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计育韬老师第 8 次开展面向全国高校的新媒体技术公益巡讲活动了。而在每场讲座尾声,互动答疑环节往往反映了高校师生当前最普遍的运营困境,特此计老师在现场即兴答疑之外,会尽量选择有较高价值的提问进行文字答疑梳理。
*本轮巡讲主题除了涉及 SVG 交互外,还包含了新媒体中 AI 人工智能工作流的详解,为高校师生带来包括与多家央媒的项目合作经验和复旦大学本校的案例分析,因此答疑梳理中也会出现与 AI 相关的知识点,如有任何偏颇之处也欢迎在评论区斧正。
第十二期计育韬老师继续梳理了在河南高校的讲座中,关于「H5和SVG的最大区别和各自优势是什么?」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计育韬老师的答复吧!
技术框架范畴不同
H5 是「HTML5 移动端交互页面」被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业缩写,从技术本质上讲其范畴为第五代互联网超文本标记语言;而 SVG 本身作为一种图像格式,它这是 H5 内可被调用的一种视觉载体。
SVG 诞生于 HTML 的前身 XML 时代,因其小巧的特性和流畅的动画而被互联网兼容,并在数据可视化领域拥有当仁不让的地位,与 JS 组合成为 Data Visualization 的主流范式。所以我们既不可粗略地将 SVG 包含在 H5 的概念之内,也无法强行从技术框架层面讲他们相提并论。
而在当下中国融媒体生态中,SVG 甚至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 SVG 格式自身的定义,不限于矢量坐标式图像的应用,而是广泛通过<foreignObject>
和<image>
引入位图要素,让设计师在其应用过程中得以大展身手。
应用场景边界不同
当我们试图将两者「比较」时,本质上是为了从功用层面进行更好的区分。那么它的应用场景边界就非常值得同学们准确掌握:
1)SVG 无法完成数据回传,仅限于效果的渲染与表达。
因此在 SVG 大行其道的今日,计育韬老师依然会与品牌合作开展包括如活动票选、项目展示与报名等目的的 H5 开发,因为这些页面交互一定涉及数据库和数据的采集&反馈。
2)SVG 的商品信息展示比 H5 更直达。
H5 在朋友圈的流转方式是非常受限的,与其在图文内通过外链/二维码/阅读原文等形式指引,确实不如直接在图文中嵌入 SVG 更符合品牌方的转化诉求。在动画要求并不极端的情况下,SVG 足以完成大多数商详标配的动画效果。
3)SVG 的动画上限低于 H5。
微信图文内的 SVG 动画渲染是有特定限制的,这些限制不仅包括如《微信下 SVG AttributeName 白名单》,还包括微信团队对 JS、id 传参、CSS 动画等层面的限制影响,因而其动画能力上限远远不及 H5。尤其一些如 3D、全景等 JS 特性页面,是 SVG 完全无法企及的效果类型,依然要基于 H5 开发得以实现。
所以,理解了功用层面的区别,我们就理解所谓「H5和SVG的区别」。技术表达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为内容匹配最恰当的形式,并依此调用最匹配的技术,是融媒体交互开发最重要的设计意识。
后续答疑预告
#如果要基于交互设计创意应该做哪些准备?
#可以运用AI写SVG代码吗?
#SVG可以跨平台应用吗?
#做一篇有趣的SVG如何获取灵感?
#排版的审美如何培养?
#SVG技能对应的求职岗位是哪些?
如有意向报名承办巡讲的高校站点,欢迎查看「报名须知」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和组织信息,助教老师将协助前期对接工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