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近期由于我要处理海丝一号的图像,处理过程做了记录,希望对大家可以有帮助哦
一、海丝一号卫星基础信息
海丝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商业 SAR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是国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卫星,同时它是国内高校首颗面向海洋和海岸带科学观测的SAR遥感卫星,于2020年12月22号成功发射。
1、产品命名规则
MMM_BB_TTT_LFPP_YYYYMMDDTHHMMSS_AAAAAA_RRRRRR.EEE
解释如下:
命名元素形式 | 元素描述 | 元素值域 |
---|---|---|
MMM | 任务标识符。BC1 项用于TY38-C1 地面处理设备生产的产品。 | BC1, BX1 |
BB | 成像模式标识符。 SM适用于 StripMap产品; NS,ES分别适用于Narrow ScanSAR 和Extra ScanSAR 模式的产品; SP适用于 SPOT模式产品。 | SM, NS, ES, SP |
TTT | 产品类别。 | SLC, ORG |
L | 处理级别。 | 1, 2 |
F | 产品类别。 | S (Standard), U (User) |
PP | 极化。 | SV (Single VV polarisation) |
YYYYMMDDTHHMMSS | 产品的开始日期和时间。 | 使用 T分隔的年月日时分秒 |
AAAAAA | 采集任务编号 | 000001-999999 |
RRRRRR | 数据产品标识 | 000001-FFFFFF |
EEE | 产品格式扩展名。 | Zip/tar.gz |
如:BC1_SM_SLC_1SSV_20211012T051030_002454_000996.zip
可以看出,是3米分辨率的条带模式成像,L1级SLC标准产品,VV单极化。
2、传感器拍摄模式
海丝一号载荷极化方式为VV单极化
,重返周期3天,主要有三种拍摄模式:
- 条带模式Stripmap(SM):3m@20km;
- 扫描模式ScanSAR(NS/ES):20m@100km,10m@50km;
- 聚束模式SpotSAR(SP):1m×5m@5km×5km;
二、预处理流程
以下就是我用envi软件处理海丝一号数据的全过程,我处理的是SLC单极化的海丝一号数据。
1、参数设置
1)设置输入输出的文件夹
点击File/Preferences
在打开的面板中选择左边第三个Directories,设置好自己要处理的输入输出文件夹,要导入的数据也会自动打开设置的输入文件夹,导出的数据都会默认在这个文件夹中输出,建议每做一步新建一个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