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粗缆和细缆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 (现几乎不用)
避免冲突域1、先听后发2、边发边听3、冲突停发4、随即延迟后重发
最长有效传输距离:500米(粗) 185米(细) 最快传输速率:10M/s 即十兆
双(两根铜丝)绞(绞在一起)线(T):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最长有效传输距离:100米 最快传输速率:1000M/s 即千兆
连接器类型: BNC接口, AUI接口, RJ45接口(水晶头), SC/ST接
HUB集线器: 一个广播域,一个冲突域.泛洪转发. 共享带宽.
直通线: 主机与交换机或HUB连接
交叉线: 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HUB连接
全反线(Rollback): 用于对CISCO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用.
直通线线序:
两端水晶头线序相同:T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交叉线线序:
一端水晶头线序为: T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另一端水晶头线序为:T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光纤(F):单模光纤(更贵)和多模光纤 广域网、城域网
最长有效传输距离:2000米 最快传输速率:1000M/s 即千兆
串口电缆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a.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物理层定义了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及阻抗匹配等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b.基本概念
传输媒体的类型 规定传输媒体的类型,例如铜线、光纤或各种无线电频段等。
位的表示 规定如何用电磁等信号表示“1”或“0”,即如何编码。
数据速率 规定每秒发送的比特数。
位同步 发送方与接收方不仅使用相同的比特率,还必须位同步,即发送方的时钟与接收方的时钟要保持一致。
链路配置 在点到点配置中,两个设备通过一条专用链路连接,而在多点配置中,许多设备共享一条链路。
物理拓扑结构 物理拓扑结构规定用什么拓扑结构将设备连接成网络。可以是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或网状结构等。
传输方式 考虑是串行传输还是并行传输,以及传输的方向等。
接口特性 规定传输设备与传输媒体之间接口的一些特性。
c.物理层的作用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设备和传输媒体的种类繁多,通信手段方式多样。
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
2.数据通信基础

信息(message):通信的目的是传送信息,如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都是消息。
数据(date):信息在传输之前需要进行编码,编码后的信息就变成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通常是有意义的符号序列。
信号(signal):数据在通信线路上传递需要变成电信号或光信号,是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达的信息,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温度、湿度、电压等)在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信号干扰发生波形发生变形,很难纠正。数字信号/离散信号表示信息的物理量的取值是离散的,波形失真可以修复。
码元 (code) : 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3.信道和调制
a.信道(Channel)
是信息传输的通道,即信息进行传输时所经过的一条通路,信道的一端是发送端,另一端是接收端。一条传输介质上可以有多条信道(多路复用)。信道可以分成传送模拟信号的模拟信道和传送数字信号的数字信道两大类。
b.数据通信按照信号传送方向与时间的关系分为三类
1.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即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信号的传送方向。无线电广播或有线电视广播就是单工通信,信号只能是广播电台发送,收音机接收。
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是必须是交替进行,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有些对讲机就是用半双工通信,A端说话B端接听,B端说话A端接听,不能同时说和听。
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即信号可以同时双向传送。比如我们手机打电话,听和说可以同时进行。
c.调制
来自信源(发送端)的信号通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基带传输。模拟信道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才能够在模拟信道中传输。 使用载波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频段进行传输,称为频带传输。
数字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coding)。
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Modulation)。
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而使用载波的调制称为带通调制。

常用编码方式
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
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
曼彻斯特编码:在每一位的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位周期中心的上跳变代表0,位周期中心的下跳变代表1。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而位开始边界没有跳变代表1。
曼彻斯特及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具有自同步能力
基本调制方法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即幅移键控ASK 。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即频移键控FSK。
调相(PM) :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即相移键控PSK。
在数字通信中,调幅、调频和调相相应地称为幅移键控、频移键控和相移键控。
实现调制和解调功能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信道极限容量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数字信号通过实际的信道产生两种情形:1.有失真但可识别,2.失真太大无法识别
影响因素: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噪声干扰越大、传输媒体质量越差,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
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影响信道上的数字信息传输速率 的因素有两个:信道带宽(即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影响码元的传输速度)和信噪比(影响每个码元可承载的比特信息量)
1.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信道带宽=能够通过的最高频率-最低频率

奈氏准则(数字信号)
具体的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如果信号中的高频分量在传输时受到衰减,那么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前沿和后沿就变得不那么陡峭了,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就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这种现象叫作码间串扰。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也就是能够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那么就可以使用更高速率传递码元而不出现码间串扰。信道带宽一定,若要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可以采用有效的编码技术,使每一个码元能够携带较多的信息量。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2WBaud
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HZ。 Baud是波特,是码元传输速率的单位。 使用奈氏准则给出的公式,可以根据信道的带宽,计算出码元的最高传输速率。

2.信噪比
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常记为S/N,并用分贝(dB)作为度量单位。
信噪比(dB)=10log10(S/N)(dB)
例如,当S/N=10时,信噪比为10dB,而当S/N=1000时,信噪比为30dB。
香农公式(适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有噪声的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 C=W log2(1+S/N) (b/s)
W为信道的带宽(以Hz为单位);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4.传输媒体
a.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 同轴电缆、光缆、光纤

光纤优点:通信容量非常大, 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这在有大电流脉冲干扰的环境下尤为重要。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也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 体积小,重量轻。
b.非引导型传输媒体:无线电频段、短波通信、微波通信、无线局域网
5.信道复用技术
作用:将一条物理的通信线路划分为N个信道,每个信道容量接近原来线路的1/N。
通过信道复用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传输媒体的带宽,节省经济成本。
复用(multiplexing)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当网络中传输媒体的传输容量大于多条单一信道传输的总通信量时,可利用复用技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来共享传输媒体的带宽。

a.频分复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适合于模拟信号。

b.时分复用TDM
数字信号的传输更多使用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 时分复用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 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个用户在每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期就是TDM帧的长度)的。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c.波分复用
光纤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的传输速率空前提高。目前一根单模光纤的传输速率可达到2.5Gb/s。再提高传输速率就比较困难了。为了提高光纤的传输信号的速率,也可以进行频分复用,由于光载波的频率很高,因此习惯上用波长而不用频率来表示所使用的光载波。这样就得出了波分复用这一名词。
d.码分复用CDM
码分复用又称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是扩频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分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
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 由于该技术主要用于无线多址接入(本书中我们不严格区分多址与复用),人们更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码片序列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chip)。
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bit 码片序列。
---如发送比特 1,则发送自己的 m bit 码片序列。
---如发送比特 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例如,S 站的 8 bit 码片序列是 00011011。
---发送比特 1 时,就发送序列 00011011,
---发送比特 0 时,就发送序列 11100100。
S 站的码片序列:(–1 –1 –1 +1 +1 –1 +1 +1)
由于每一个比特要转换成 m 个比特的码片,因此 S 站实际的发送速率要比原始发送速率提高 m 倍,同时 S 站所占用的频带宽度也提高到原来数值的 m 倍。因此这是一种扩频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