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

秋意渐浓,约三五好友来家里吃顿火锅实乃人生乐事。家里芝麻酱总是分层,上面是漂浮的油,下面是硬邦邦的固体,让人十分头疼,搅拌到手抽筋儿也还是……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

哼。想要解决它,先得了解它!那么这芝麻酱里到底是什么?查了一下,还真是……简单,就是把芝麻直接打碎就是芝麻酱了,甚至任何辅料都可以不加。那么为什么打碎了就沉淀,同样的成分在芝麻粒中就能稳定存在不沉淀呢?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2

没查到哪位专家对此有深入研究,好在AI给了一个比较AI的解释:在完整粒子结构中,不同成分可以相互支撑,但一旦搅碎破坏了粒子结构,不同成分便失去了相互作用,就会按密度分层。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3

比如苹果橘子还有你可以稳定存在,但搅成汁没多久就分层也是类似的现象。芝麻中主要成分是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搅碎成芝麻酱久置分层后,上面主要是密度较小的脂肪,下面主要是密度较大的蛋白质和糖类。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4

了解了芝麻酱的成分和分层原因,那么如何让分离的物质再重新均匀混合呢?答案就是

搅拌!查了这么多,好家伙你告诉我结论又回到了原点!

好在,我找到了一个不用费那么大劲儿搅拌的方法。虽然下面主要是蛋白质和糖类,但也有少量脂肪,属于流体范畴,粘性很大的液体,咱们之前讲过流体的粘性是阻碍自身流动的性质,粘性越大,阻碍作用越强,你搅拌时就越费劲儿,反之粘性越小就越省劲儿。流体的粘性与温度有直接关系,对于液体,温度升高,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引力减小,阻碍作用变小,粘性就降低。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5

说到这儿,你肯定就知道了吧,如何搅拌更省劲儿呢?对了!加热!两罐一模一样的芝麻酱,一罐儿用60度水泡了5分钟,一罐儿未加热。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6

因为搅拌是否省力只有我能感觉到,你们看不到,所以我想了个显现化的办法,在里面放个物体,再用力拉出,拉力小的,说明粘性较小,搅拌就省劲儿。看结果,未加热组,拉出物体需要1.3N的力,而加热组,拉出物体只需要0.7牛的力。可以近似地认为能省一半儿的力。真的好搅拌很多,完美!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7

等等,朋友加了点儿葱花香菜。。。搅拌后,越来越稠。。。明明给他时还很流体,里面的油脂被葱花香菜吸光了?不可能不可能,那么,难道芝麻酱是传说中的剪切变稠非牛顿流体?啥意思?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8

每种流体都有粘性,1686年牛顿过平板实验得到结论:液体粘性等于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比值。这个结论可通俗理解为,加速搅拌,粘性不变的是牛顿流体,比如水,粘性变化的是非牛顿流体。其中粘性变小的是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比如便便,你踩到后会感觉很丝滑,粘性变大的是剪切变稠非牛顿流体。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9

比如口香糖,当你不停嚼嚼,它就硬如橡胶,但当你停一会儿,它就软软糯糯,可以吹出大大的泡泡。

那么芝麻酱呢,是剪切变稠吗?简单查了一些文章以及chatGPT,着实得到了芝麻酱剪切变稠的结论。我本以为本期视频的科普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然而没有变稠啊,真没有啊。为什么?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0

文章有问题?接着查!查阅了更多文献,居然查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芝麻酱剪切变稀!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1

还有一篇发表在影响因子11的期刊上的文章给出了这样的实验结果图:他的芝麻酱35度左右表现出牛顿流体特征,而35度以下剪切变稀,35度以上剪切变稠。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2

综合所有可触及文献,我总结了这样的结论:根据芝麻产地、芝麻酱温度等差异,芝麻酱会体现出不同的流体特性,但大多数纯芝麻酱在常温下是剪切变稀的,并且这个变稀非常微小。我使用不同品牌芝麻酱亲自搅拌后可以负责任地讲,几乎不在人的手眼能感知的范围内,你搅拌很难感觉到它有任何变化,不信你可以拿出家里的纯芝麻酱试试。

但是,我的朋友搅拌后却非常明显地变稠了,为什么?难道真是葱花、香菜?当我实验继续下一个动作的时候,真相瞬间浮出水面。加水!竟然是加水!加水会变稠!那么朋友的就一定是葱花香菜表面的水分让其变稠的!那么水到底把芝麻酱怎么了?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3

蛋白质交联!芝麻酱的主要固体成分蛋白质为亲水分子,加水后,氢键使蛋白质和水分子紧密结合。水对于蛋白质来说就像胶水,可以把它们粘成一坨。类似的,揉面也一样,加水后,面能成坨也是面粉中的蛋白质交联所致。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4

那么你一定听过高筋面粉、低筋面粉,高筋的就是面粉中蛋白质含量高,容易成硬坨,低筋的就是蛋白质含量低,不宜成硬坨。那么成坨后,如何变稀呢?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5

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对,继续加水。虽然水对于蛋白质相当于胶水,但胶水放多了,相当于把固体泡在胶水里,便也就粘不住了。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6

多少算多呢?论文中给出,当水与芝麻酱质量比大约1:1的时候,粘性会下降回芝麻酱的原始粘度,再继续加水,就越来越稀了。当然除了加水,你也可以加油,都是打破蛋白质交联作用,起到稀释效果。那么火锅店的芝麻酱为什么从未感觉过成坨?因为他们已经提前稀释好了,加水变稠的过程他们经历过了,你再加只能越来越稀了。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7

一块成坨的芝麻酱背后原来隐藏着这么多秘密,当把面纱一一揭开,一声“加水”也说得更有底气了。没事儿,多加点儿水就好了。完结,撒花!等等,芝麻酱是吃到嘴了,但这过程中,搅拌的双手还是没有被解放,于是……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的图18

随便吃,今天芝麻酱管够!

内容概要:本文详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仅提供了详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