提升了3.4dB。中频提升点放到了3.1kHz,只提升了7dB,用更平滑的均衡曲线在高频区(7.1以上)提升了9dB。 弦乐的均衡处理吉他非常类似,在乐器很多的乐里,我通常会过滤掉大部分低频,然后在中高频(7kHz)提升大约4dB,最后也许会在高频区(10kHz)用坡形曲线做提升来增加一些空气感。 9.铜管木管乐器:通常中频比较突出,处理好中频非常重要。对于象小号这样的乐器,低频过滤点可以设在200Hz甚至更高,在对中频进行处理时要注意避免混浊。 对于那些低突出的铜管乐器来说,情况正好相反,需要过滤掉高频部分,比如过滤掉9kHz以上,通常要提升中低频,比如1.5kHz附近。对于大号,记住一定要过滤掉40Hz以下的频段,以免引起某些箱发出低频。 大多数木管乐器需要突出气流,通常可以通过提升9kHz以上的频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巴颂管可以演奏非常低的符,所以不要过滤掉它的低频。但对大多数木管乐器来说,过滤掉低频是有益的。 10.主唱:往往需要在乐里处于显著、靠前的位置,通常可以通过提升中频来实现。主唱是乐最关键的部分,要求能听清每一个字又不让人感到烦扰。对于不同特点的人处理方法各不相同,需要通过多听来判断。 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男处理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我前一阵刚完成一首男女二重唱歌曲,男歌手女歌手在同一个录音录音,用的都是U67话筒,但差别让我大吃一惊。 我对他们分别进行了均衡处理,见图8(抱歉在原文里没有找到图例)。男我用坡形均衡曲线在高频区提升了1dB,女我在8.8kHz衰减了3dB。由于男歌手那天感冒了,鼻较重,所以我在5.1kHz衰减了5dB,在7.5kHz提升了2dB。女低频区我分别在733Hz283Hz提升了4dB,目的是用女低频来补充男。有趣的是我对男都在2.5kHz作了提升,可见提升中频对于人来说有多重要。 11.背景人:有两种类型的背景人,一种是标准的高八度合唱,我通常使用主唱相同的均衡设置;另一种是有3-4个不同部的背景像范围跨越整个声场,这时我会使用不同的均衡设置,要让他们听起来富有空间感并且凡脱俗:对于高,我通常过滤掉400Hz以下的频率,对于低,过滤掉100Hz以下的频率,在不丧失合唱清晰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中频(1-4kHz)。在中高频高频我做了较大提升,直到听前来犹如天使发出的。 12.念白:对于那种不许要乐相融合的念白,可以让尽量厚重,尽可能保留更多的低频。如果想让宣讲者的听起来犹如上帝般宏亮,可以根据情况提升60Hz及120Hz。然后提升7kHz附近的高频。有时需要降低一点中频,但要注意不要丧失的清晰度。 正确的均衡处理可以成就作品,而错误的均衡处理会毁掉作品。这主要取决于操作者的听力、经验、知识,经验不能在课堂上传授,只有多实践、多体会、多创新。总之,在混音时千万不要忘记多转动均衡按钮! 译者注:这篇文章使用大量实例阐述了均衡处理的诀窍,但要记住:千万不要搬硬套例子上的均衡参数,要理解作者的思路、意图,同时结合频谱分析。 50hz,这是我们常用的最低频段,这个频段就是你在的厅外听到的强劲的地的最重要的频段,也是能够让人为之起舞的频点。通过对它适当的提升,你将得到令人振奋的地。但是,一定要将人里面所有的50hz左右的都切掉,因为那一定是喷麦的。 70~100hz,这是我们获得浑厚有力的BASS的必要频点,同时,也是需要将人切除的频点。记住,BASS不要提升相同的频点,否则地会被掩没掉的。 200~400hz,这个频段有如下几个主要用途,首先是军的木质感频段;其次,这是消除人脏的感觉的频段;第三,对于吉它,提升这个频段将会使变的温暖;第四、对于镲PERCUSSION,衰减这个频段可以增加他们的清脆感。其中,在250hz这个频点,对地作适当的增益,可以使地听起来不那么沉重,很多清流行乐中这样使用。 400~800hz,整这个频段,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BASS,并且可以使通变得更加温暖。另外,通过增益或衰减这个频段内的某些频点,可以整吉它音色的薄厚程度。 800~1khz,这个频段可以用来整人的“结实”程度,或者用于增强地的敲击感,比较适用舞曲的地。 1k~3khz,这个频段是一个“坚硬”的频段。其中,1.5k~2.5k的提升可以增加吉它或BASS的“锋利”的感觉;在2~3k略作衰减,将会使人变得更加平滑、流畅,否则,有些人的听起来唱歌象打架,你可以利用这样的处理来平息演唱者的怒气!反过来,在这个频段进行提升也会增加人或者钢琴的锋利程度。呵呵。总的来说,这个频段通常被成为噪频段,太多的话,会使整个乐乱成一团,但在某种乐器上适当的使用,会使这种乐器脱颖而出。 3k~6khz,在3k的时候,还是坚硬的,那么,不用我说,大家也知该作什么了吧。至于6k,提升这个频点可以提升人的清晰度,或者让吉它的更华丽。 6k~10khz,这个频段可以增加的“甜美”感觉。并且增加的空气感,呼吸感。并可增加吉它的清脆(但要注意,一定不要过量使用)。PERCUSSION、军大镲都可以在这个频段里得到的美化。并且,弦乐某些的合成器综合音色,可以在这个频段得到的“刀刃”的感觉(我实在不知该怎么形容这样的)。 10k~16khz,提升这个频段会使人更加华丽,并且能够提升大镲PERCUSSION的最尖的那个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首先确认这个频段内是有存在的,否则的话,你所增加的肯定是噪。呵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