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框架 计算机网络和协议

目录

A.计算机网络

1.定义

2.功能  核心:连通性

3.组成:硬件、软件、协议

4.分类

5.网络设备

B.模型

1.TCP/IP常见协议(事实标准)

应用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网络层常见协议:IPv4,IPv6、ICMP,IGMP等

 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太网、PPPoE、PPP等

地址解析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2.OSI参考模型(法定标准)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3.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的好处

C.性能指标

1.速率

2.带宽

3.吞吐量

4.时延

5.时延带宽积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

D.企业局域网设计


A.计算机网络

1.定义

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按不同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

通信: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通过某种媒介和行为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网络通信: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通信。

数据通信网络: 由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无线控制器、无线接入点,以及个人电脑、网络打印机、服务器等设备构成的通信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数据互通。

2.功能  核心:连通性

3.组成:硬件、软件、协议

4.分类

  1. 按照网络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PAN 个人网(个人蓝牙、热点)

    Personal area network

    LAN局域网(多台主机构建)

    Local area network 一个网吧网络,一个家庭网络

    不经过运营商,小范围内部

    CAN园区网(大的局域网构建)

    Campus area network  学校、互联网公司等

    MAN城域网(一个城市构建)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市级或省级电子政务专网等

    WAN广域网(城市与城市构建)

    Wide area network Internet(因特网)

    广域网:经过运营商

    WLAN无线局域网(WiFi)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WAN无线广域网(3G/4G)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2. 用途划分:公用网,专用网
  3. 拓扑形态划: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全网状网络,部分网状网络
  • 星型网络:
    • 优点:
      • 组网成本低
      • 可扩展性较好
      • 一旦发生故障,容易排错
      • 流量路径单一,总部可以对分支机构进行流量管控
    • 缺点:一旦中心节点瘫痪,则全网瘫痪
  • 总线型网络:
    • 优点:无优点
    • 缺点:
      • 不隔离冲突域
      • 带宽分配不均
  • 环型网络:
    • 优点:
      • 收尾相连,可靠性高
      • 存在冗余链路
      • 可以提供路由选择
      • 可扩展性好
      • 一旦发生故障,还可以正常转发数据
    • 缺点:容易造成环路
  • 树型网络:
    • 优点:提供了网络分层分级的思想
    • 缺点:可靠性较低,一旦上路出现链路故障,则下路全网瘫痪
  • 全网状型网络:
    • 优点:可靠性极高,有大量的冗余链路
    • 缺点:组网成本高,组网周期长,排错难度大

 

5.网络设备

  1. 交换机:距离终端用户最近的设备,用于终端用户接入网络、对数据帧进行交换等

    终端设备(PC,服务器等)的网络接入

    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不隔离广播域

    自由划分VLAN

  2. 路由器:网络层设备,可以在因特网中进行数据报文转发。路由器根据所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将报文传送到下一个路由器或目的地,路径中最后的路由器负责将报文送交目的主机。使设备能够跨网段通信,为设备通信寻址。

    路由器即隔离广播域,又隔离冲突域

    路由器的每一个端口都是单独的广播域和冲突域

    连接、通过交换机,组成二层网络

  3. 防火墙:网络安全设备,用于控制两个网络之间的安全通信。它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

    隔离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

    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用户身份认证

    实现远程接入功能

    实现数据加密及虚拟专用网业务

    执行网络地址转换

    其他安全功能

  4. 无线设备

B.模型

因为OSI协议栈比较复杂,且TCP和IP两大协议在业界被广泛使用,所以TCP/IP参考模型成为了互联网的主流参考模型。

1.TCP/IP常见协议(事实标准)

  • TCP/IP模型
  • 常见协议标准化组织:IETF、 IEEE、 ISO

数据通信系统由信源、信宿和信道组成。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通信。

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应用层协议会指定使用相应的传输层协议,以及传输层所使用的端口等。

1.HTTP 80 (TCP)          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浏览网页服务。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

2.Telnet   23 (TCP)       远程登陆协议,提供远程管理服务。Telnet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设备工作的能力。  用户通过Telne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Telnet服务器。用户在Telnet客户端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会在服务器端运行,就像直接在服务端的控制台上输入一样。

3.FTP     20、21 (TCP) 文件传输协议,提供互联网文件资源共享服务。是一个用于从一台主机传送文件到另一台主机的协议,用于文件的“下载”和“上传”,它采用C/S(Client/Server)结构。

4.SMTP     25 (TC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提供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   MIME POP3

5.TFTP      69 (UD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提供简单的文件传输服务

传输层协议

1.TCP: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RFC 793定义。传输效率低,类似于打电话,TCP通信前需要建立关系来确认之间状态。

2.UDP:一种简单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由IETFRFC 768定义。传输效率高,类似于群聊,UDP通信前不需要建立关系来确认之间的状态

面向连接:要进行三次握手,a问b,b回a后,再进行传输     无连接:不管在不在直接发

  • 客户端使用的源端口一般随机分配,目标端口则由服务器的应用指定;
  • 源端口号一般为系统中未使用的,且大于1023;
  • 目的端口号为服务端开启的应用(服务)所侦听的端口,如HTTP缺省使用80。
  • TCP的建立 - 三次握手
  • TCP的序列号与确认序列号
  • TCP的窗口滑动机制:TCP通过滑动窗口机制来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
  • TCP的关闭 - 四次挥手 当数据传输完成,TCP需要通过“四次挥手”机制断开TCP连接,释放系统资源。 

网络层常见协议:IPv4,IPv6、ICMP,IGMP等

 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太网、PPPoE、PPP等

地址解析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根据已知的IP地址解析获得其对应的MAC地址。arp协议在TCP/IP模型中属于IP层(网络层),在OSI模型中属于链路层。

 2.OSI参考模型(法定标准)

名称

功能

PDU

1.物理层

在媒介上传输比特流;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无法实现:差错检测

Bit 

比特位

2.数据链路层

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在数据链路上实现数据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方式的直接通信;

差错检测;提供链路上的地址信息(mac地址)

无法实现:纠错(改正);不能全局分析地址信息

Frame 

数据帧

3.网络层

路由(路径选择),定义逻辑地址(IP)可以全局定位某台设备,实现数据从源到目的地的转发

无法实现:纠错(改正);对不同应用的区分

Packet

数据包

4.传输层

一个设备上对不同应用的区分;按照不同协议实现纠错;建立、维护和取消一次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过程;可靠与不可靠传输服务, 重传机制

无法实现:应用级别不同服务的区分;可能无法实现纠错(改正);

Segment

数据段

5.会话层

区分不同的应用程序的数据.操作系统工作在这一层

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Data

数据

6.表示层

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以确保一个系统生成的应用层数据能够被另外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识别和理解

Data

7.应用层

对应用程序提供接口

Data

“点到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端到端”: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分层: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每层实现特定的功能。第n层在向第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仅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层完全屏蔽
  • OSI 模型的工作机制
    1、发送端:数据由上层向下层传递时要封装,封装实际上是给数据打上相应标记的过程,打标记的目的在于让接收方可以正确的理解和处理数据。
    2、接收端:数据有下层向上层传递时要解封装,解封装的过程是根据发送方在同等层次上打上的标记判断如何进行下一步处理数据,然后去封装最后将数据向上传输。
    3、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进行同层之间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的虚通信,物理层之间进行的是实际通信。
    4、从发送方角度来看,上层为下层提供有待加工的数据,下层为上层提供支持和服务。端口:区分不同的服务

3.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的好处

  1.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2. 灵活性好
  3. 结构上可分割开
  4. 易于实现和维护
  5. 有利于功能复用
  6.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4.数据封装和解封装

数据传输形式:1、电路交换 2、报文交换:在数据外加上能标识接收者以及发送者的信息 3、分组交换:进行报文交换,对每个数据大小大小进行定义

发送方数据封装

 接收方数据解封装

C.性能指标

1.速率

  • 定义: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量,即比特率。单位:b/s(比特每秒)=bit/s=bps,kb/s(k=10^3=千),Mb/s(M=10^6=兆),Gb/s(G=10^9=兆),Tb/s(T=10^12=太)     1字节Byte=8比特bite
  • 在速率中:1kb/s=10^3b/s    在存储容量中:1kb=1024B=1024*8b

2.带宽

  • 网络的通信线路传输数据的能力,即最高速率。单位:b/s(比特每秒)

3.吞吐量

  •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接口的数据量,包括全部上传和下载的流量。吞吐量受网络带宽或网络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

  • 数据或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时延有时也称为延迟或迟延。
  •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将整个分组的所有比特发送到通信线路上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是以信道最高数据率发送数据,因此发送速率可替换为信道带宽。

(2)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排队时延 :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分组数据再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再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随时间变化会很大。

(4)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提高链路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5.时延带宽积

  • "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时延带宽积 bit = 传播时延 s × 带宽 b/s

6.往返时间RTT

它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接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发送方收到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RTT越大,在收到确认前可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 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末端处理时间

7.利用率

利用率是指网络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没有数据通过的网络利用率为零。 U是网络利用率,D表示网络当前时延,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

D.企业局域网设计

二层结构的局域网:接入层、汇聚层   

三层结构的局域网: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框架可以帮助初学者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份可能的学习框架: 1. 基础知识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基础知识。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相关课程来获得。 2. 网络概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和发展历程。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视频教程等方式来学习。 3. 网络协议: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协议,包括TCP/IP协议、应用层协议网络协议、传输层协议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在线课程等方式来学习。 4. 网络拓扑: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包括线型、环形、星型、树型、网状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视频教程等方式来学习。 5. 网络设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视频教程等方式来学习。 6. 网络安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网络攻击、防范措施、加密技术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安全课程等方式来学习。 7.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使用一些模拟软件、虚拟机或者云平台来进行实践。 8. 持续更新与深度研究: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持续地更新和深度研究。可以通过参加相关会议、阅读相关论文或参加网络社区来获取最新计算机网络知识。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